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万亿资金南下扫货 港股创新药ETF受热捧

2025-09-03 16:01

(来源:ETF炼金师)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推动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9月2日,南向资金的净买入额达到了10002.21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自南向北向开通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总额已超过4.18万亿元,而北向资金在同一时期净买入A股的总额为1.76万亿元。

  在此背景下,以恒生创新药ETF(159316)为代表的ETF资金流入表现尤为显著。该ETF在经过短暂调整后,再次迎来了强劲反弹,过去四日的涨幅已超过8%。这一ETF所跟踪的标的指数年内涨幅更是达到了113%。值得注意的是,定于9月6日至9月9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将为中国药企展示创新药成果提供平台,进一步驱动市场情绪。

  2025年,国产创新药的国际授权交易数量已达到83项,总金额高达845.31亿美元,较2024年全年的488.13亿美元增长73.2%。这表明中国创新药产业正由“跟跑”走向“并跑”,在某些细分领域已有所“领跑”。

  恒生创新药ETF因其独特的高弹性特征,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在过去60日内,该ETF的资金净流入额达到15.48亿元,目前的基金规模增至19.65亿。该ETF是市场上唯一追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产品,具有独特的稀缺性。值得一提的是,8月11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进行了调整,剔除CXO企业后,指数的历史业绩得到显著提升,发布日以来的修订版业绩较原指数提升了30%。

  市场开户数据也显示出积极趋势。2025年8月,A股新开户数量达到265万户,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65%。前八个月的总开户数已达1721.17万户,其中1月的开户数为157万户,2月更是达到284万户,呈现出几乎翻倍的增长。尽管4月因市场震荡有所减少,但6月和7月的显著反弹,8月环比增长35%,显示出市场活跃度提升。

  在杠杆资金方面,A股两融余额于9月1日达到22969.91亿元,突破2015年创下的22730.35亿元的历史记录,创下A股史上的新高。自2023年6月23日以来,两融余额已连续11周保持正增长,累计增加4845.1亿元,增幅超过26%。与2015年相比,当前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32%,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则低于2015年的历史峰值。

  此外,私募基金的调研活动也愈发活跃,8月份有1152家私募机构参与了对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共计6053次,环比增长显著。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在其最新的闭门讨论中提到,市场情绪是否已到顶点仍待观察。该行分析师指出,当前A股与港股市场的“水牛”态势已逐渐形成,但流动性向股市的迁移尚处于早期阶段。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过去几年中累计的超额定存可能在几万亿左右,从7月份开始流动性“水牛”现象逐渐显现,然而真正流入股市的居民存款量仅约3000多亿,显示出迁移仍处于初步阶段。他建议通过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和完善公司治理等措施,以将“水牛”转变为“制度牛”。

  尽管市场情绪总体乐观,邢自强依然警示需警惕短期过热的风险。结合上周的市场动态,社交媒体上曾出现一些对牛市的亢奋讨论有所减弱,这可能是一个积极信号。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师王滢则认为,目前市场的全面过热迹象尚未显现,流入量远低于去年相应时期,表明行情仍处于早期阶段,风险可控。

  瑞士宝盛近期的分析指出,尽管A股市场近期涨势强劲,但距离泡沫状态仍有相当距离,当前的涨幅与历史水平相符,估值保持合理,流动性指标显示市场活动有所增加,但未至于过热。因此,预计后市仍将具有上行空间。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