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正泰安能“叫停”IPO:光伏分拆上市遭遇“寒流”

2025-09-02 21:32

来源:预见能源

  9月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大佬”南存辉旗下的正泰安能数字能源(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泰安能”)主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撤回)”。同日,正泰电器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分拆控股子公司正泰安能至上交所主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正泰电器在公告中解释,鉴于正泰安能业务发展较好、业绩增速快,为统筹公司业务发展,经综合判断当前市场环境等因素并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审慎论证后作出上述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正泰安能只是正泰电器旗下众多光伏子公司之一。南存辉在光伏产业链上共布局了五家公司,除正泰安能外,还包括正泰新能、正泰电源、正泰智维和正泰新能源,分别覆盖不同的业务环节。

  正泰新能的核心业务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研发和制造;正泰电源则专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及电能质量管理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并已通过注入通润装备实现上市。

  在电站业务方面,正泰安能侧重户用光伏,而正泰新能源主攻集中式电站。两者的区别在于,户用光伏电站一般安装在农户宅基地屋顶,多集中于农村地区;而集中式电站则建设在戈壁、荒漠等未利用土地,区域更为偏远,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和大型项目。

  至于正泰智维,它定位为第三方运维服务商,主要承担集中式电站的运维保障,与正泰安能的户用光伏售后业务形成区分,也可视为正泰新能源的配套环节。

  资料显示,正泰安能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户用光伏领域的公司,致力于成为数字化、服务型的户用综合能源服务商。公司业务覆盖屋顶光伏电站的设计开发、销售安装、监测运维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主要模式包括四大板块:户用光伏系统设备销售、户用光伏电站合作共建、户用光伏电站销售,以及户用光伏电站售后保障运维。

  数据显示,近几年正泰安能业绩增长迅猛,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达137.04亿元、296.06亿元和318.2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53亿元、26.04亿元和28.61亿元,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此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超过19亿元。

  然而,尽管业绩亮眼、行业地位领先,正泰安能此次仍选择放弃“A拆A”上市计划。有分析指出,正泰安能上半年净利已接近分拆上市有关比例上限,本次终止或与监管规则约束有关。同时,退出IPO排队也使公司在业务和策略上有了更灵活调整空间,未来可加速布局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兴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正泰安能撤回上市并非孤例。近年来,A股市场掀起了一股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热潮,但随着监管趋严和市场环境变化,热度明显下降,“拆分上市失败潮”涌现。

  2019年底监管出台分拆上市新规后,一度有众多上市公司筹划将子公司“送子上市”,掀起热潮。不过近两年形势急转,分拆计划接连按下终止键。

  据不完全统计,在IPO和再融资节奏阶段性放缓的背景下,已有多家A股公司宣布终止分拆上市,公司涵盖央企国企和民营龙头,包括宝钢股份拟分拆宝武碳业、晶盛机电拟分拆美晶新材、海信视像拟分拆信芯微、华海药业拟分拆长兴制药等,均未能如愿。

  从整体数据看,分拆上市成功率正大幅走低。据相关媒体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年内已有19家A股公司更新了分拆上市进度,其中4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6家按下“终止键”,另有9家仍在推进。分拆上市成功率不足三成。

  其中,监管环境趋严是拆分上市遇冷的主因之一。2023年8月,证监会发布新政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放缓IPO节奏;2024年4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严监管分拆上市”。

  在此背景下,交易所对分拆上市审核日趋严格。

  因此,多家公司在公告终止分拆时均提及“当前市场环境变化”是重要考虑因素。据统计,“新国九条”发布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只有极少数企业的子公司审核有所突破,成功分拆上市。可以说,在监管红线收紧、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单纯依赖“资本故事”已难以打动监管层和投资者,分拆上市逐渐回归理性。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代表,光伏行业公司近年也积极谋划分拆上市,但在行业周期下行和监管收紧双重压力下,多起案例折戟沉沙。

  光伏龙头天合光能就是一例。早在2023年4月,天合光能宣布筹划分拆旗下户用光伏子公司——天合富家能源上市,但计划赶不上变化。2023年下半年起,光伏行业迅速陷入周期性低谷,市场供需失衡、组件价格暴跌,企业大面积亏损。

  同时,资本市场IPO节奏阶段性放缓,分拆上市监管从严,天合富家的上市进程迟迟无法突破。最终在2024年12月8日,天合光能公告终止分拆天合富家上市事宜,称此举是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自身优势所作出的战略性决策。

  业内人士直言,放弃天合富家独立上市并非高纪凡(天合光能董事长)的初衷,更大原因在于光伏产业低迷、上市审核从严,属无奈之举。

  无独有偶,光伏设备龙头晶盛机电也在去年中旬按下了分拆上市“暂停键”。晶盛机电原计划将控股子公司美晶新材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但在历经交易所问询后,2024年6月14日公司公告决定终止该分拆上市申请,并撤回相关文件。

  不过面对A股分拆上市的不确定性,转战境外资本市场正成为一些企业的选项。近年来,不少A股公司选择将子公司赴港上市(“A拆H”)以实现融资。据统计,截至今年初,已有12家A股公司筹划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

  其中,硅料巨头协鑫集团更是瞄准了港股作为旗下创新业务的融资平台。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协鑫科技董事长朱共山透露,协鑫科技孵化的两家独角兽——协鑫光电和鑫华半导体正冲刺资本市场,其中协鑫光电力争在2025年底前于香港IPO,有望成为全球“钙钛矿第一股”。

  业内预计,香港可能成为这些拆分上市受阻企业的下一站。在A股审核趋严的大环境下,港股相对灵活的上市机制和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包容度,吸引着一些急需资本的新能源子公司将目光投向那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