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用“因果规划”解决多智能体协作中的任务依赖难题|港科广&腾讯

2025-09-03 13:17

CausalMACE团队 投稿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在长周期、多步骤的协作任务中,传统单智能体往往面临着任务成功率随步骤长度快速衰减,错误级联导致容错率极低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构建具备全局规划与因果依赖管理能力的分布式智能体框架,并在真实游戏中验证效能。

基于此,来自港科广和腾讯的研究团队提出了CausalMACE方法,通过将因果推理机制系统性地引入开放世界多智能体系统,为复杂任务协同提供了可扩展的工程化解决方案。

目前,该工作已中稿EMNLP 2025 Findings。

全局因果任务图

为了让一群AI像项目团队一样,既分工明确又能动态调整。论文提出“全局因果任务图”概念,让AI学会“如果-那么”的逻辑。

换句话说,就是先搭地基再砌墙,先找食材再下锅。

具体来说,全局因果任务图包含两个部分:

  • 因果干预模块:引入平均处理效应 (ATE) 量化每条依赖边与游戏规则的一致性,自动剔除由大模型先验幻觉导致的错误依赖
  • 负载感知调度:基于 DFS 路径搜索与动态“繁忙率”指标,实现多智能体实时任务再分配

而在方法框架层面,CausalMACE则包含“判断”、“规划”、“执行”三个环节。

Judger——“裁判”

实时验证动作是否合法,并给出成败反馈,保证所有智能体在同一套游戏规则下行动。

Planner——“总工”

先把复杂任务拆成若干“小工单”,一次性列清。

然后再按游戏规则画一张“粗线条流程图”。

之后,再用因果推理“精修”这张图,对每一条先后关系,让大模型回答“如果游戏规则变了,这条先后关系还成立吗?”

如果,所有规则改变均不影响关系的成立,就删掉这条关系,避免 AI 做无用功。

经过这轮“去伪存真”,得到一张干净、可执行的任务因果图。

Worker——“调度室”

首先,用深度优先搜索把因果图拆成多条“生产线”,给每条生产线实时计算“繁忙指数”。其中,正在这条线上干活的 AI 越多、离起点越远,指数越高。

接下来,让新来的AI自动加入指数最低的那条线,既避免扎堆,也减少等待。每完成一步,AI 向 Planner 申请下一步任务,整个过程持续迭代。

实验结论:完成率效率双增强

在 VillagerBench 三项基准任务(建造、烹饪、密室逃脱)中,相较 AgentVerse 与 VillagerAgent 基线,任务完成率最高提升 12%,效率提升最高达 1.5 倍。

代理工作量更加平衡,相同设置下最大增益达到13%。

One more thing

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浩教授。

他2023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曾在TikTok、地平线等公司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兴趣为大模型生成式智能体和三维重建。发表TPAMI、IJCV、CVPR、NeurIPS等领域顶级会议期刊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2023年SMP-IDATA晨星青年基金、2024年腾讯犀牛鸟专题项目。

论文链接: http://arxiv.org/abs/2508.18797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