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3 07:29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房文彬
2025年上半年,财险业经营效益显著跃升成为最大亮点。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太平财险、大地保险净利润分别为234.55亿元(人民币,下同)、100.56亿元、57.33亿元、6.86亿港元、10.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1%、19.6%、84.9%、80%。
从整体看,上市财险公司平均综合成本率降至95.858%,同比下降1.854个百分点,承保利润空间显著扩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认为,这深刻勾勒出财险业在增速换挡与价值回归维度下的积极蜕变,标志着行业向精细化、高质量管理转型迈出坚实步伐。“经营效益显著跃升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财险公司继续加强车险费率精细化,提升日常运营效率,强化反欺诈,开展风险减量服务,车险赔付率和费用率双降;二是财险公司主动加强对非车险费用控制,减少‘内卷式’竞争,通过数智技术降低中后台成本,实现降本增效;三是债券投资收益持续,权益投资的股息分红稳健、资产价格向好,进一步驱动盈利状况改善。”王向楠表示。
非车险推行“报行合一”
剖析财险公司经营表现,保费规模是绕不开的一环。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太平财险、大地保险上半年保险服务收入分别为2490.4亿元、1656.61亿元、968.31亿元、171.28亿港元、24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2.3%、4%、2.8%、4.1%。
相较于车险平均增速2.64%来说,非车险依旧是保费增长的引擎。比如,人保财险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业务实现保险服务收入309.75亿元,同比增长25.1%;平安产险农险原保险保费收入85.05亿元,同比增长15.7%;太保产险企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 50.81亿元,同比增长11.9%。这些高增长的非车险种为险企贡献了保费增速。但非车险内部各险种表现分化显著,责任险、健康险等险种长期亏损也不可回避。
上半年,人保财险责任险综合成本率为103.6%,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为101.8%。
对此,中国人保党委委员、副总裁于泽表示,非车险长期亏损主要是脱离了保险大数法则的基本原理。非车业务过度差异化、精细化,并且产品销售过程中通过差异化来降低费率,使得大数法则无法实际应用。
“在行业推行非车险‘报行合一’的氛围下,上半年,公司法人业务综合成本率下降3.2个百分点,经营效益明显改善。下一阶段将严格按照‘报行合一’要求做好产品条款与费率的报备准备工作,并坚决执行相关监管政策。从目前政策进度看,预计2026年非车险经营业绩明显改善。长远看,非车险‘报行合一’监管政策落地有助于行业回归保险本源,更加准确研判风险,做好风险减量服务,充分发挥‘两器’功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于泽说。
车险提供核心盈利支撑
从经营效益看,车险仍是行业承保利润的最主要来源。
上半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车险服务收入1502.76亿元、1124.66亿元、508.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3.8%、1.9%。上述3家险企的车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4.2%、95.5%、95.3%,均优于上市财险公司平均综合成本率。
一度被市场诟病“保费贵、经营亏”的新能源车险也得到明显改善。
“新能源车险已进入盈利空间。其中,家用车险综合成本比较理想,商用车险综合成本率仍超100%。”中国太保副总裁俞斌表示。数据显示,上半年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占车险保费的19.8%。
平安产险中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承保新能源汽车575万辆,同比增长49.3%;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46.2%。同时实现当期新能源车险业务承保盈利,成本呈可持续优化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保已将新能源出海项目作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突破百万辆,同比增长超70%,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为海外车险业务拓展提供坚实的市场基础并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未来,人保财险将以中国香港、泰国项目经验为支点,深化全球保险合作,不断推动公司定价与管理能力的国际化输出,预计海外车险业务将成为业务增长的新亮点。”于泽表示。
价值回归仍是当务之急
上半年的好成绩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下半年,随着全国多地自然灾害频发,财险业降本增效,做好价值回归及风险减量服务仍是当务之急。
“下半年暴雨等灾情大概率比去年同期严重。极端降雨和流域性洪涝会显著抬升车险、农险、企财险等多个险种的赔付。部分保险产品的费率将动态下调,让利投保人。下半年,财险业承保盈利水平将因此下降,部分区域型财险公司受影响更大。”王向楠预测。
面对大灾影响,财险公司不断加强大灾管理能力和风险减量服务。
“我们持续优化防减救赔体系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在承保端持续优化承保规则,加强巨灾累积风险管理。同时按照产品结构,对再保险业务的风险敞口进行动态调整。二是进一步完善风勘制度,持续推动技术标准以及平台工具的建设。三是在理赔端组织全流程、场景化应急演练;运用科技手段及时做好预警;加强协同,升级组织联动;提升理赔质效,加强对大案的复盘。”俞斌表示。
于泽表示,为有效应对巨灾风险,人保财险搭建了“万象云”风险减量服务平台,今年进一步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升级,通过与气象部门加强体系化合作,升级临灾快速响应机制,强化风险查勘创新服务,全力筑牢灾害防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