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净利增速转正,招行锚定国际化新增长点

2025-09-02 20:16

在招行行长王良看来,招行国际化发展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可能需要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打造能力。“相信国际化会成为招行新的增长点”

“办银行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不能用跑百米冲刺的速度来跑马拉松,必须坚持长期主义。”9月1日,在招商银行(下称“招行”;股票代码:SH600036,HK03968)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提及如何平衡公司短期和长期利益,招行行长王良再次强调。

此前,王良在2024年招行年报致辞中就曾表示:“银行经营是马拉松比赛,比的是行稳致远的定力和耐力。”

按照“跑马拉松”的长期主义发展思路,招行交出了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

截至上半年末,招行总资产达12.65万亿元,比去年底增长4.16%;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99.6亿元,同比下降1.72%,降幅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749.3亿元,同比增长0.25%,增速较一季度回正。不良贷款率0.93%,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10.93%。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招行零售金融业务在营收、税前利润中占比进一步提升,占比分别达56.59%、58.53%,均提升了逾一个百分点。另据2024年上市银行可比数据,招行已是少有的零售业务对净利润贡献率超过50%的银行。

但也可以看到,与同业一致,招行面临着息差收窄等挑战。截至上半年末,招行净息差为1.88%,绝对值仍高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但较年初继续下降了10个基点(即0.1%),去年上半年末为2%。

业绩会上,提及招行如何处理好发展的长期和短期关系,王良进一步阐述,要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所谓“打基础”,即要巩固四大基础(客户基础、队伍基础、管理基础和业务基础),只有基础牢才能走得远;“利长远”,则是要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能力,明确发展战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招行差异化、特色化的竞争优势。 

AUM增量刷新高,零售信贷风险拐点未至

从核心指标来看,上半年招行营收、净利润等都较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有所改善。其中,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749.3亿元,同比增速从一季度的-2.08%转为半年度的0.25%。

“我行加快战略转型,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促进非息收入,尤其是财富管理收入的增长;同时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通过多措并举,有信心(净利润表现)在下半年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王良在业绩会上说道。

财报显示,上半年招行实现净利息收入1060.85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非利息净收入638.84亿元,同比下降6.73%。

“非利息收入包括手续费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关于手续费收入,上半年最大的亮点就是财富管理收入三年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速转正,且增速达到了11.89%。”招行副行长彭家文在业绩会上详解,主因是代销理财、基金、信托计划的收入都在快速增长。

就据具体业务板块来看,作为招行“压舱石”的零售业务,上半年末零售客户总资产(AUM)达到16.03万亿元,半年增量为近年来最高。但与行业趋势一致,招行零售业务面临一定压力。

一方面,从资产质量来看,上半年招行新生成的327.2亿元不良贷款中,零售贷款(不含信用卡) 不良生成额为107.3亿元,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贷款197.69亿元,两项占比达93.2%;公司贷款不良生成额22.22亿元,占比为6.8%,且同比减少了32.92亿元。

“零售信贷风险上升趋势未至拐点。”招行副行长王颖称。据其介绍,零售信贷在招行的口径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含按揭、小微和消费贷款在内的零售信贷,另一类是信用卡贷款。因为信用卡客群更下沉,对风险敏感度更高,因此信用卡风险形势的变化可作为零售信贷风险变化的先导指标和重要参考。

王颖进一步补充道,零售信贷风险的明显上升始于去年,目前还在暴露过程中。同时,房价下跌、职业背债人、高评高贷、多头共债等风险因素交织复杂。因此判断零售信贷风险上升趋势未至拐点。

另一方面,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影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近两年整体承压,招行也不例外。

“外部市场一直在变化,从早些年第三方支付崛起给支付业务带来巨大冲击;到前几年减费让利和资本市场低迷对财富管理带来巨大冲击;再到当下消费降级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给信用卡交易和个贷风险带来巨大挑战,招行零售业务始终在挑战中持续成长。”王颖称,反映在经营结果上,虽然每个季度都会面临来自支付中收、财富中收、净息、风险指标等不同方面压力,但招行从未因此放弃过任何一个板块,而是在顺境中抓住机遇,在逆境中苦练内功。

被问及当前资本市场讨论较多的“存款搬家”话题,王颖表示,今年以来零售客户的风险偏好发生一些变化,但稳健仍是主基调,进取型偏好在边际改善,客户对权益类资产的偏好有所上升。预计未来结合低利率及资本市场回暖的情况,客户风险偏好会持续改善,具体节奏有待观察。

她同时介绍了招行当下财富管理的主要策略:把握好大的市场趋势,适配好客户的需求。“招行将在五个方面持续提升财富管理能力:一是坚持资产配置方法论;二是坚持产品多元化,强化差异化管理;三是提升全球配置的能力;四是加快保障型业务转型;五是让AI融入专业的服务。”王颖说。

息差存结构压力,以国际化转型谋突围

业绩会上,在回应市场关心的息差问题时,彭家文表示,招行的息差整体呈现绝对水平领先、相对变化承压、未来趋势可控的特点。

“上半年末,招行净息差为1.88%,较往年有所收窄,但仍大幅高于行业1.42%的平均水平,保持领先优势。”他说,不过在相对变化上,当前招行息差面临结构性压力。

具体而言,一方面,该行存款成本已处于行业低位,6月末的客户存款年化平均成本率是1.26%,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活期占比高达50%,也处于同业领先水平,且目前活期存款挂牌利率仅为0.05%,再降5个基点就是零利率,因此利率下调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招行零售贷款占比高,尤其是按揭贷款存量规模大,在利率下行周期中收益端承压更为明显。

从资产结构来看,招行的零售贷款占比也超过50%。在这种资产结构下,零售贷款增长需求不足对招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亦产生一定影响。

对于招行息差走势,彭家文认为,随着经济复苏态势增强及国家促消费政策发力,信贷需求有望逐步回升。加上监管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关注度在提升,以及银行业“反内卷”要求,能避免无序、恶性竞争,这使银行报价更理性,有助于净息差水平保持稳定。

“招行将进一步加大高质量、低成本的负债增长,特别是活期存款增长;进一步加大资产组织力度;进一步持续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争取实现净息差逐步向好。”彭家文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为应对“低利率、低息差”环境的挑战,招行在今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四化”转型:包括加快国际化发展,让业务结构更加适应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需求,避免简单依赖利率较低的单一国内市场;加快综合化发展,通过综合化经营,使收入来源更加多元;以及加快差异化发展和数智化转型。

王良在业绩会上进一步详述国际化转型的必要性。“这是大势所趋。”他表示,一方面,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发展布局不断加快,需要中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已融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需要中国的金融业融入进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都需要银行业来加快国际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形势所迫。“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高度集中在中国业务、中国资产,目前行业遇到利率下行、息差收窄的发展瓶颈,加快国际化发展、提高国际业务占比是实现突围之道,也以此来适应建设金融强国、建设强大金融机构的需要。”王良说。

但国际化发展并非一日之功。王良强调,“需要持之以恒,可能需要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打造能力。我相信国际化会成为招行新的增长点。” 

财报显示,在国际化方面,招行境外机构立足市场差异,持续夯实基础。截至上半年末,其境外机构(包括香港分行、招商永隆银行和招银国际等)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9.4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28%,均高于境外机构6.56%、23.72%的平均水平。跨境业务、外汇业务加快发展,金融市场批发对客业务交易量同比增长25.16%。

此外,在综合化方面,招行正稳步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筹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其金融牌照综合化布局。旗下公司形成市场化优势,其中,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达2.46万亿元,保持银行理财公司行业前列。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