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3 07:09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金融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把握时代机遇,加快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切实提升金融体系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是当前金融机构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的桎梏,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以下简称“农行北京分行”)以数据价值为核心,优化业务流程与服务模式,推出更智能、更便捷、更精准的金融产品,在服务实体经济、优化客户体验、强化风险防控等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从机制搭建到技术攻坚,从服务升级到生态共建,农行北京分行积极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协同融合发展,书写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机制技术双轮驱动
提升数字金融“硬实力”
数字金融的深耕细作,离不开稳固的“地基”。深知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点突破的“突击战”,而是系统推进的“持久战”,农行北京分行从组织架构到技术底座,构建起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撑体系,让数字基因融入金融服务的每个细节。
在组织机制层面,农行北京分行早在2019年便成立数字化转型推进委员会及专项办公室,打造“委员会领导决策、转型办牵头抓总、专推办按版块推进、全行协同作战”的“四维联动”架构。这种“顶层设计+基层落地”的模式,保障各项举措精准对标总行战略,贴合北京地区特色。与此同时,农行北京分行制定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机制,“数字化转型委员会议事规则”“数字金融实施方案定期反馈机制”的实施,让转型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决策—执行—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
技术底座的搭建,则是农行北京分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该行以“数据要素+数字技术”为双轮,打造了兼具效能与安全的金融科技底座。在数据应用方面,“风鹏e共享平台”堪称精准服务的“智慧大脑”——通过“筛选、布放、执行、回收、优化”五步闭环,为客户构建统一画像,让一线客户经理告别“广撒网”式营销,转而实现“一人千面”的精准触达。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服务客户超35万人次,在手机银行、业务到期提醒等业务中,服务转化率显著提升,做到数据让服务更精准。
数智看板的推广则让“用数”变得“一目了然”。这个集“零代码拖拽”“海量模板”“安全防护”于一身的可视化工具,打破了数据壁垒,让分行、支行、网点各级人员都能通过图表直观掌握经营动态。无论是决策层需要的“全景仪表盘”,还是网点急需的“考核进度条”,都能通过拖拽组件快速生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数字工具解放了双手,我们更能把时间花在客户服务上。”一线员工的切实感受正是农行北京分行数字金融发展的最好印证。在丰富数字金融服务的同时,该行在内部上线一体化业务运行平台,将对公贷款放款从“网点分散操作”变为“总行集中处理”,影像资料代替纸质材料,系统审核代替人工核对,不仅缩短了客户等待时间,更让客户经理从繁琐的手续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服务客户。结合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农行北京分行积极优化对公开户新流程,整合相关系统功能,实现对公开户尽职调查数字化和开户流程一体化,满足企业开户“一次成”需求,大幅提升客户与基层行满意度。
风险防控领域,农行北京分行同样展现出数字智慧。组建跨条线电诈模型团队,积极研发对公账户电诈监测模型,充分挖掘“渠道判断、信息查询”等可疑特征开展数据建模分析,发挥“机控”优势,及时识别涉诈账户、拦截异常交易,提升资金风险防控能力,守护客户资金安全;贷款信用风险监控精准识别模型从财务、资金流等方面开展监测,实现以风险线索或风险客户清单的形式发送经营行进行具体核查、开展处置工作。2025年该模型通过烽火平台发布预警940条,有效降低风险发生概率。这种“数据站岗、模型巡逻”的模式,既守住了金融安全的底线,也为业务发展撑起了“保护伞”。
场景服务多维赋能
激活数字金融“生命力”
数字金融的终极目标,是让服务更贴近需求、更融入生活。农行北京分行以“客户满意、员工满意”为出发点,将数字技术嵌入企业经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温度的数字金融场景,让“智慧金融”从概念变为可触可感的体验。
在对公服务领域,农行北京分行紧跟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步伐,为企业提供智能化财资管理服务。农银睿达司库服务方案如同企业的“智能财资管家”,通过“一张网、一个库、一个池”的管理模式,让央企、市属企业等集团客户实现资金“看得见、管得住、调得动、用得好”。全面提升财资管理精细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农业银行积极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司库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打造农银睿达“1+12”集团级司库全域服务架构,农银睿达司库服务推出以来,已服务企事业单位近400家,上线账户近3000户,年结算量超10万亿元。
农行北京分行作为某央企的主要结算银行之一,积极参与其区块链支付体系建设,并实现行内业务系统与该央企的区块链平台对接。该项目主要依托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技术特点,搭建区块链建设资金平台,对项目、合同、支付等多类数据整合分析,通过资金穿透式智能监管组合模型实时测算,从技术上保障款项及时支付,有效维护农民工、中小企业的权益,助力构建良性生态。聚焦民生问题,农行北京分行推出“安心预付资金监管平台”为预付资金装上“安全锁”,实现预付资金全流程监管,有效防范商户“卷款跑路”问题。上线以来,该平台对接全市各级行业及预付费管理部门,已形成行业监管和属地监管两种模式,落地预付费模式商户近400户。
对市民而言,农行北京分行的数字服务更体现在“衣食住行医”的方方面面。掌上银行“首都生活”城市专区引入多元化的“线上+线下”资源,充分选取客户“所想”“所需”“所要”的商品和服务,为北京地区客户提供全覆盖、多层次、差异化、有质量的“金融+非金融”特色服务。依托掌银App内北京城市专区平台,持续开展助农销售,为京郊商户、农户拓宽了线上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周四玩秒杀”优惠活动,不仅为农行北京分行的乡村振兴金融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能够助力商户和农户实现增收。从上线至2025年二季度末,线上渠道共销售商品(含农产品)订单超41万笔,销售金额超1230万元。
为改善就医环境,提升患者满意度,农行北京分行联合东城区金融办、东城区卫健委创新推广“信用+医疗”模式,提供“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首都医保患者提供信用就诊服务,极大提升患者就医效率和体验。而智慧人社平台更是涵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业伤害保险等北京市全量社保待遇的发放功能,让养老金、失业保险等“民生钱”精准到账、即时到账,成为市民心中可靠的“数字保险箱”。
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数字金融的长远发展,既要靠技术迭代,更要靠人才支撑。”农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人才培养与生态共建作为“长效引擎”,三年来,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对人才的需要,从规模、素质、能力等多个层面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专业培训、专题研究、专业实践等方式力争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务实高效的数字金融专业人才队伍,为数字化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望未来,农行北京分行将紧紧围绕全面推进数字化时代下的智慧银行建设目标,突出数字赋能,抓实智慧银行建设;突出队伍建设,夯实数字经营能力;突出安全合规,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让数字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便利民生生活、助力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首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农行力量。文/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