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2 18:36
(来源:楼市经典)
央企保利躬身入局二手房:从存量市场破局看地产巨头的战略转型
当保利高屋行在 8 月 于广州东莞佛山苏州开新店时,这场看似区域性的商业动作,实则是央企巨头深耕二手房赛道的又一落子。
早在一周前,广州珠江新城的保利高屋行旗舰店已率先启幕,标志着保利正式以体系化姿态进军二手房市场。目前其业务版图已覆盖广州、佛山、东莞、苏州等核心城市,而透过这场布局,不难窥见保利对房地产存量时代的深刻研判。
一、蛰伏十年的战略伏笔:从 “保贝计划” 到高端中介的闭环布局
保利的二手房野心并非突发奇想。去年 “保贝计划” 已显露端倪 —— 通过与贝壳 2000 家门店联动置顶房源,为业主提供 “卖旧买新” 一站式服务,甚至承诺未成交则新房定金全退; “保利爱家” 焕新购房节则将二手房帮卖与新房销售绑定,形成交易闭环;石家庄的 “焕新桥西” 活动更联合媒体资源打通置换链条。
追溯至 2017 年,保利曾推出 “保利爱家” 二手经纪品牌,在 20 余座一二线城市构建租售、托管、置换服务生态。彼时行业尚处增量时代,二手房业务更多作为新房销售的配套补充。而如今,随着房企开发投资增速放缓,存量市场占比逐年攀升,保利将二手房从 “辅助线” 升级为 “主战场”,显然是对行业周期的前瞻性响应。
二、贝壳万亿蛋糕的诱惑:当房企利润跑不过中介平台
为何央企不惜 “降维” 切入二手房?一组数据揭示真相:2024 年贝壳总交易额 3.14 万亿元,净收入 935 亿元,归母净利润 40.65 亿元;反观头部房企,保利发展营收 3117 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滑 58.6% 至 50.01 亿元,万科更出现 494.78 亿元巨额亏损。换言之,贝壳单年净利润已接近保利发展的水平,而其轻资产模式的抗风险能力,更让深陷高负债泥潭的房企望尘莫及。
存量市场的潜力远不止于此。随着新房供应逐年收缩,二手房在重点城市交易占比已超 60%。以上海为例,2024 年二手房成交量达 28 万套,交易额突破万亿,而这类市场的中介费费率(1.5%-3%)远高于新房代理佣金(0.8%-1.2%)。对保利而言,布局二手房不仅是开拓新利润源,更是在行业转型期抢占 “第二增长曲线”。
三、三轨并行的差异化打法:从楼盘置换到高端市场突围
保利的二手房战略呈现清晰的层级架构:
置换服务闭环:围绕自有新房客户,提供挂牌、推广等卖房支持,形成 “买保利新房 - 卖存量旧房” 的转化链条;
物业租售深耕:以保利小区为单位,依托物业天然获客优势,聚焦单盘二手房交易,形成 “小区管家式” 服务壁垒;
高屋行高端破局:作为市场化先锋,瞄准总价千万以上房源,推出高屋 H.A.O 服务体系,通过价值策划、全渠道推广与增值售后,打造 “一手房标准的二手房服务”。
选择高端市场作为切入点,堪称精准卡位:一方面,高端房源中介费绝对值高(单套交易佣金可达数十万),能快速覆盖前期投入;另一方面,高净值客户更看重央企背书的安全性,对品牌溢价接受度高。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千万级二手房年成交量超 5 万套,且以每年 12% 的速度增长,这片 “蓝海” 正契合保利的品牌调性与资源禀赋。
四、挑战与展望:能否撼动贝壳的江湖地位?
当保利以 “国家队” 身份入场,市场对其期待与质疑并存。支持者认为,央企背书、物业协同与全产业链资源,或将打破贝壳 “平台垄断”;质疑者则指出,二手房市场依赖线下门店密度与经纪人网络,保利能否在运营效率上匹敌成熟中介,仍是未知数。
值得注意的是,保利的野心不止于交易环节。其官网披露,未来将依托高屋行构建 “不动产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从交易延伸至资产托管、金融服务等领域。这或许意味着,一场围绕存量资产运营的行业变革,正随着央企的入局拉开序幕。至于高屋行能否改写行业格局,或许需要观察其能否在 1-2 年内实现 50 城以上的规模化扩张 —— 而这,才是检验这场 “存量战争” 胜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