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理想连续盈利背后:三大支点重塑长期稳定增长模型

2025-09-02 17:40

(来源:北京商报)

“激烈竞争”是2025年车市绕不开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理想汽车继续交出一份“亮眼”的财务成绩单。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理想汽车营收302亿元,环比增长16.7%;净利润为11亿元,环比增长69.6%,实现连续11个季度盈利。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调整的当下,理想汽车不仅稳住利润表,还继续扩大在中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蝉联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展现出盈利稳定性。

这份成绩背后,并非是理想单一车型的偶发爆款,也非阶段性成本收敛的短暂利好,而是建立在“产品结构+技术底座+组织能力”协同演进之上的体系化成果,这种协同效应在产品布局、技术研发和组织管理三个维度形成了闭环。从产品布局到技术护城河,从组织能力到用户价值,理想正通过一整套面向“高质量增长”的经营系统,重塑新造车的盈利边界。

增程守城,纯电开疆

理想汽车能实现连续盈利,最直接的底层支撑在于其差异化清晰、结构稳定的产品组合。在多数新势力仍徘徊于“只做纯电”或“转型纯电”的技术选择时,理想坚持“增程+纯电”并行战略,构建起覆盖多元场景与客群的产品矩阵。

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在财报会上明确提到:“我们会继续强化增程车型在北方市场的销售策略,主打冬季续航稳定,巩固基本盘;同时加速纯电产品在南方市场的渗透,以节能、空间、智能等卖点吸引用户。”

2025年9月理想i6发布后,理想汽车将形成“4款增程SUV+1款MPV+2款纯电SUV”的多层级产品矩阵,覆盖20万元至60万元价格带,面向不同家庭结构、使用场景与城市分布进行精准匹配。其中,L系列四款增程车型构建销量基本盘,MEGA定位高端旗舰MPV,i8与即将上市的i6分别面向30万-40万元及25万-30万元纯电SUV市场,形成双技术路线下的多点支撑。

增程路线方面,理想L系列车型于今年5月完成全系智能焕新。9月10日,AD Max车型率先搭载VLA大模型,提升辅助驾驶与泊车体验,夯实高端家庭用户基本盘。纯电产品方面,理想董事长兼CEO李想在会议中表示:“理想MEGA已成为50万元以上MPV和纯电车的双料销量冠军,而i8则凭借‘先锋造型+高智能体验’,正逐步在30万-40万元区间建立标杆地位。”据了解,i8试驾满意度高达97%,首个完整交付月目标冲刺8000辆以上,i6则将在今年9月上市,进一步完善纯电布局。

更重要的是,这一双线结构不仅是产品策略,更是盈利结构。通过增程产品维持高交付规模与成本稳定性,纯电产品则以智能体验与技术叠加带动均价上探,实现结构性毛利改善。2025年二季度,理想整体毛利率稳定在19%以上,正是双路线产品协同带来的盈利弹性体现。

AI全链路闭环,构建智能护城河

理想盈利逻辑的第二支撑点,来自其在AI层面的战略自研与落地闭环。

2025年二季度,理想研发支出达28亿元,全年预计将突破120亿元,其中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超60亿元,投入强度位居行业前列。马东辉表示,VLA(Vision-Language-Action)是“理想智能辅助驾驶的代际突破”,其端到端架构已在辅助驾驶端与泊车端同时展现出高性能表现,“用户反馈已难以区分是辅助驾驶还是人类驾驶”。

VLA作为全球首个上车交付的司机大模型,由理想自研团队打造,具备空间推理、语义理解、路径生成等能力,其参数规模已达到40亿,远高于前代产品。李想认为:“VLA是真正的AGI阶段智能体,是通向L3甚至L4级自动驾驶的现实路径”。

理想不仅自研模型,更进一步打造了端侧算力体系。理想CTO谢炎透露,理想自研AI芯片已完成流片并进入车规测试,性能在运行大语言模型与视觉模型推理上,分别达到现有主流芯片的2倍和3倍,“我们设计的是数据驱动而非指令驱动架构,由理想自研编译器调度运行效率更高”。

在训练逻辑上,李想进一步解释了理想为何押注“世界模型+强化学习(RLAIF)”路径。“我们构建更复杂、更危险、更极端的虚拟驾驶环境,让智能体训练更难的数据场景,从而超越真实世界经验的边界。”李想表示。

从芯片到模型,从仿真到推理,理想形成了“模型—算力—系统”全链路闭环,而这套AI体系正是其智能化产品得以溢价与规模复制的关键。

重塑销售体系,夯实盈利稳定性

理想的组织能力,正在成为其支撑盈利的第三根支柱。

针对销售端调整,马东辉表示:“我们今年将销售体系调整为总部直管23个区域,并新增销服运营、市场营销两个职能部门,同时建立双序列晋升体系,重构门店选址逻辑,以帮助一线销售提升收入、成长性与效率”。

这场变革背后体现的是直营逻辑从“人管人”向“系统管能力”的全面转型:将高线城市中心店、商场店协同布局提升“获客+转化”效率;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则通过“繁星店”模式快速下沉,压缩成本、提升密度。目前,理想全国门店数量达550家,展位数量4400+,相较去年底均有显著增长。

在能源体系上,理想构建了车企中最具密度与可达性的超充网络。截至8月底,全国超充站超过3100座、充电桩超1.7万个,年底目标扩展至4000座。李想表示:“相比其他品牌,理想实现了‘九纵九横’高速贯通,平均150公里一站;一、二线城市平均3公里一桩,真正做到无焦虑补能体验”。

马东辉认为:“对理想用户而言,超充体验的四大特征是‘多、快、好、省’。并且我们已开放部分4C桩给其他品牌使用,但理想车主仍享有优先体验与补贴价格”。

这种“直营网络+能源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协同,构成了理想在用户运营、服务交付、成本控制上的综合护城河。从产品落地到用户转化,从获客效率到体验粘性,组织体系成为理想利润模型的隐形放大器。

理想汽车之所以成为行业中为数不多的“稳定盈利者”,根源在于它走出了一条与大多数新势力玩家不同的路线,不盲目压价、不押注单一路径,而是用更重的产品投入、更高的智能护城河、更扎实的直营网络,构建起一个面向长期主义的增长模型。这种立足长期主义的发展模式,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突破盈利瓶颈提供了有益借鉴。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