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成功“淘金”科技,几位中生代基金经理的投资之道

2025-09-02 15:01

在年初近40%的回撤之后,AI算力龙头英伟达很快一扫阴霾,股价在持续突破新高后,重回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

身处全球算力需求飙升的黄金年代,以英伟达为代表的一众AI企业正光速前行,而光模块作为AI算力的核心部件,也正成为全球一二级资本市场争相抢占的沃土。

在这场光模块角力中,中国企业站稳了一席之地——据Light Counting数据显示,2024年前十中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其中中际旭创的光模块出货量更是占全球市场30%,市占率排名全球第一。

8年前一场备受质疑的跨界收购,让中际旭创完成从传统制造到高科技龙头的跨越,从“ST”一越成为A股光模块第一股,已然成为“中国名片”:2018年,其400G光模块通过谷歌认证;2020年,领先友商推出业内首个800G可插拔光模块,现为英伟达、微软、谷歌等全球AI巨头供货。

去年一季度,中际旭创更是成功完成了1.6T(每秒传输1.6万亿比特数据)光模块的研发,并于年底开始小批量供货,正式开启全球光模块1.6T元年。

目前订单已排至明年。

1.6T未来难以量化的发展空间,叠加全球愈加庞大的算力需求,使得光模块成为今年投资市场的绝对热点。

但要想精准抓住光模块投资机会,背后要有扎实的研究跟踪以及极高的科技发展敏锐度。在今年光模块“淘金”成功的基金经理中,权益大厂易方达的几位中生代基金经理进入到我们的视野。

郑希:以全球视野,做科技投资

郑希2006年就加入易方达,任易方达基金研究部TMT及家电行业研究员,2011年下半年起任公司轻资产行业研究组组长,并于201210月正式管理基金,现任易方达基金权益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是易方达的“老人儿”。

目前他管理5只基金,合计管理规模94.77亿,管理时间最久的是20169月开始管理的易方达信息产业混合A

数据来源:

Wind,截至2025828

郑希是比较明显的高成长投资风格,入行即深耕TMT等新兴行业,对信息领域各子行业具有深刻理解,因此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大科技板块是他在管基金的常客;他格外注重长期景气度,也有针对地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比如近几年对新能源产业链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此外,他坚信大产业趋势变化能创造最为深远的投资机会,“只有深入比较大产业在行业变化趋势之下产业链中的各个细分子行业,才能把握住景气周期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

算上本轮,郑希已经历过3轮牛市,方法论也在期间做过一次深度迭代——从“产业周期的中观驱动”转向“产业周期的中观驱动+估值”,为他的持仓增加了一层估值保护。

2022年,郑希又开始管理QDII基金,通过全球视野去更好地理解科技投资。今年郑希在海外算力和国产算力上的把握,可以说非常精准。

刘健维:聚焦“风险收益比、确定性、产业趋势”

拥有上海交大软件工程本科与金融硕士复合背景的刘健维,是在2016年加入易方达,最开始也从TMT行业研究员做起,覆盖电子、新能源、军工等多个研究领域,2019年正式开启基金经理生涯,搭档老将陈皓管理易方达科讯,紧接着独立管理易方达科融。

前段时间大家讨论较多的浮费产品,易方达的首只——易方达成长进取,也正是由刘健维管理。目前,他在管4只基金,合计规模94.11亿,在管满3年的3只产品均交出了不错的业绩答卷。

数据来源:

Wind,截至2025828

比较幸运的是,刘健维刚开始管理基金的前两年正好是成长风格的大年,他擅长并布局的新能源、科技赛道表现较为强势,抓住了彼时受下游需求驱动的锂钴等资源品机会,为他的投资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回看刘健维过去5年的投资,有种“顺风时全力出击,逆风时暂收锋芒”的意思,比如在2022-23年的市场低迷期,他开始减仓新能源,并在估值相对合理时,抓住人工智能的投资机会;去年,当半导体、AI算力开始崭露头角,他同样果断出击,最后业绩不俗。

刘健维致力于从宏观、中观视角观察比较,选出景气赛道,再从中选择具备比较优势的个股,倾向于重点把握产业“从110”的爆发期。

“在‘1-10’阶段,企业的业绩会受益于需求端的快速增长而获得高增速,如果此时能出现估值的提升,那股价的上涨会出现乘数效应,给投资者带来很好的回报。即使估值不提升,快速增长的业绩也会带来股价的上涨。”

作为一名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在抓空间和景气的同时,刘健维严格将“风险收益比、确定性、产业趋势”贯彻在日常投资中。

在他看来,这个市场变化得非常快,他努力要做的就是把握投资过程中相对可控的环节,在跟上变化的同时,努力把净值波动降到最低。

武阳:从航空到AI,都是从110的选择

从清华大学金融系毕业后,武阳20117月加入易方达担任机械行业分析师,4年研究生涯之后于20158月开始管理基金,基金管理年限已达10年,目前在管3只基金,管理规模为34.13亿,代表作易方达瑞享近1年、近3年、近5年均取得不错成绩。

数据来源:

Wind,截至2025828

无独有偶,武阳在入行和管理基金之初都遭遇了市场大跌,虽然有些残忍,但却教会了武阳弥足珍贵的一课:坦途并非市场常态,波动和回撤才是市场的主要部分,要更加重视对行业周期和景气度的把握。

而“如何尽量规避市场下跌风险、在波动中保持永生力量?”也成为了武阳这10年间在努力参透的课题。

从结果上看,这些思考颇有成效:2022年,大盘跌超20%,但武阳管理的3只基金依旧取得了正回报。

在具体的投资理念上,武阳倾向于选择从1-10阶段的行业投资阶段。因为在他看来,“01的行业充满变数,成功率太低;而10100的成熟阶段,增长空间已有限。只有当行业渗透率跨越5%的临界点,向50%迈进时,需求与盈利的确定性才最强。”

这几年,武阳对于航空股以及AI这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投资,完全验证了这一点。

武阳的持仓在2022年发生了一次较为明显的变化,即重仓行业从上半年的锂矿业转变为下半年的航空。

数据来源:

Choice,截至2025630

武阳曾在采访中透露,他早在2020年就开始研究航空,但出于当时行业运力过剩而没有出手,直到2022年因疫情及股价调整等因素,行业开始出现供需缺口,才开始加大仓位,这也是武阳在管的基金能在2022年逆势开花的重要原因。

去年三季度,武阳将仓位由航空全面转向AI、算力等电子通信板块,也是基于以该行业彼时正处在从110的阶段,持有确定性整体较高。

更为重要的是,武阳对行业和个股的研究广泛且深入,他将自己的投资工作比做成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多层研究中的其中一角。对行业和个股的精准把握,正是源于武阳平日对一整座“冰山”的扎实研究。

“如此在风来时,才能及时地抓住风。”

易方达科技投资:根植于独有投研体系之上

拥有戴尔、亚马逊等诸多精彩投资案例的投资大师比尔·米勒曾说过,“科技难以理解,但也并非无法理解。如果投资者想要放弃科技领域,这个市场上最大的板块,经济增长和进步的最重要驱动力,那么当别人获得回报时,他们就没什么好抱怨的。”

在他看来,科技公司有着创造可观且持久的股东财富的能力,优秀投资者不应该轻易错过。

如今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以光模块为核心的AI全产业链迎来巨大发展窗口,能敏锐嗅到并精准捕捉到其中机会,考验的是扎实的研究功底和绝对的投资能力。

其实在易方达科技投资团队中,除了武阳、郑希、刘健维,还有欧阳良琦、蔡荣成等多位绩优基金经理,今年也成功抓住了算力行情。

不难发现,根植于独有的投研体系,易方达的基金经理大多喜欢从底层模型出发,专注于对公司基本面的价值挖掘,从而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必须抓住的投资机会,在包括科技在内的多个行业中实现可持续的阿尔法。

上周四,又是一次科技股的大狂欢。作为一个长期大趋势,科技是这样的,在牛市的浪潮中,总能给组合带来一些锦上添花的惊喜。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