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5上半年航司业绩分化:民营航司盈利,三大航减亏仍承压

2025-09-02 12:48

(来源:中国航空报)

  2025年上半年,中国民航业在客运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呈现出“旺丁不旺财”的复杂局面。七大A股上市航司半年报及业绩预告悉数出炉,业绩分化趋势愈发明显。市场竞争加剧、客源结构变化及成本波动,共同塑造了当前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客流复苏与票价“内卷”并行

  2025年上半年,中国民航业延续了稳健的复苏态势。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3.7亿人次,同比增长6.0%。国际航线恢复成为亮点,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28.5%,显示出跨境出行需求的强劲反弹。

  然而,客运量的增长并未完全转化为航司的盈利能力。国内市场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机票价格持续承压,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民航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含税)为740元,同比下降6.9%。客源结构下沉、公商务旅客被高铁分流等因素,使得航司“以价换量”的特征明显,“旺丁不旺财”的局面仍在延续。为应对这一挑战,民航局已将“综合整治行业内卷式竞争”列为下半年重点工作,行业秩序有望得到改善。

  在成本端,外部环境则喜忧参半。一方面,国际油价在2025年上半年呈现宽幅震荡下行趋势,航油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另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2025年上半年小幅升值,为持有大量美元负债的航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汇兑收益,成为部分航司业绩改善乃至扭亏的关键因素。

  综合各航司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业绩预告,七大上市航司的经营业绩呈现出清晰的分化格局。民营航司凭借灵活的经营策略和成本控制能力,普遍实现盈利:而三大国有航司虽体量庞大,但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仍在努力寻求盈利拐点。

航空公司业绩分化趋势愈发明显

  国航方面,亏损收窄,国际业务待发力。中国国航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07.57亿元,同比增长1.56%。归母净亏损为18.06亿元,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27.82亿元亏损,实现了显著的减亏。

  东航方面,持续减亏,C919规模化运营与上海枢纽战略并行。东航在2025年上半年同样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持续向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8.22亿元,同比增长4.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3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7.68亿元大幅减亏13.37亿元。作为国产大飞机C919的全球首发用户,东航在规模化运营上走在了前列。

  南航方面,规模优势难抵市场压力亏损同比扩大。根据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2.91亿元,同比微增1.77%,但归母净亏损为15.3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28亿元亏损有所扩大,成为三大航中唯一亏损扩大的航司。上半年,公司旅客运输量达到8328万人次,同比增长4.83%。

春秋航空方面,盈利能力领跑,低成本模式穿越周期。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04亿元,同比增长4.35%;归母净利润达11.69亿元。尽管净利润较去年同期的13.61亿元有所下滑,主要系去年同期所得税费用较低所致,但其盈利规模依然领跑行业。

吉祥航空方面,稳健增长,HVC战略显成效。吉祥航空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0.67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增长3.29%,旗下九元航空盈利表现稳健,25H1营收21.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净利润2.3亿元,同比+8.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公司持续推进其“高价值航空公司(HVC)”战略,通过差异化服务吸引中高端旅客。航司国际航线快速修复,客座率温和增长。

海航控股方面,扭亏为盈,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在经历破产重整后,海航控股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成为四大航中唯一实现盈利的公司。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0.83亿元,同比增长4.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7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而去年同期为净亏损6.36亿元。

华夏航空方面,支线市场潜力释放。作为国内唯一长期专注于支线航空的公司,华夏航空成为上半年业绩的“黑马”。航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2.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增长858.95%;显示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华夏航空通过与国航、东航等大型航司的代码共享和中转合作,华夏航空成功地将自己融入了全国航空运输网络。

航司盈利修复道阻且长

  展望2025年下半年及未来,中国民航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暑运市场的“量价齐升”为行业注入了信心,但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仍需构建在更稳固的基础之上。

  首先,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面对公商务旅客被高铁分流、因私出行需求价格敏感度高的现实,航司需要从供给侧进行改革,优化航线网络,提升服务品质,开发更多满足差异化需求的产品,摆脱单纯的价格战。民航局及行业协会推动的“反内卷”举措,有望为市场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引导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其次,国际市场的恢复仍是关键变量。国际航线通常具有更高的收益水平,其恢复进度直接影响,尤其是三大航的整体盈利能力。随着更多国际航线的恢复和加密以及入境便利化政策的持续推进,国际业务有望成为航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最后,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依然是航司的核心竞争力。油价和汇率两大外部因素仍存在不确定性。航司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机队结构、开展套期保值等方式,对冲外部风险,夯实盈利基础。 (丁文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