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2 07:48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8月28日,由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执委会主办、中国金融传媒承办的2025“数启黔途·融聚贵阳”数博会金融交流活动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活动举行了“数据要素×金融创新:制度突破与科技赋能的双轮驱动”为核心议题的圆桌对话。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嘉宾以及研究机构、咨询公司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数字金融的前沿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记者 吴彬
8月28日,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举行的以“数据要素×金融创新:制度突破与科技赋能的双轮驱动”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多位与会嘉宾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数据资产运营、数据安全流通、数据资产入表及产业数字化落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聚焦数字产业化:贵阳贵安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贵阳贵安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领域的实践成为对话焦点。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宏介绍了贵阳贵安经验。在具体实践中,贵阳贵安构建了以“算力、数据、应用、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四梁八柱”,算力上打造以智算为主体的算力产业,数据上发展以高质量数据集为主体的数据产业,应用上推进以大模型为主体的人工智能产业,产业上培育以数智化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国家数据要素试验区、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等政策优势,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进驻市场主体1947家,上架数据产品2622个,累计交易超5100笔。
“数据流通是释放价值的关键,但当前仍面临数据‘烟囱林立、壁垒丛生’的问题。”王宏坦言,如何实现数据资产规范化计量、计价、评估,推动数据以公允价格在市场流动,是贵阳贵安乃至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核心课题。贵州银行、贵阳银行、贵阳农商银行及当地金控集团已展开探索,为数据要素与金融场景融合积累经验。
破解技术难题:筑牢数据流通“安全屏障”
数据流通中的安全问题是论坛热议的核心议题之一。针对“如何让流动的数据既安全又产生价值”,中国银行软件中心主任工程师刁凤圣从技术层面给出解答。他指出,在《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框架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指导下,“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已成为重要数据流通的基本原则。
“隐私计算、数据脱敏、数据加密是实现这一原则的核心技术。”刁凤圣介绍,随着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可信环境技术发展,隐私计算在金融行业已广泛应用。以银行业为例,银行掌握大量敏感客户信息与交易数据,既不能向第三方泄露,又需与同行、合作伙伴协同创新,而隐私计算可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与联合分析,为金融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数据资产入表:直面行业痛点
数据资产入表是数据要素金融化的关键一步,但从实践来看,进展仍显缓慢。据机构提供的数据,2024年年报显示,有100家A股上市公司完成数据资产入表,金额21.64亿元,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仅5家(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恒丰银行),券商4家。
“企业观望情绪、数据质量不足、价值评估难是主要原因。”一位与会人士分析,部分企业对数据资产概念理解不透彻,不清楚哪些成本可归入数据资产;部分企业数据质量不达标,需额外投入大量精力清理数据;更关键的是,数据资产价值缺乏公允市场定价机制,企业担心入表后难以评估后续价值,且对入表后的战略规划不清晰,导致“先看看、再等等”成为普遍心态。
另一位与会人士则补充了审计与税务层面的挑战。他指出,数据资产入表后需面临减值测试,而当前数据市场流通性不足,难以验证数据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同时,数据从“研发费用抵扣”转为“资产资本化”,可能导致企业财税报表差异,如何平衡这一差异仍需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进一步探索。
作为银行业数据资产入表的“先行者”,恒丰银行首席信息官徐彤分享了实践经验。他说,恒丰银行依托《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数据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制度创新,将21款外购数据、历史客户数据、市场数据及交易数据整合,形成9套模型应用(涵盖客户准入、定价、支用、还款、贷后管理),成功实现数据资产入表。
锚定产业数字化:贵阳以“软实力”推动金融创新落地
圆桌对话下半场聚焦产业数字化,针对贵阳银行、贵阳农商银行在数字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创新路径,王宏从政府视角提出三大核心举措:一是抓“纲举目张”,贵阳贵安坚持算力、数据、应用、产业联动,依托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机遇,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二是抓“人才企业”,2024年贵阳贵安人口净增19.96万,人口红利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同时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中小微企业,构建多元产业生态;三是抓“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帮助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找订单、增融资、降成本、强基础、提干劲“五帮”专项行动,将金融支持嵌入产业发展全链条。
“人才与营商环境是产业数字化的‘软实力’。”以贵阳精品咖啡产业为例,折耳根、木姜子、刺梨等本土风味咖啡的流行,体现了城市的多元包容,这种“烟火气”与“创新力”的结合,正是吸引人才、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
“数据要素×金融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唯有政府、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中介机构协同发力,才能突破制度与技术壁垒,让数据真正成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