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美国高分红地图,天然气产业链:欧尼克(美)、新奥股份(中)、广汇能源(中)……(2025年8月)

2025-09-02 11:03

(来源: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天然气,是地球漫长地质演化的产物,其形成依赖有机质的沉积、热解转化及适宜的地质储存条件。作为清洁化石能源,它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CH)含量占95%以上。

图:天然气成分

来源:地球知识局

中国海油”微信公众号8月新闻,中国海油国内天然气日产量突破一亿立方米,再创新高。

今年6 月,“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高峰年产量从 30 亿立方米跃升至 45 亿立方米。至此,来自深水气田的天然气产量贡献超中国海油天然气产量的三成。

今年 7 月,渤海油田天然气日产量超 1200 万立方米,自投产以来总产量达 520 亿立方米。渤中 19-6 凝析气田产量同比增长 100 万立方米 / 天,低渗气藏开发能力取得突破。陆上非常规天然气建设规模及协同化水平不断提升。

从行业景气度来看,天然气价格和需求依然处于低位。

截至8月22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LNG出厂价格全国指数为4099元/吨,同比下降17.01%,环比下降1.75%;

截至8月21日,欧洲TTF现货价格为11.27美元/百万英热,同比下降5.4%,周环比上升4.1%;美国HH现货价格为3.03美元/百万英热,同比上升35.9%,周环比下降1.3%;中国DES现货价格为11.37美元/百万英热,同比下降19.6%,周环比下降1.9%。

从行业龙头情况看,中美天然气龙头的业绩出现分化,美国天然气龙头欧尼克(ONEOK)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并购影响。

尽管业绩维持低迷,但是2024年各天然气龙头公司股息率均较超过了5%,广汇能源更是达到11%之高。

欧尼克(美国,总部位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是美国天然气行业重要的一体化龙头——25Q2实现营业收入159.30亿元,同比+64.65%;归母净利润14.77亿美元,同比+4.09%。目前,其股息率为5.23%。

新奥股份(中国,河北石家庄)——2025Q1实现营业收入337.29 亿元,同比减少 1.4%;归母净利润 9.76 亿元,同比减少 9.64%。目前,其股息率为5.49%。

广汇能源(中国,新疆乌鲁木齐)——2025Q1实现营业收入 89.02 亿元,同比下降11.34%;归母净利润 6.94 亿元,同比下降 14.07%。目前,其股息率为12.12%。

图:股息率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天然气产业的进化,围绕开采和运输技术而发展:

一、早期发展与管道时代(在20世纪中叶之前——天然气主要是一种区域性的能源。它的开采往往是石油的副产品,市场也仅限于管道能到达的城市和工业区。这一时期的核心挑战是如何高效地将天然气从地下运送到用户手中。因此,钻井技术的进步和中低压管道网络的建设是这一阶段的基石。

此外,燃气轮机的出现,则为天然气在发电领域打开了大门,使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液化天然气(LNG) 革命20世纪60年代~21世纪)——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激增和对能源安全的重视,天然气产业迎来了它的“全球化”时刻。

这一阶段的决定性技术是液化天然气(LNG)技术。通过将天然气冷却至零下162摄氏度,使其体积缩小600倍,天然气得以通过大型油轮进行跨洋运输。

这不仅打破了管道运输的地域限制,也使得天然气真正成为一种全球性贸易商品,将资源国与消费国紧密相连。同时,深海钻井技术的突破也让深海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成为可能。

三、非常规天然气与智能化时代(21世纪~至今)——天然气产业经历了一场变革,即“非常规天然气革命”。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这两项技术的结合,成功解锁了深埋在页岩、致密砂岩等非传统地质结构中的天然气。这使得美国等国从天然气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彻底改变了全球能源版图。

与此同时,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也开始渗透到天然气产业的每一个环节。三维地震成像让勘探更加精确;物联网(IoT)和大数据分析则被用于实时监控管道、优化生产和交易。

天然气产业链,包括以下环节:

图:我国天然气产业链

来源:东北证券

上游(勘探与开发)——国产气以“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主导,开发本土常规天然气(如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及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

进口管道气来自中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俄东线、西线)、缅甸等跨境管道。进口LNG通过LNG接收站进口液化天然气,主要来源国为澳大利亚、卡塔尔、美国等。

国内角度来看,非常规气(页岩气、煤层气)成为重要增长极,占国产气比例达43%(2023年),中俄管道气增量显著(2024年东线供应量达380亿立方米)。

图:我国天然气供应构成

来源:平安证券

中游(储运与加工)——核心设施包括:管道网络、LNG接收站、储气库。运营模式为国家管网集团统筹干线管道,省级管网与城市燃气管网协同运营,LNG槽车、罐箱补充灵活运输。

图:国内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

来源:国信证券

下游分销与应用——国内分销主体为城燃公司:新奥能源、华润燃气、中国燃气等,通过特许经营向终端用户供气

应用领域(2023年消费结构):工业燃料(42%),包括冶金、陶瓷、玻璃等高温工艺行业。城市燃气(33%),居民生活、商业服务、采暖领域。发电(17%),包括燃气电厂、调峰电站。化工原料(8%),包括制氢、合成氨、甲醇等。

图:国内天然气应用结构

来源:国信证券

从产业链上的参与者近期的增长预期来看:

图:一致性预测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 研讨会 ——

2025年9月20日-21日,我们将举办《DCF现金流贴现-建模技能速成指南》线下精品研讨会,纯正的建模干货全流程快速上手实操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

注:报名咨询,可添加客服:bgys2015

此外,我们将于 2025年10月24-26日,在上海,邀请在并购领域从业经验丰富的4位重磅专家,举办为期3天干货《并购全流程实战、交易架构搭建、资本交易税收处理、上市公司并购落地、产业基金并购 》主题研讨会

注:报名咨询,添加客服:bgys2015

【引用资料】本报告写作中参考了以下材料,特此鸣谢。[1]

(一)

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中清洁程度较高的品种,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CO)仅为煤炭的59%、石油的77%,且几乎不排放硫化物和颗粒物。

在各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天然气成为从传统高碳能源(煤炭、石油)向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过渡的关键桥梁。

图:天然气优点

来源:国信证券

在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下降的大趋势下,天然气消费预期增长,2022年全球天然气消费3441百万吨油当量(3.94万亿立方米),2050年天然气预期消费量将提升至4661百万吨油当量(5.34万亿立方米)。

图:天然气需求预计

来源:国信证券

中美两国天然气行业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禀赋与产量结构

美国——天然气产量全球居首,主要来自页岩气2023年产量在国内占比超75%)。页岩气革命(水平井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推动产量快速增长,2013-2023年产量复合增长率达4.7%,2023年产量达1035.3 BCM(十亿立方米)。

2017年后美国成为净出口国,全球居首的LNG出口国之一。出口主要流向欧洲和亚太,LNG产能持续扩张(如Plaquemines、Corpus Christi等项目)。

图:全球不同地区天然气贸易形式

图:全球不同地区天然气贸易形式

来源:平安证券

中国——以常规天然气为主(占比约57%),非常规天然气(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成为重要增长极,2023年非常规气产量占比43%。2013-2023年产量复合增长率6.8%,2023年产量达234.3 BCM。

中国是天然气的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达46%(2023年)。进口来源多元:管道气(中俄、中亚线)和LNG(澳大利亚、卡塔尔、美国等)。LNG进口量快速增长,长协签约量居全球前列。

图:国内天然气来源构成

来源:国信证券

2消费结构与阶段

美国——处于成熟期,消费结构均衡。2024年消费占比:发电43%、工业32%、居民12%、商业9%。发电用气是主要增长动力(尤其受数据中心需求驱动)。

中国——处于快速发展期(预计持续至2030年后)。2023年消费结构:工业燃料42%、城市燃气33%、发电17%、化工8%。需求增量主要来自城市燃气和发电。

3定价机制

美国——高度市场化,以亨利港(HH)现货价格为基准,长协多采用与HH挂钩的“气对气竞争(GOG)”模式。

中国——监管管制与市场化并存。国产常规气采用“净回值法”定价,进口管道气为政府谈判定价,进口LNG长协多挂钩布伦特油价(OPE模式)或HH/JKM指数。正在推动“顺价机制”以增强上下游价格联动。

图:全球不同地区天然气贸易形式

来源:平安证券

总的来说,美国天然气产业以市场化、技术驱动、出口导向为特征;而中国则以政策驱动、进口依赖、快速发展为主。

行业成本方面,我们以上游气源成本为例:

1)国产气

常规天然气中陆上气田开采成本0.5-1.2/立方米(如新疆塔里木盆地),海上气田开采成本1.5-2.5元/立方米(如南海莺歌海),成本差异主因地质条件(深度、压力)、开采技术(压裂、水平井)、运输距离。

非常规天然气中页岩气和致密气约1.0-1.8元/立方米,煤层气约0.8-1.5/立方米,煤制气约1.2-2/立方米。中国页岩气开采成本约为美国的2倍,主要受地质条件、技术水平、供应链成熟度及政策环境四重因素制约。

2)进口气

图:进口气主要价格

来源:国信证券

管道气(PNG)中亚管道气挂钩布伦特油价(公式:P = 0.8 × Brent + 50),中俄管道气挂钩油价+固定溢价。中亚、中俄等管道气到岸价约1.3–1.5元/方,终端成本受运输距离影响显著华东地区因运输距离远,成本升至2.4元/方

LNG进口主要采用长协,长协价挂钩油价(如JCC指数)或气价(如HH指数)例如:

油价挂钩公式为LNG价格 = K × 布伦特油价 + B(K为斜率10%-15%)。

气价挂钩(如美国HH)公式为 LNG价格 = 1.15 × HH + 液化费 + 运费(液化费约2.31美元/百万英热,运费2-3美元/百万英热)

天然气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常规天然气开采、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如致密气、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

我们重点来看增速较高的致密气、页岩气开采方式:

1)共同点:

两者均依赖"水平井钻井+压裂" 技术组合。通过水平井横向穿越储层(井深普遍超3000米,水平段长1200-2000米);采用分段压裂(单井压裂20-80段)形成人工裂缝网络,激活低渗透储层。

图:页岩气和页岩油开采原理

来源:EIA

以水平井钻井技术指标对比看,我国钻井周期目前需45天,而北美仅需7-10天。国内平均水平段长度为1200-1500米,而北美则可达1500-3000米。我国钻机转速也仅为北美的1/3-1/2。

国外大井丛工厂化钻井技术已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应用模式。目前,国外单平台可钻超过30口水平井,致密油气双分支井分段压裂数量超过80段,建井周期较常规模式缩短达到63.3%,我国在此方面差距仍然较大。

2)区别

致密气开发类似"疏通堵塞的管道",核心是扩大气体流动通道;页岩气则需先"把气体从岩石表面剥离",再构建高速流动网络,技术难度和成本更高。

从工艺上来说,体现在压裂改造强度不同。致密气采用中等规模压裂(加砂强度1.9-3.0吨/米),通过形成简单裂缝网络连通孔隙。页岩气需超大规模压裂(加砂强度4.5-5.5吨/米),用高排量滑溜水压裂页岩,形成复杂网状裂缝释放吸附气。

行业难点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上游——主要依赖国际采购和“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供应,对上游供应商的依赖性较强。若国际地缘冲突(如俄乌冲突)或国内供应波动,会导致气源紧张。

中游——LNG接收站、储气库等设施投资巨大(如新奥舟山接收站三期投资85.5亿元),且建设周期长(如舟山接收站需3–5年投产),通常接收站利用率需维持高位(80%以上)才能盈利

下游——顺价机制不畅,城燃企业成本上涨后,终端售价调整需经政府听证或审批流程(如湖南、内蒙古等地顺价政策要求成本波动超5%才启动联动),导致零售气价差承压(如2022年新奥股份零售毛差降至0.48元/立方米)。

(二)

首先,我们从收入体量和业务结构方面来看:

2024年收入体量来看,欧妮克(1559.74亿元)>新奥股份(1359亿元)>广汇能源(364亿元)。

欧尼克——1906年成立于俄克拉何马通过2005年收购Koch NGL、2014年剥离公用事业、2017年吸收ONEOK Partners及2023年并购Magellan Midstream等重大举措,已由区域天然气配气商升级为涵盖天然气、NGL、原油与成品油的综合中游能源巨头

2024年收入构成中,天然气液体(Natural Gas Liquids)占比61%、天然气收集与处理(Natural Gas Gathering and Processing)占比18.33%、精炼产品与原油(Refined Products and Crude)占比17.81%。

欧尼克的天然气业务集中在中游环节,具体包括天然气收集(Gathering)、天然气处理(Processing)、运输(Transportation)、储存(Storage)。

图:收入构成

来源:marketscreener

新奥股份——从农兽药业务起家,通过多次收购(如新奥能源、舟山LNG接收站)转型为天然气全产业链运营商,实现上游气源、中游储运和下游分销的一体化布局。

2024年收入构成中,天然气占比76.36%、泛能业务11.45%、工程建造与安装4.37%、智家业务3.52%、煤化工产品3.19%

其中,天然气业务中约60%为天然气零售,约20%为天然气批发,约10%为平台交易气(直销气)。

图:收入构成

来源:并购优塾

广汇能源——2012年转型为专业能源企业,通过战略布局形成了“煤、油、气”三种资源开发及煤化工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格局,并正向绿色能源转型

2024年收入构成中,煤炭占比47.69%、天然气销售35.85%、煤化工13.71%。其中,煤矿产地集中在吐哈煤田,疆煤外运辐射甘肃、川渝等地;天然气销售拥有自产气和贸易气;煤化工主要产品为甲醇、煤基油品、乙二醇。

图:收入构成

来源:并购优塾

(三)

图:

图:

单季度利润同比增速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这个行业,从微观增长情况看:

欧尼克——25Q2实现营业收入159.30亿元,同比+64.65%;归母净利润14.77亿美元,同比+4.09%。

分业务来看:1)天然气液体(NGL)业务:洛基山地区NGL原料处理量创历史新高,平均每日近47万桶,较一季度增长18%。中大陆和二叠纪地区的NGL处理量也较一季度增长20%。

2)天然气处理:所有地区的天然气处理量均较一季度有所增长,总处理量达到每日55.73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139.6%。

3)基础设施扩张:公司宣布对特拉华盆地一个新的天然气处理厂做出投资决定,该项目价值3.65亿美元,预计于2027年中期投产。

欧尼克2024年底完成的EnLink Midstream和Medallion收购案在第二季度显现出显著效益。这些收购资产在第二季度贡献了近4.5亿美元的调整后EBITDA,其中EnLink贡献2.4亿美元,主要来自天然气处理业务,而Medallion为原油业务板块贡献了8900万美元。管理层预计2025年将实现约2.5亿美元的协同效应,并计划到2026年实现8.7亿美元的协同效应和增长效益,到2027年达到13亿美元。

图:单季度利润及同环比增速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新奥股份——2025Q1实现营业收入337.29 亿元,同比减少 1.4%;归母净利润 9.76 亿元,同比减少 9.64%。

分业务来看:1)天然气业务:2025 年 Q1,零售/批发/平台交易气量分+0.3%/+34.5%/-1.4%至 72.58/20.90/11.96 亿方。工商业零售气量同比+0.1%至 52.29 亿方,居民零售气量同比+1.1%至 19.69 亿方;平台交易气海外气量+31.8%至 5.01 亿方,国内气量-16.7%至 6.94 亿方。

2)工程建造与安装:2025 年 Q1 居民接驳户数同比-16.3%。

3)基础设施运营:2025 年 Q1 舟山接收站共接卸 55.17 万吨,同增 28.6%。

4)泛能业务:2025 年 Q1,实现 100.39 亿 kWh 的泛能销售量,同增 9.9%;投运项目367 个,在建项目 73 个,在建项目支撑业务发展。

5)智家业务:2025Q1,智家存量交易客户客单价由去年同期 300.3 元/户增加 16.0%至348.4 元/户;增量用户渗透率 49.8%、存量用户渗透率 3.7%,仍有拓展空间。

图:单季度利润及同环比增速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广汇能源——2025Q1实现营业收入89.02 亿元,同比下降11.34%;归母净利润 6.94 亿元,同比下降 14.07%。

分业务来看:1)天然气业务:天然气价格持续下降,25Q1 需求仍疲软,产量 16.57 亿方,同比下降11.84%,销量 8.65 亿吨,同比下降 26.75%。

2)煤炭:25Q1 实现原煤产量 1406.65 万吨,同比增长 138.75%;实现销售量1469.04 万吨,同比增长 62.90%。

3)煤化工:25Q1,实现煤化工产品产量 64.96 万吨,同比增加14.24%;销售 59.95 万吨,同比减少 3.04%。

图:单季度利润及同环比增速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四)

图:现金流、固定资产投资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天然气行业下游工商业占比高的公司,现金流质量更好。居民用气价格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涨幅小且调价过程复杂繁琐;工商业用户有较高的价格承受能力,用气价格顺价机制相对流畅。

欧尼克资本开支较大,因为在2023-2025年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收购(如 Magellan Midstream, EnLink Midstream),资本开支的重点是消化这些资产,挖掘协同效应。

具体包括:1)系统互联(Integration):投资于连接新收购的原油、精炼产品管道网络与其原有的天然气和NGL(天然气液体)系统,打造一体化的输送网络。2)效率提升项目:在关键枢纽(如二叠纪盆地、墨西哥湾沿岸)投资于泵站升级、自动化控制系统,以提升整体网络的吞吐量和运营效率。

(五)

图:近十个季度

图:近十个季度

ROE趋势(%)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图:杜邦分析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图:综合毛利率(

%)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图:净利率(

%)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新奥股份>欧尼克>广汇能源

欧尼克23年和另外两家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差距明显,主要因为

1)得益于Medford事件的结算收益。公司从相关法律结算中获得了7.79亿美元的收益,扣除1.46亿美元的第三方分馏成本后,净收益为6.33亿美元

2)超过85%的收益来自长期费基合同(通过为客户提供产品运输、储存、加工等服务来收取费用从而获得收入,而不是通过直接买卖大宗商品盈利),降低了商品价格波动风险EnLink和Medallion整合预计到2026年将产生2.5-4.5亿美元的年度协同效应。

图:产业链对比

来源:Choice,并购优塾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