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1 23:00
(来源:ETF炼金师)
2025年9月1日,A股市场呈现出强劲上涨态势,创业板的涨幅更是五倍于上证指数。经过连续十四个交易日,市场成交量超过2万亿元,投资者情绪高涨,市场氛围异常活跃。这种热络的市道是四年半以来首次出现。
在此背景下,内地公募基金于上周末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中期报告,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公募基金合计持有各类上市股票的市值达到了7.2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据相较于一季度末的6.9万亿元和去年同期的5.7万亿元,显示出公募基金在持股市值上的显著增长。
公募基金与A股市场之间的“良性循环”似乎正在形成。过去四年中,政策和市场的多重推动不仅促进了流动性,也为市场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公募基金的管理模式和投资风格随着持股市值的激增,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化和趋势。
### 超7.2万亿资金流入A股
根据Wind数据,截止到2025年中,公募基金的持股市值首次突破7.2万亿元。与一季度的6.92万亿以及2024年中期的5.72万亿相比,这一增长显得尤为显著。这一增长的背后,股票ETF的快速扩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截至8月26日,沪深交易所上市的ETF总规模已达5.06万亿元,八个月内增加了1.34万亿元,增幅超过36%。几乎所有增量均集中在权益ETF上。这一资金与市值的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从具体增幅来看,指数基金已成为公募权益基金持股市值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最高持有权益资产的五只基金均为指数基金,显示出指数化投资的逐步深入。
### 指数化投资理念的深入
通过对2025年基金半年报的统计分析,指数化投资思维愈发深入公募基金经理的决策过程中。公募基金年中持股最重的四只个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招商银行和腾讯控股,均与主要指数高度相关。
宁德时代作为创业板指数的首位重仓股以及沪深300指数的第二重仓股,贵州茅台则是上证50和沪深300的领头羊,招商银行和腾讯控股同样位列相关指数的重要成分。这样的配置显示出基金经理在选择股票时愈发依赖指数化思维。
随着资金源源不断流入相关ETF,相关个股的持股比例也随之水涨船高,进而提升其股价,形成吸引更多投资的正反馈。这一指数基金内循环,可能成为当前市场行情的重要特征。
### “指数化”特征的加速趋势
另一方面,随着指数基金的增持,一些此前被主动基金经理忽视的股票也获得了市场的关注。例如,在基金增减仓的统计中,传统金融股如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以及科技蓝筹股如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显示出显著的增持。在此背景下,招商银行获得了4.64%的增持,中国平安增持了6.60%,而兴业银行的增幅更是超过22%。
相对而言,半导体领域的寒武纪被减持8.6%,新能源股宁德时代也遭遇了11.62%的抛售,这一趋势显示出在大型沪深300 ETF的推动下,银行及保险股的吸引力显著提升。未来,若指数基金与重仓股的良性循环持续建立,可能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 主动投资的前瞻性与引导力
尽管被动基金的规模不断上升,这并不意味着主动投资的空间被挤压。根据半年报数据显示,尽管指数基金快速扩张,主动权益基金在过去一年中也增加了2000亿元的规模,主动与被动投资正在携手向前。与此同时,主动基金的收益率在过去一年中获得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半导体、创新药等领域,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凭借深入的基本面研究取得了超额收益。
例如,在2025年中表现优异的前十名基金均为主动管理的基金,这进一步证明了优秀主动投资者的价值。未来,主动基金将期待在新兴产业中继续创造超额收益,并不单纯依赖于指数基金的投资模式。
### 主动与被动投资的相互作用
实际上,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之间的互动关系正在一些高成长行业中逐渐形成。主动基金经理对半导体、芯片股的积极布局,推动了这些股票的市值增长,并使多个个股成功进入基金重仓股名单。
例如,中芯国际、寒武纪等科技股因主动基金的发掘而受到广泛关注,并进入越来越多的指数成分股行列。这种趋势可能将成为未来行情发展的重要模式。
典型案例如泡泡玛特,作为主动基金上半年增持总市值增长最多的个股,其股价涨幅超过198%。近期,泡泡玛特被纳入恒生指数,进一步推动其在投资市场上的关注度,预计未来持有其股票的公募基金,尤其是指数基金,将大幅增加。
主动与被动投资之间的化学反应正在重塑市场格局。投资者的理解与适应将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重要一环,且这一趋势正在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