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贵阳银行连续三个年中报“双降”:不良贷款率创历史新高

2025-09-01 14:42

在多数上市城商行中期业绩分化加剧的背景下,贵阳银行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报告显示,其业绩再度遭遇“双降”,同时不良贷款率攀升至历史最高点,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业绩持续承压,营收净利双降

近日,“七千亿级”贵阳银行发布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其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5亿元,同比下降1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74亿元,同比下降7.2%。这意味着贵阳银行已连续第三年出现中期业绩“双降”,并且自2023年以来已连续两个会计年度遭遇业绩“双降”的困境。

贵阳银行解释称,业绩下滑主要由于新发放信贷资产利率下降、存量资产利率调降以及资产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导致利息收入同比减少。此外,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也对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贵阳银行的净息差为1.53%,较去年同期的1.81%下降了0.28个百分点。若与2023年同期的2.18%相比,累计降幅更是达到0.66个百分点。该行期内实现的利息净收入为49.2亿元,同比减少8.86亿元,跌幅达15.26%。其中,规模因素导致减少1.6亿元,而利息因素则导致减少7.26亿元。

尽管非利息收入表现略好,该期内贵阳银行实现非利息收入15.8亿元,同比微跌1.22%。这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的显著增长,但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较大,对冲了部分增幅。

对比同行显现内生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从已发布中期业绩的多家上市城商行来看,利息净收入增长带动整体业绩增长的案例不在少数。例如,江苏银行上半年实现利息净收入329.39亿元,同比增幅达19.1%,净息差为1.78%。成都银行重庆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也分别实现了7.69%和12.22%的同比增幅。尽管贵阳银行当期净息差1.53%甚至高于重庆银行的1.39%,但其利息净收入却出现大幅下跌,这可能暗示了该行存在内部结构或经营效率方面的问题。

不良贷款率创新高,房地产及批零业风险显现

截至今年6月底,贵阳银行资产总额达到7415.4亿元,较去年底增长5.08%。同期存款总额为4337.7亿元,增长3.47%。贷款总额增至3434.6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27%。其中,对公贷款(含贴现)余额为2907.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近85%,但较去年底仅增长0.71%。个人贷款余额为523亿元,增幅相对较高,达到4.5%。

然而,该期末贵阳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58.24亿元,较去年底增加4.76亿元。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7%,较去年底上升0.12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贵阳银行解释,这主要是由于“部分企业风险暴露”所致。

从贷款行业分布来看,房地产贷款以527.6亿元的余额位居首位,其次是建筑业460.4亿元和批发零售业447亿元。对应的不良率分别为1.75%、1.21%及4.58%。其中,房地产贷款的不良余额为2.62亿元,建筑业为1.91亿元,批发零售业的不良余额最高,达到2.63亿元。

此外,贵阳银行的贷款分类也出现恶化迹象。正常类贷款占比较去年底下降了0.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关注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的占比均较去年底有所上升,分别增加了0.15、0.18和0.03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持续下降,资本充足率仍居中上水平

面对资产质量的压力,贵阳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表现也引发关注。期末,拨备覆盖率为238.64%,较去年底下降了18.43个百分点。尽管该比率较今年一季报末略有上升,但与过去几年相比,整体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在资本充足方面,截至期末,贵阳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4.97%,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77%和12.73%。这三项指标较去年底分别下滑了0.23、0.23和0.21个百分点。不过,即便有所下降,贵阳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在上市城商行中仍处于中上水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