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1 13:45
(来源:母婴时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护肤也开始从娃娃抓起,与此同时婴童护肤品牌迅速增多,而且在母婴消费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这一细分领域仍保持正向增长,稳定的市场带来了可观的想象,不少品牌随之崛起,但也有品牌没能跟上市场的步伐,在前进道路上逐渐掉队。
乐华娱乐退出,润熙禾地位边缘化早有迹象?
近日,华熙生物官方微博发布公告,宣布旗下儿童护肤品牌润熙禾的另一股东乐华娱乐旗下天津壹华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已经退出股东名单,并于7月10日完成相关股权转让,目前润熙禾已由全资子公司北京华熙海御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此时距离双方合资仅仅过去了2年多。
2023年1月,在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与乐华娱乐董事长杜华的推动下,双方各出资1000万元成立北京润熙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双方旗下公司各持股50%,自此开启了“护肤+娱乐”的跨界合作。而双方合作的初衷是对各自女儿护肤需求的洞察,希望结合双方公司在护肤活性原料及文化娱乐产业的优势,打造出一个针对少年儿童的护肤品牌。
其实润熙禾品牌2019年就已创立,当时华熙生物凭借在玻尿酸等生物活性原料领域的核心技术积累瞄准母婴护理市场的消费升级需求,推出了瞄准婴童护理的润熙禾。成立早期的产品既有妈妈系列也有宝宝系列,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后于当年9月进行了品牌焕新,定位也开始聚焦3岁+儿童护理。
然而润熙禾品牌却没能在两个强者的肩膀上成长起来,2024年底润熙禾品牌运营陷入停滞,其小红书、公众号、微博账号更新分别于2024年12月、11月和10月停止,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已搜索不到品牌官方旗舰店,目前品牌动态不明。
翻看华熙生物2024财年年报,并没有列出润熙禾品牌相关的营业收入及品牌运营等情况,润熙禾在其317页的财报中也仅出现3次,对于润熙禾品牌的未来发展目前还没看到更多安排,华熙生物是否会独立运营润熙禾,还是重启该品牌、抑或是进行战略调整都不得而知。
研发薄弱,行业缺乏支撑点
新生代父母育儿观念的迭代升级使得行业从粗放式养娃逐渐走向精细化、高质量的养育。但婴童护肤行业和成人护肤市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对安全性、功效性的要求更高,但观察市场品牌可以发现不少仍停留在“基础保湿”层面,缺乏核心技术支撑。
以电商平台上销量较高的一款某品牌金盏花婴儿面霜为例,产品主要以保湿补水、舒缓、弱酸0刺激为卖点,虽然宣称28天见证功效、专利成分,但在商品详情中并没有看到专利号等专利相关内容,甚至不知道是何种原料为专利成分。进一步查询发现,不少品牌中添加的植物成分像金盏花、积雪草提取物等也并不是独家成分。
查询部分拥有婴童护肤品牌的上市企业财报发现,研发投入普遍不高,其中上美股份2024年在研发投入同比增加43.0%的情况下全年研发投入为1.8亿元人民币,占全年营收的2.6%。上美股份旗下除了一系列成人护肤品牌外还有红色小象以及一页两个婴童护肤品牌,其中一页定位“医研共创”、功效护肤,这也意味着对于科研投入需求更高。
旗下拥有薇诺娜宝贝的贝泰妮自市后研发投入连年增长,从2020年的6300万元增至2024年的超3.37亿元,占总营收的5.87%,而这已经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据称截至2024年末,贝泰妮已累计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93篇,参与制定68项团体标准,但翻看其2024年财报中有关研发投入的部分可以看到,6个主要研发项目中仅有2个和护肤产品相关,但项目目的中均没有提到婴童相关的内容。
搜索电商平台上相关产品还发现虽然有不少品牌强调专利成分、提供功效认证、专家共创等支撑产品,但当前婴童护肤行业仍然普遍存在研发投入力度薄弱的问题,多数企业更侧重于营销而非产品技术创新。对于婴童群体来说在肌肤生理结构和防护需求基础上,从原料筛选到配方优化都需要持续的技术突破,只有通过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建立专业研发体系才能构建起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安全标准日益严苛、消费需求持续升级的市场中,具备独特竞争力才能支撑品牌走的更远。
精准拿捏父母痛点,加上功效卖高价
婴童护理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加上年轻一代父母对这类产品的接受度更高,吸引越来越多品牌参与角逐,而成人美妆市场规模的下降以及常规婴童护肤品牌的内卷加速了细分领域的竞争,使得品牌开始关注婴童功能护肤产品方面的布局,这给品牌带来了新增量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率。
笔者观察了解打出功效护肤概念的产品售价普遍高于常规类型的产品。以天猫平台为例,某品牌轻盈霜50g售价157元,产品功效显示专研温和配方,专为娇嫩肌宝宝于闷热季节保湿设计,并宣称344功效精粹等;另一品牌的婴童夏季安心霜价格为169元50g,宣称专为宝宝敏感肌并强调功效分龄量肤定制,含有敏感救星蛋黄油、Omega-Pro成分实证强韧屏障。
而查询普通产品可以看到大部分价格不超过80元,比如某品牌倍护牛油果滋润霜50g售价27.02元,某品牌新生儿夏季冰雪面霜50g售价48.41元,某品牌舒缓水润面霜50g售价59.9元,某品牌亲护保湿面霜50g售价73.5元。
可以看到高价逻辑背后技术溢价明显,家长们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往往愿意为声称具有更多功效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他们希望通过这些高价产品为孩子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肌肤呵护。而且功效类护肤产品也确实让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撕开了一道口子,以贝泰妮旗下的薇诺娜宝贝为例,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4.03%至2.01亿元,增速高于婴童护肤行业平均增速,且位列天猫婴童护肤类目TOP4。
对于婴童功效护肤产品来说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达成专业功效尤为重要,对于品牌来说实现相关功效并不难,难的是同时保证较高的安全性和产品体验,不仅对品牌研发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是一件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情。而且偏高的价格也在无形中抬高了婴童功效护肤产品的门槛,同时行业监管的趋严也是企业的一大挑战,如何在满足高安全标准、控制成本等的同时持续提升产品功效,成为婴童功效护肤品牌亟待解决的问题。
营销雷同,集中专家推荐、天然成分……
随着婴童护肤产品的发展行业内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产品内卷现象愈发严重。在产品功能上除了基础的舒缓保湿功能外各大品牌纷纷开始强调功效护肤,比如针对湿疹儿童一些品牌推出了具有舒缓、修复功能的产品,针对敏感肌群体推出了温和无刺激、抗敏修复的产品等。就市场产品来看专家共创、植萃成分也是一种趋势,不少品牌纷纷强调医研共创、宣称产品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等。
笔者在电商平台看到,某品牌宣称诺贝尔 大师级婴童特护霜,诺贝尔级屏障科技4周击退敏感肌、SGS权威功效认证,并强调独家护屏障成分“韧肤因”,源自珠穆朗玛峰-33°C极端环境的冰川裸藻;也有品牌宣称300+科学研发团队、儿童皮肤专家共创等,在成分应用方面则有品牌强调海藻精粹+金盏花提取物、积雪草+天然龙胆因子等。
而温和不刺激则是婴童护肤品牌的普遍特点,0矿物油、0激素、0香精香料、0酒精、0重金属,12大不添加、安心全绿配方、美修全绿等也成为品牌卖点之一。可以看到不少品牌均有自己的主打产品,但若将这些产品从产品定位理念、产品特点及天然成分、安全性等维度放到一起对比可以看到不少存在雷同问题。
天然成分、温和不刺激几乎成了婴童护肤品的标配卖点,各品牌都在强调自家产品采用无酒精、无香料等“几大不添加”的配方,而且有些会强调pH值接近宝宝肌肤的弱酸性不会造成伤害。这种营销上的雷同使得婴童护肤品牌在市场中难以形成独特的辨识度,消费者也难以根据品牌的宣传来做出准确的购买决策。
共用一个工厂,成也代工败也代工
在婴童护肤行业代加工现象较为普遍,品牌为了降低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可以选择将生产环节外包给专业的代工厂负责生产事宜。有些品牌会将旗下产品统一委托给同一家工厂代加工,也有一些品牌不同系列产品会委托给不同的代工厂加工生产。
比如海龟爸爸旗下的儿童水感防晒喷雾、儿童物理防晒乳、婴童物理防晒乳分别委托给清远市立道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广州天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世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Babycare的产品线涵盖了纸尿裤、湿巾、沐浴、洗护产品等多个品类,其中幼朴儿童舒缓水凝霜由上海瀛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就代工企业来看,行业内有不少工厂有ODM/OEM业务,比如澳思美官网显示其助推了兔头妈妈、海龟爸爸、植物妈妈、年糕妈妈、网易严选等众多知名品牌的发展。
代工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品牌带来了快速扩张的机会但弊端也日益凸显,代工厂通常会同时服务多个品牌,生产任务繁重,这就使得其在质量把控上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而且不同品牌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可能存在差异,而代工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可能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一些折中的做法,这些无疑增加了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风险。
品牌将生产环节外包后和生产一线的联系相对降低,对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创新敏感度也可能随着降低,不少代工厂虽然有一定生产技术及研发能力,但他们的主要目标可能还是满足不同品牌的订单需求,缺乏为单一品牌进行深度技术创新的动力,这就导致婴童护肤产品在技术创新方面进展缓慢,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时有不合格产品披露,安全问题仍需提升
近年来婴童护肤品市场需求增长,新品牌不断涌入加剧行业竞争,在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儿童护肤品市场中安全问题始终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对于行业品牌来说安全既是产品的基础门槛,也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但放眼行业至今仍然不时有不合格产品的通报公告,4月份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一则关于10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的通告显示,江苏娇颜芭比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6批次儿童护肤品均被检出含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明确禁用的原料特比萘芬。由于潜在的皮肤刺激性和系统性风险特比萘芬被列入禁用清单,严禁添加至化妆品中。
笔者查询发现,早在2023年11月江苏娇颜芭比化妆品有限公司便因同类问题被注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而2020年至今该企业几乎每年都因违规添加禁用原料或质量管理漏洞被药监局点名。
此外在2024年6月的抽检中,广东康百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摩兜紫草舒缓膏”被检出特比萘芬,暨研医药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的“苗睿堂婴儿山茶油沁润膏”不仅检出特比萘芬,还含有另一种禁用成分氯倍他索丙酸酯。
安全问题对于婴童护肤产品而言至关重要,儿童的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较薄的角质层对外界刺激的防御能力较弱,因此对护肤品的安全性要求很高。而质量安全事件还可能影响品牌多年积累的声誉使得市场对品牌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此前强生品牌就因含滑石粉的婴儿爽身粉致癌风险不仅面临数千起法律诉讼还面临巨额赔偿,不仅在美国、加拿大等市场声誉严重受挫,在国内市场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在婴童护肤行业只有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红海一片,竞争加剧下对品牌要求进一步提高
如今的婴童护肤赛道,已然成为一片竞争激烈的红海,众多品牌纷纷涌入,试图在这片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可以看到市场中既有青蛙王子、郁美净等老牌企业凭借多年积累的品牌知名度和忠实的消费群体占据了一定市场,也有海龟爸爸、一页、润本等新兴品牌以创新的产品理念和精准市场定位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而且从产品看不少品牌都有自己的主打产品,比如戴可思的金盏花沁润保湿霜、newpage一页的婴童安心霜、松达的婴儿山茶油特护霜、兔头妈妈面向患有特应性皮炎的专研产品多效安护精华霜等,这些品牌经过长期的市场摸索和发展,在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品牌推广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各自的竞争优势。
目前的婴童护肤赛道可以说已经十分拥挤,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市场的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部分品牌在产品功能、宣传卖点上相互模仿,缺乏独特的竞争优势。但在竞争中一些品牌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通过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更具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再成熟品牌聚集的市场上仍有新品牌不断入场,随着消费者对婴童护肤认知的持续加深,需求愈发精细化、个性化,行业竞争可能会进入更加激烈且深化的阶段。这不仅要求品牌要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还要构建完善的消费者洞察体系深入了解市场的痛点,在研发创新、产品质量把控、营销策略等方面发力,提升品牌的综合实力,从而取得更大的发展。
行业思考:此次润熙禾的停摆并不是单个品牌的起落,而是婴童护肤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体现,行业并不缺品牌,当市场从发展初期的野蛮生长阶段向上发展时,那些深耕研发创新、发挥自身优势构建起竞争壁垒的品牌才可能会留在牌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