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9-01 10:59
周日,千亿芯片巨头华虹公司重磅披露重组预案。
公告显示,华虹公司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华虹集团等4名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华力微97.4988%股权,并同步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此前,公司股票已从8月18日起停牌。
今日早盘,华虹公司复牌后大涨超18%。截至发稿,其股价回落至7.78%。今年以来涨幅超过81%,最新市值约为1450亿元。
8月31日,华虹公司公布重组预案,计划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的组合方式,向华虹集团等4家交易方收购其合计持有的华力微97.4988%股权;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本次重组所需的配套资金。
作为本次收购的核心标的,华力微的业务聚焦于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能为通信、消费电子等终端应用领域提供全套技术解决方案,与华虹公司的业务领域高度契合。
从交易细节来看,经各方协商确定,本次发行股份的价格为43.34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以华虹公司停牌前78.5元/股的股价计算,此次发行价较停牌前价格折价约44.79%。
在配套资金的用途上,公告明确其将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以及支持标的公司华力微的项目建设。其中,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的比例不超过拟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25%,或不超过募集配套资金总额的50%。
本次交易完成后,华力微将成为华虹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总资产、净资产、营收、净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预计将实现增长,持续经营能力与行业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对于此次收购,华虹公司表示,一方面这能显著提升12英寸晶圆代工产能,通过工艺平台互补完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多技术方案;另一方面可整合研发资源,加快工艺优化、良率提升等研发效率,强化技术壁垒,同时借一体化管理实现多环节协同,降本增效释放规模效应,进而提升市场占有率与盈利能力。
爱建证券也认为,随着华虹收购华力微的推进,华虹半导体有望成功纳入28nm制程工艺产线。这一动作可补齐华虹半导体在汽车芯片制造领域的关键制程短板,增强其竞争能力,同时突破公司估值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并购发生在华虹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滑之际。8月29日公司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0.18亿元,同比增长19.09%;净利润仅为0.7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1.95%,主要源于华虹制造项目投产初期的产能爬坡成本以及公司整体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达9.39亿元,同比增长21.71%,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99%。
近日以来,半导体行业的收购动作明显增多,头部企业纷纷通过整合资源巩固市场地位。
中芯国际也加入这一趋势,计划发行A股收购中芯北方49%的少数股权。具体来看,中芯国际已于8月29日发布相关停牌公告,明确此次筹划以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的方式购买资产,且交易涉及关联(连)交易。公告显示,本次交易的标的为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49%的少数股权,初步确定的交易对方包括国家大基金一期等多家机构。
此外,8月24日开普云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南宁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30%股权,同时拟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购买剩余70%股权,交易对手方为深圳金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开普云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南宁泰克将成为开普云的控股子公司,在保留原公司业务的基础上,公司将新增存储产品相关业务并将从事存储产品相关业务,业务范围将有所拓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市场影响力,为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
从年内整体情况来看,半导体行业并购、收购案例密集发生,除上文提及的两起核心交易外,绿通科技并购大摩半导体、万通发展并购数渡科技、衢州发展收购先导科技等多笔交易也相继落地,行业资源整合节奏显著加快。
深究背后原因,一方面,半导体技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企业通过并购可直接获取标的公司的先进技术成果,大幅缩短自主技术积累周期,提升核心技术实力;另一方面,当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并购既能快速扩大市场份额,又能强化资源协同效应,已成为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