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31 18:40
(来源:研报虎)
报告摘要:
本周沪镍价格环比上涨,沪镍及伦镍持续去库
截止到8月29日,LME镍现货结算价报收15,190美元/吨,较8月22日上涨2.84%,LME镍总库存为209,544吨,较8月22日减少0.03%;沪镍报收12.12万元/吨,较8月22日上涨1.45%,沪镍库存为26,439吨,较8月22日减少1.87%;截止到8月29日,硫酸镍报收28,100元/吨,较8月22日价格上涨0.72%。根据SMM,菲律宾原料方面,本周菲律宾全境有雨,东Davao和Tawi地区降雨较少;强降雨主要集中在Dinagat和Honmohon附近,周累计降水量超100mm。印尼原料方面,火法矿方面,在八月底,哈马黑拉地区的雨季依然较为强烈,而苏拉威西的天气状况在随后一周有所改善。整体来看,镍矿石的发运受影响程度较此前减轻。本月,由于驳船数量略有过剩,运费率出现小幅下滑。RKAB配额方面,自九月份起将实施新的规定,配额有效期为一年,企业可重新提交2026年的配额申请。目前IUP配额的修订工作已接近完成,市场上的矿石供应依然充足。湿法矿供应方面,供应相对充裕,且苏拉威西地区的褐铁矿的开采条件在本季节略有改善。此外,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青山暂停了莫罗瓦利工业园区部分不锈钢生产线。目前相关设施正在维护,复产时间未知。青山控股集团暂停印尼镍冶炼厂主要生产线或进一步冲击印尼本土镍矿开采或对镍价有所支撑。
原料短缺或支撑后市钴价,需关注刚果(金)钴出口禁令变动情况
截至8月29日,电解钴报收26.8万元/吨,较8月22日价格上涨1.71%;氧化钴报收206元/千克,较8月22日价格上涨0.07%;硫酸钴报收5.31万元/吨,较8月22日价格上涨2.12%;四氧化三钴报收213.40元/千克,较8月22日价格上涨0.07%。根据SMM,电解钴方面,受原料短缺和成本倒挂持续加剧影响,冶炼企业产量继续下行,维持长单供应,并积极挺价。国内盘面价格持稳后,贸易商暂缓降价出售,并小幅上调报价。需求端方面,随着夏休临近结束,部分下游厂商开始在市场上进行采购,但由于钴价偏高压缩其生产利润,需求相对偏弱,叠加市场上社会库存依旧偏高,下游采购暂时难以接受高价,实际成交依旧偏淡。未来在原料短缺的影响下,钴中间品和钴盐价格上涨有望带动电钴跟涨,但其自身高库存以及相对低迷的需求对价格上涨将存在一定抑制。整体上看,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钴生产国,刚果(金)拥有丰富的钴资源,供应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量约四分之三钴产量。并且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钴消费国之一,长期以来高度依赖刚果(金)的钴原料供应。刚果(金)禁令延长加剧了国内钴原料供应不确定性,对钴价有所支撑。考虑到刚果(金)禁令将于9月22日到期,若该禁令继续延期,全球钴供应或有进一步收紧预期从而支撑钴价进一步上行,后市需关注刚果(金)钴出口禁令变动情况。
本周锑价持稳运行,供应端原料的长期短缺为锑价提供了底部支撑
截止8月21日,国内锑精矿平均价格为16万元/吨,较8月14日价格持平;国内锑锭平均价格为18.25万元/吨,较8月14日价格持平。据SMM评估,2025年8月中国锑锭(含锑锭、粗锑折算、阴极锑等)产量整体与上月相比,环比上升22.5%左右。详细来说,目前SMM评估的33家调研对象中有13家厂家停产,和上月相比减少4家;18家厂家呈产量缩减状态,和上月相比增加4家;2家厂家产量基本正常,比上月相比没有变化。从锑锭产量的情况来看,自7月产量整体降至4000吨以下之后,8月产量回升至4000吨以上,不过4000吨左右的产量还是与正常生产水平相差较远。海外矿源目前依旧无法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市场人士表示预计2025年9月全国锑锭产量较8月相比变化可能不会太大,维持稳定或者小幅升降的可能都存在。总的来说,进口锑原料长期偏紧加上国内矿山不愿低价出售,下半年锑矿供应紧张的情况会持续。整体来看,供应端原料的长期短缺为锑价提供了底部支撑。
本周碳酸锂价格环比下跌,8月国内碳酸锂产量环比增长5%突破8.5万吨大关
截止到8月31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99.5%)市场均价为7.96万元/吨,较8月22日下跌5.04%。国内氢氧化锂(56.5%)市场均价为7.68万元/吨,较8月22日下跌0.81%。据SMM数据,截至8月28日,碳酸锂周度产量为19030实物吨,环比减少0.56%。库存方面,截8月28日,碳酸锂样本周度库存总计14.11万吨,较8月21日去库407吨,上游冶炼厂去库3510吨至4.33万吨,中下游材料厂累库1293吨至5.28万吨,其他环节(包括电池厂、主机厂等)累库1810吨至4.5万吨,截至7月31日,锂盐厂锂矿库存为99385吨(折LCE),环比增长6597吨。根据SMM数据,2025年8月,国内碳酸锂月度总产量再创新高,突破8.5万吨大关,环比增长5%,同比大幅增长39%。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仍来自于锂辉石端,非一体化锂盐企业代加工订单如火如荼。同时在下游需求持续向好的驱动下,行业整体供给能力也同步提升。综合来看,从供应端来看,锂辉石端碳酸锂产出仍处于较高水平量级,可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他原料端口的减量影响。同时,在金九银十的旺季周期下,下游需求仍具备一定刚性支撑。截止到8月29日,锂辉石精矿(CIF中国)平均价为894.00美元/吨,较8月22日下调40美元/吨。根据SMM,碳酸锂波动加剧,上游矿商成本倒挂压力陡增,挺价惜售情绪浓厚;而下游盐厂及贸易商采用期货减去加工的形式进行倒算锂矿价格定价,心理采购价位不断下移,加之前期套保盘释放利润空间,补库意愿反而走强。后市锂精矿价格或随碳酸锂价格同步变动。
中国主导全球稀土磁材供给,逐步加强稀土管控提升供给侧收紧的预期
截止到8月29日,氧化镧均价4300元/吨,较8月22日价格持平;氧化铈均价10,690.00元/吨,较8月22日价格持平;氧化镨均价64.37万元/吨,较8月22日价格上涨13.30%;氧化钕均价63.8万元/吨,较8月22日价格下跌0.31%;氧化镨钕均价59.25万元/吨,较8月22日价格下跌4.82%;氧化镝均价1,615.00元/公斤,较8月22日价格下跌0.62%;氧化铽均价7,070.00元/公斤,较8月22日价格持平。根据SMM,本周镧铈价格依旧较为稳定,氧化镨钕价格出现回落走势,一方面,随着氧化镨钕市场价格的快速提升,下游接货意愿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受消息面因素影响,贸易商后市信心减弱,开始低价抛货。目前,由于离子型稀土矿近期进口量较低,稀土矿端持货商低价出货意愿不高,但分离厂采购积极性不强,上下游博弈较为激烈。美国政府积极重建本国稀土产业链,但短期看全球稀土永磁体生产仍高度集中于中国,且考虑到海外产能释放仍需时间且我国新增产能规模,我国仍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各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且美西方稀土产业链的整体规模远低于我国,其产业链均不完整并存在明显短板。且8月22日发布的《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或引发市场对供给侧收紧的预期。后续需关注中美贸易协定情况。
本周沪锡价格环比上涨,供应紧张局面对锡价仍有支撑
截止到8月28日,LME锡现货结算价35,535美元/吨,环比8月22日上涨6.07%,LME锡库存2,010吨,环比8月22日增加15.52%;截止到8月28日,沪锡加权平均价27.35万元/吨,较8月22日上涨2.70%;沪锡库存7,566吨,较8月22日增加1%。根据SMM,缅甸矿源补充依然有限,尽管缅甸佤邦部分企业获采矿许可,但受雨季、地震及设备供应延迟影响,实际出矿量预计推迟至四季度,非洲矿虽有增量但运输周期长且品位波动大,难以缓解短期紧缺,海外供给仍存不确定性。锡锭端,云南与江西两省精炼锡冶炼企业合计开工率升至59.43%。延续了今年以来低开工运行印尼出口恢复有限,供应紧张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后续需持续关注海外供应情况。
本周钨价继续大幅上涨屡创历史新高,供应端偏紧对钨价仍有支撑
截至8月29日,白钨精矿(65%)报价24.95万元/吨,较8月22日价格上涨13.67%;黑钨精矿(65%)报价25.10万元/吨,较8月22日价格上涨13.57%;仲钨酸铵(88.5%)报价37.25万元/吨,较8月22日价格上涨13.74%。2025年度第一批钨矿(三氧化钨含量65%)开采总量控制指标58000吨,较2024年度第一批指标减少4000吨,降幅6.45%。钨精矿开采指标缩减,提升钨精矿供给偏紧预期。SMM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7月钨品出口合计1692.7吨,与6月的钨品出口数据1262.7吨相比,环比增加了34.1%;而与去年7月的钨品出口数据相比,同比增加了25.2%。不过,受前期出口数据锐减影响,今年1-7月钨品出口仍同比下降17.9%。从当前市场格局来看,钨原料供应端的紧张态势仍在持续发酵。江西等主产区矿山面临严格检查,直接导致行业开工率显著下降,矿山企业多采取捂盘惜售策略,使得市场流通货源进一步收缩。与此同时,广西、广东等地矿山因各类客观因素制约,开工率始终处于低位,短期内矿端几乎不存在增量预期。多重因素叠加下,预计短期钨精矿市场将继续维持偏强运行态势,这也为整个钨产业链的价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于后市,需关注钨全年指标数据的变化情况、出口情况以及部分新增矿山的释放进度。
哈原工下调26年铀产量或导致全球供应量减少约5%,铀供给偏紧预期持续对铀价或有支撑
根据同花顺数据,6月全球铀实际市场价格为59.58美元/公吨,虽然较2024年2月高位81.32美元/公吨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大幅高于2016年的低位18.57美元/公吨。受地缘政治波动、美国降息预期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同时全球能源供求关系持续紧张,能源安全与能源独立形势非常严峻。同时,天然铀供给端的结构性短缺困境与需求端不断增长的核电发展态势,使铀供给偏紧预期持续发酵,铀价行至高位。尽管现货价格高位震荡、长贸铀价持续上涨,但仍不能推动大量天然铀供应释放至市场中,铀矿复产、投产及重启不及预期情形频发,供应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同时,随着美国制裁俄罗斯低浓铀法案落地,未来或将造成全球天然铀供需格局转变。此外,铀供应有持续收紧预期,Cameco在6-K备案文件中表示,目前预计麦克阿瑟河/Key Lake项目的铀浓缩物产量为1400万至1500万磅,低于此前1800万磅的预测。此外,全球最大的铀矿生产商哈原工表示将于2026年将产量削减约10%,且没有必要恢复满负荷生产。或导致此后全球供应量减少约5%。综合来看,行业的供需格局对铀价形成的支撑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势。
投资建议
本周沪镍价格环比上涨,受镍价暴跌和全球需求疲软影响,中资矿业巨头青山控股集团自5月初起暂停了印尼镍业中的常态。云南地区原料短缺问题依旧严峻,冶炼厂锡矿库存普遍低于30天安全线,低品位矿石占比上升导致加工成本高企,40%品位锡精矿加工费TC维持在1.1万元/吨的历史低位。根据锡业股份本周六公告,锡业分公司即将心的几条生产线,青山停产可能进一步冲击印尼本土镍矿开采,降低矿石消化能力并波及上游供应商。受益标的:【格林美】、华越公司年产6万吨镍金属量的湿法项目已建成并持续稳产超产、华科公司年产4.5万吨镍金属量的高冰镍项目已稳定运营、华飞公司投资建设年产镍金属量12万吨且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的【华友钴业】。
本周钴价偏强运行,冶炼企业产量继续下行。刚果金政府此前宣布延长3个月钴的临时禁令影响,考虑到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钴产量约占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量的四分之三,在其从2月22日暂停出口的7个月期间,全球钴供应量或将大幅下降,2025年钴供大于求的局面大概率被打破,现钴价已处于21年来的低位,在钴供给大幅收紧的预期下,钴价有望得到支撑。后市需关注刚果(金)钴出口禁令变动情况。非刚果金的钴矿企业或有望受益于钴价回升带来的利润增厚以及全球钴市场份额的提升。受益标的:在印尼布局钴产业的【华友钴业】、【中伟股份】、已建立完整的钴产业链且在刚果(金)拥有稳定的钴矿石供应渠道的【寒锐钴业】、铜钴产能同步扩张的【腾远钴业】。
本周锑价持稳运行,根据SMM,总的来说,进口锑原料长期偏紧加上国内矿山不愿低价出售,下半年锑矿供应紧张的情况会持续。整体来看,供应端原料的长期短缺为锑价提供了底部支撑。受益标的:【湖南黄金】、【华锡有色】、【华钰矿业】。
本周国内碳酸锂价格环比下跌,2025年8月,国内碳酸锂月度总产量再创新高,突破8.5万吨大关,环比增长5%,同比大幅增长39%。综合来看,从供应端来看,锂辉石端碳酸锂产出仍处于较高水平量级,可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他原料端口的减量影响。同时,在金九银十的旺季周期下,下游需求仍具备一定刚性支撑。我们推荐关注成本曲线处于行业较低分位,且未来2-3年仍有矿端供给增量的公司,受益标的有【天华新能】、【雅化集团】、【永兴材料】、【中矿资源】、【国城矿业】、【大中矿业】以及【天齐锂业】、【赣锋锂业】。
美国政府积极重建本国稀土产业链,但短期看,考虑到海外稀土产业链相关产能释放仍需时间及我国新增产能规模,中国仍主导全球稀土供给。此外,我国仍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各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且美西方稀土产业链的整体规模远低于我国,其产业链均不完整并存在明显短板。且8月22日发布的《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或引发市场对供给侧收紧的预期。后续需关注中美贸易协定情况。受益标的:【北方稀土】、【金力永磁】及我国中重龙头【广晟有色】、【中国稀土】。
本周沪锡价格环比上涨。整体看,云南地区原料短缺问题依旧严峻,冶炼厂锡矿库存普遍低于30天安全线,低品位矿石占比上升导致加工成本高企,缅甸进口持续低迷叠,且印尼出口恢复有限,供应紧张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对锡价仍有支于8月30日起进行停产检修,预计时间不超过45天,考虑到公司作为全球锡龙头,锡年产能较为可观,此次停产检修或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精炼锡供给预期。根据印尼贸易部数据,印尼7月出口精炼锡3,792.22吨,较撑。受益标的:【兴业银锡】、【华锡有色】、【锡业股份】。
2025年年初以来,钨价持续高位运行,且屡创历史新高。展望未来,海外虽有新增供给,但放量尚需要时间,对市场暂未形成冲击,目前钨供应端趋紧的局势暂未改变,将给钨价带来供应端的支撑,后续需关注全年钨精矿指标发放情况。受益标的有2025H1钨精矿(65%)产量为1849.93吨的【章源钨业】、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五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沃溪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的【中钨高新】、2024年APT产量为3,724.62吨的【翔鹭钨业】、2024年APT产量为2.53万吨、现有在产钨矿山钨精矿(65%WO3)年产量约1.2万吨,博白巨典油麻坡钨钼矿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公司钨精矿(65%WO3)年产量将达到1.5万吨以上的【厦门钨业】、2025H1钨金属产量为3,948吨的【洛阳钼业】。
综合来看,根据目前的供需格局,天然铀需求与一次供应之间的缺口在中长期仍然存在。伴随着在产项目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及产量的衰减期的到来,一次供应缺口的补足将依赖于复产项目的落地以及新项目投产的进度。但新建项目建设的延迟、复产项目进度不及预期以及在产项目产量的下调均导致铀行业供需格局偏紧。受益标的:中广核集团旗下海外铀资源开发的投、融资的唯一平台,且为国内铀业龙头的【中广核矿业】。
风险提示
1)全球锂盐需求量增速不及预期;
2)全球锂盐供给超预期;
3)锡下游焊料等需求不及预期;
4)缅甸佤邦锡矿主产区曼相矿区复产时间超预期;
5)锡矿在建项目建设进度超预期;
6)印尼镍供给释放超预期;
7)全球锑矿供给超预期;
8)全球钨矿供给超预期;
9)刚果金钴出口管制政策变动超预期;
10)中国出口管控政策超预期变动;
11)地缘政治风险。
上年同期的3,408.96吨增加11.2%,但低于6月的4,465吨,且印尼许可证审批仍受腐败调查影响,此外,印尼政府计划将RKAB(工作计划与预算)审批周期从每三年一次调整为一年一次,要求企业2025年10月重新提交相关文件;且某印尼头部企业采矿许可证尚在变更流程中,双重因素叠加下,预计将继续影响8月印尼实际锡锭出口数量,可能对全球精锡短期供应稳定性造成扰动。总体来看,缅甸进口持续低迷叠,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