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31 17:01
估值38亿的亚电科技:估值跳涨,业绩增长较快,坏账较多,存货较高,对隆基绿能依赖较大,研发投入较低不符合科创属性,负债率较高
一家号称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带着近三年营收从1.21亿飙升至5.8亿的亮眼数据,却暗藏应收账款激增327%、研发投入不增反降的玄机,正在叩响科创板的大门。
7月2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江苏亚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电科技”)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这家号称国内领先的湿法清洗设备供应商,拟募资9.5亿元投向高端半导体设备产业化等项目。
表面上看,亚电科技近三年业绩亮眼:营收从2022年的1.2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80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的-9399.02万元扭转为2024年的8512.05万元。然而,细究之下,这份光鲜财报背后却暗藏玄机。
01 估值过山车:神秘起舞的数字游戏
亚电科技的估值在过去几年里上演了一出令人瞠目结舌的“过山车”大戏。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在2022年4月完成的一轮增资中,估值约为17.7亿元。
然而到了同年12月,原股东金程创业将所持1.71%股份以800万元的价格转让,公司估值竟然大幅下跌至仅4.7亿元。一家有潜力的科技企业,估值在短短一年内如此大起大落,令人匪夷所思。
更加蹊跷的是,在IPO前夕的2024年12月,自然人股东黄宝生将所持200万股股份以总价4200万元转让给三家PE机构,公司估值又再次回落至17.7亿元。
这种估值波动不仅反映了不同交易主体对公司价值判断的巨大分歧,更让人怀疑亚电科技是否真正具有稳定的内在价值。
02 利润狂飙与现金流背离的谜团
亚电科技最为亮眼的莫过于其净利润增速——2023年和2024年分别实现了111%和720%的暴涨,跑赢了所有同行。然而,在这份利润狂飙的背后,却是经营性现金流与净利润的严重背离。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752.14万元、8026.57万元和7350.86万元。尤其是在2024年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经营性现金流却未能同步提升。
利润与现金流的背离通常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究其原因,应收账款的激增是关键因素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从2022年的0.36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1.54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由8.09%提高至20.41%。
这意味着公司的利润增长很大程度上只是“纸面富贵”,并没有真正转化为现金流入。
03 大客户依赖症:76%营收背后的风险
亚电科技患有严重的“大客户病”。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4.80%、76.59% 和 76.25%,客户集中度持续处于高位。
其中,光伏组件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在2023年、2024年分别位列第二大和第一大客户。隆基绿能2024年亏损80多亿,自然不付多少款给亚电科技,这种对少数客户的过度依赖,不仅削弱了公司的议价能力,更将公司的业绩稳定置于风险之中。
半导体晶圆制造和光伏电池片生产均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头部企业的设备采购决策直接影响亚电科技的营收波动。一旦这些大客户因行业周期调整资本开支,亚电科技的业绩很可能急转直下。
04 研发投入不增反降的科技成色
作为一家申报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亚电科技的“硬科技”成色十分令人怀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5737.37万元、4429.20万元和4433.38万元,不增反降。
更令人担忧的是,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从47.52% 大幅下降至 7.6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0.61%。
研发投入比例的明显下行,与公司自称的“技术导向型”企业定位形成鲜明对比。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硬科技”定位的可持续支撑。
05 在大客户面前无话语权,应收账款激增3倍背后的隐忧
亚电科技的应收账款问题尤为突出。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3844.96万元、1.25亿元及 1.64亿元,增幅达327%。
公司对隆基绿能、华润微等大客户采用“3331”付款模式(即合同签订付30%、发货付30%、验收付30%、质保期满付10%),但实际执行中验收周期延长导致回款滞后。
2024年公司计提坏账准备1042万元,占净利润比重达12%,但1.54亿元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仍占流动资产总额的31%,资产流动性承压。
06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异常
亚电科技的存货问题同样值得关注。2022年至2024年,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比例分别高达3.9%、4.4% 和 5.47%,远高于盛美上海、芯源微和捷佳伟创等可比公司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平均值(分别为0.72%、0.78%和1.33%)。
这种异常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一方面可能反映了公司产品面临的技术迭代风险,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通过存货跌价准备调节利润的嫌疑。
07 上市前大股东们已套现
在IPO前夕,亚电科技发生了系列股权转让操作,引人注目。2023年8月,实际控制人钱诚将所持亚电科技0.80%、0.80%、0.80%、0.60% 和 1.40% 的股权分别转让给多家投资机构,合计作价1.1亿元。
随后在2024年12月,原副董事长黄宝生将其持有的公司60万股股份以126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数智产投,均分别转让给融实毅达和毅达鼎祺70万股,价格均分别为1470万元、1470万元。
这些上市前的股权转让操作,特别是原副董事长“因存在资金需求”而转让股权的理由,难免让人怀疑公司内部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真实看法。
亚电科技的IPO闯关之路,实质上是检验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能否平衡规模扩张与风险控制的试金石。在客户结构优化、技术路线突破、资金管理升级的三重挑战下,公司需证明其76%客户集中度是细分领域龙头地位的体现,而非脆弱性的源头。随着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审核趋严,亚电科技如何化解应收账款激增与研发投入不足的悖论,将决定资本市场对其成长性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