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31 15:24
(来源:抗衰老产业联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下,越来越多中国品牌积极迈向海外,开启全球化征程。数据显示,即便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华为、小米、比亚迪等中国企业依然凭借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品牌价值持续增长,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代表。
然而,中国品牌在全球化过程中也面临着品牌信任、文化认同与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如何摆脱“中国制造=低价”的固有标签,跨越不同文化壁垒,实现理念本地化,并在同质化竞争中塑造自身独特优势,成为中国品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价格竞争”向“价值输出”转型已成必然。品牌与IP的全球化将是中国企业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 01 -
过去:产品输出与低价竞争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造业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迅速崛起,大量服装、玩具、小家电等产品以 “低价” 标签涌入全球市场。欧美超市的低价货架上,“中国制造” 凭借亲民价格吸引着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比如上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中国服装出口量稳居世界前列,不少企业以 OEM 模式代工的同时,将自有品牌服装以国际品牌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价格销往海外;浙江义乌的打火机、钥匙扣等小商品,也以几角到几元的低价畅销全球。
但这种低价竞争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为了压低成本,企业往往使用低质量原材料与简陋工艺,配备低劣生产设备,甚至压榨员工薪资福利、施行粗糙的管理模式,这不仅影响产品品质,还造成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长期依赖低价策略,让中国品牌陷入低利润泥潭,难以投入资金进行研发、设计和品牌建设,形成 “低价 - 低质 - 低利润” 的恶性循环。曾有中国电子产品品牌,以比国际品牌低 30%-50% 的价格在发展中国家打开市场,但因研发投入不足,产品频繁出现卡顿、死机等问题,导致口碑崩塌、市场份额萎缩。
同时,这也让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烙下 “低端”“廉价” 的刻板印象。即便部分品牌在技术和质量上已有长足进步,这种负面认知仍难消除。就像汽车市场,早期中国品牌以低价车型出海,虽获一定市场份额,却被贴上 “低品质、低档次” 标签,为后续向中高端市场进军设置了巨大障碍。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仍有很多企业出海时延续着低价竞争的思路,这使得它们在国际市场屡屡碰壁。要么因价格过低遭遇反倾销调查,要么因品质问题难以获得消费者认可,最终导致出海之路坎坷不顺。
- 02 -
现在与未来:价值输出模式
经历了过去产品输出与低价竞争的阵痛后,中国品牌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价值输出成为现在及未来的核心模式。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市场竞争升级、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中国企业自身成长的必然结果。
从市场竞争来看,全球市场早已从 “卖方市场” 转向 “买方市场”,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基本功能,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体验、文化内涵以及品牌所传递的价值观。单纯的低价已无法打动消费者,只有能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从企业发展来看,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有能力从单纯的产品生产向更高层次的价值创造转变。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 向 “中国创造”“中国智造” 的转变也要求企业将价值输出放在首位。
本文后续将价值输出模式拆解为产品发展和品牌打造两个方向,是因为产品是价值的载体,品牌是价值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过硬的产品,品牌便成了无源之水;没有强大的品牌,产品的价值便难以充分彰显。
产品发展聚焦于 “硬核支撑”,主要包括产品品质蜕变、产品与设计创新以及科技创新价值。这是因为产品的品质是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任的基础,只有品质过硬,才能让消费者放心选择;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产品与设计创新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产品升级、引领行业变革的核心动力,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先进、更便捷的体验。
品牌打造则侧重于 “软实力彰显”,涵盖文化内涵、IP 打造和社会责任。文化内涵是品牌的灵魂,能让品牌与消费者产生深层的情感共鸣,增强品牌的辨识度和忠诚度;IP 打造能让品牌更具活力和延展性,通过独特的形象和故事,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拓展品牌的商业边界;社会责任则是品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能让品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 03 -
产品发展:品质、创新与科技的硬核支撑
产品是品牌的基石,也是品牌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载体。中国品牌要实现价值输出,首先必须在产品层面下功夫,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加强产品与设计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为品牌价值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产品品质提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品牌的价值输出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涵盖了产品品质、创新能力、文化内涵、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这些维度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塑造了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独特形象和竞争优势。
产品是品牌价值输出的基石,而品质、创新与科技则是产品能够立足国际市场的核心要素。回顾全球产业发展历程,许多国家的品牌都经历过从模仿到创新、从低质到高品质的蜕变,日本和德国的品牌发展就是典型例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制造” 曾是廉价、劣质产品的代名词,大量日本企业以模仿欧美产品为主,通过低价策略进入国际市场。但随后,日本企业意识到品质的重要性,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注重技术创新。以丰田汽车为例,其通过 “精益生产” 模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打造出耐用、省油的汽车产品,逐渐在全球市场树立起高品质的形象,从 “山寨” 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标杆。
德国品牌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19 世纪末,德国产品在英国市场被视为廉价仿制品,甚至被要求打上 “德国制造” 的标签以示区别。但德国企业没有沉溺于低价竞争,而是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在机械制造、汽车等领域不断突破。奔驰、宝马等汽车品牌凭借精湛的工艺、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品质,成为高端、可靠的象征,“德国制造” 也成为了品质的代名词。
如今,中国品牌也在沿着这条道路前行。华为在通信设备和智能手机领域,始终将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放在首位。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在 5G 技术、芯片设计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产品以稳定的性能和先进的技术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在智能手机市场,华为的高端机型与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凭借出色的拍照功能、流畅的系统体验等优势,占据了一定的高端市场份额。
大疆创新在无人机领域的发展同样体现了产品层面价值输出的力量。大疆从最初的小型创业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无人机的稳定性、拍摄画质和智能化水平,如今已成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领导者,占据了超过 70% 的市场份额。其产品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摄影、农业、测绘等领域,还成为了许多专业人士的首选,展现了中国品牌在科技和产品品质上的实力。
2. 产品与设计创新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与设计创新是品牌实现差异化竞争、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关键。中国品牌在经历了价格竞争的阵痛后,逐渐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在产品与设计创新方面的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过去,中国很多企业习惯于模仿国外的产品和设计,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在外观、功能、体验等方面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这种模仿式的发展模式,使得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只能在低价市场中挣扎。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困境。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产品与设计创新,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和设计团队,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创新研发。
在家居行业,尚品宅配的定制化设计创新堪称典范。传统的家具企业往往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模式,生产出来的家具难以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尚品宅配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家具定制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户型、装修风格、生活习惯等,在线上设计自己喜欢的家具,尚品宅配则根据消费者的设计方案进行生产。这种定制化设计创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让尚品宅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消费电子领域,大疆创新的无人机产品在设计和功能上的创新引领了全球无人机市场的发展。大疆创新从成立之初就专注于无人机的研发和设计,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例如,大疆的 Phantom 系列无人机,采用了先进的飞控系统、高清摄像头和智能避障技术,使得无人机的操作更加简单、拍摄效果更加出色。同时,大疆还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推出了针对专业摄影、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等领域的无人机产品,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大疆创新的无人机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的标杆企业。
智能手机行业的产品与设计创新更是层出不穷。OPPO 在拍照功能上的创新一直走在行业前列。OPPO 的 R 系列和 Find 系列智能手机,不断推出新的拍照技术,如超清夜景、人像模式、光学防抖等,让用户能够拍摄出更加精美的照片。vivo 则在音乐功能和外观设计上不断创新,其 X 系列智能手机采用了 Hi-Fi 芯片,提供了出色的音质体验,同时在外观设计上采用了独特的材质和工艺,如曲面屏、渐变色彩等,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除了功能和设计上的创新,中国品牌在产品的用户体验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以小米为例,小米的 MIUI 系统通过不断听取用户的反馈,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升级,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流畅、便捷的操作体验。小米还通过构建生态链,将智能手机与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产品连接起来,为用户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智能生活体验。
产品与设计创新不仅提升了中国品牌的产品竞争力,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使得中国品牌能够摆脱低价竞争的束缚,向中高端市场进军。同时,创新也为中国品牌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凭借创新的产品和设计,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3. 科技创新价值:引领行业变革
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的核心动力,也是中国品牌实现从追随者到引领者转变的关键。在全球化竞争中,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了话语权。中国品牌在经历了价格竞争的困境后,纷纷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领了行业变革。
在通信技术领域,华为的科技创新成果令人瞩目。早期,全球通信技术市场被爱立信、诺基亚、思科等国际巨头垄断,中国企业在通信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华为从成立之初就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每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都在 10% 以上,截至 2023 年底,华为的研发投入累计超过 9000 亿元。
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华为在 5G 技术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华为的 5G 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优势,能够满足未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华为的 5G 基站不仅在技术上领先,还具有成本低、部署灵活等特点,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截至 2023 年,华为已在全球部署了超过 150 万个 5G 基站,为全球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 5G 服务。华为的 5G 技术不仅推动了全球通信行业的发展,还为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的科技创新引领了行业的电动化转型。比亚迪从电池研发起家,在电池技术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采用了独特的结构设计,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点,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的痛点。同时,比亚迪还在电动汽车的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上实现了自主创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优势。
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还出口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 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超过 180 万辆,位居全球第一。比亚迪的科技创新不仅推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还为全球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的科技创新也走在行业前列。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经过多年的研发,已经达到了 L4 级别的水平。百度的 Apollo 平台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吸引了大量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在多个城市开展了商业化运营试点,为用户提供了便捷、安全的出行服务。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
科技创新不仅为中国品牌带来了市场竞争力,还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通过科技创新,中国品牌在通信、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科技创新也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中国从 “制造大国” 向 “制造强国”“科技强国” 转变。
- 04 -
品牌发展:文化内涵、IP 与社会责任的软实力彰显
如果说产品的品质、创新与科技是品牌的 “硬实力”,那么品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独特的 IP 以及积极的社会责任,则是品牌赢得消费者情感认同、实现差异化竞争的 “软实力”。
1. 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赋予品牌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能够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与消费者产生深层情感共鸣。中国品牌在全球化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品牌建设。李宁品牌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它将 “中国李宁” 的字样与汉字、祥云等传统元素融入产品设计,推出 “悟道” 等系列产品,将中国文化与现代运动潮流相结合。在国际时装周上,李宁的秀场充满了中国文化元素,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潮流文化,吸引了全球年轻人的关注,让品牌从一个单纯的运动产品制造商,升级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潮流符号。
IP 塑造能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情感连接,拓展品牌的商业边界。泡泡玛特通过打造 “Molly”“Dimoo” 等潮流玩具 IP,不仅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这些 IP 形象凭借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故事性,吸引了大量粉丝,泡泡玛特通过 IP 授权、主题展览、跨界合作等方式,将 IP 价值最大化。在海外市场,泡泡玛特的 IP 产品和主题活动同样受到欢迎,成为中国品牌 IP 全球化的典范。
社会责任是品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进程中,品牌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社会问题。中国的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在电池回收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致力于降低新能源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这种社会责任担当,不仅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了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2. IP打造
在消费分级、审美多元、体验经济崛起的今天,IP打造已经成为品牌全球化战略的核心引擎之一。从好莱坞电影到日韩偶像,从迪士尼乐园到中国泡泡玛特,IP运营已经远不止是符号或卡通形象,更是品牌精神、情感联结与商业闭环的全方位价值体系。对中国品牌而言,想要在全球市场脱颖而出、摆脱“价格战”泥潭、实现价值输出,必须走IP化升级与系统运营之路。
(1)IP化的本质与全球趋势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品牌形象资产)打造,本质上是品牌文化、故事、审美、互动与商业的深度整合。优秀的IP具备“自带粉丝经济”的特征,可跨界延展至多个产业链环节,不断吸引用户关注、激发用户二次消费。全球来看,迪士尼、漫威、Hello Kitty、皮卡丘等超级IP,已实现内容、产品、社群与商业的“全场景渗透”,成为驱动品牌持续增长的重要资产。
中国品牌正加速向这一目标迈进,推动“产品-内容-社区-场景-商业”的全链路闭环。以泡泡玛特为例,Molly、Dimoo、PUCKY等自有IP,已从潮玩产品延展至联名美妆、服饰、文具、咖啡等行业,形成全球粉丝社群,IP授权业务和国际巡展让品牌影响力突破国界。
李宁、安踏则通过“悟道”“龙腾”等系列,将中国书法、国潮、龙凤等文化元素IP化,用极具辨识度的视觉语言和符号体系对接国际时尚语境,实现“国潮”从国内流行到国际爆火。
(2)IP孵化与运营的全链路实践
第一步,IP定位与文化内核提炼。 IP的生命力在于独特性和内涵。企业需系统梳理自身文化资源、品牌故事和目标受众,从中提炼能够跨文化沟通、具备强烈情感共鸣的元素。例如,泡泡玛特通过对年轻人孤独、治愈等情感的洞察,孵化出Molly、Dimoo等富有故事感的形象。李宁结合中国书法、民族精神提炼产品设计语言,赋予IP独特灵魂。
第二步,内容与产品协同开发。 IP不能只停留在二维平面,更要通过丰富内容和产品体系实现多场景落地。泡泡玛特的IP形象配合漫画、动画、短视频故事传播,形成叙事闭环;与美妆、服饰等品牌联名,拓宽IP消费场景。李宁与艺术家、明星、国际大牌合作,将IP视觉元素转化为爆款单品,推动品牌从体育向潮流、时尚圈层拓展。
第三步,社群与用户共创。 优秀IP的生命力源于粉丝的参与。泡泡玛特、三丽鸥等品牌鼓励用户共创内容、举办粉丝活动,线下展览、潮玩大会、主题快闪成为IP粉丝的打卡圣地。李宁等品牌积极与潮流社群互动,利用微博、小红书、B站、TikTok等社交平台做裂变传播,实现用户自传播和社群裂变。
第四步,IP授权与商业生态搭建。 IP商业化的关键在于多元授权和跨界运营。迪士尼、皮卡丘等IP通过主题乐园、授权产品、联名活动构建出庞大的IP生态。中国品牌如泡泡玛特、故宫文创、B.Duck等,已通过与美妆、家居、服装、文具、食品等领域的大牌合作,推动IP资产变现,提升品牌价值。
(3)IP国际化的本地化策略与团队协同
中国IP想要真正出海,不仅要在内容上国际化,更要注重本地化团队的搭建和全球咨询资源的整合。专业咨询公司、国际化IP孵化机构为品牌在文化解读、市场进入、法律合规等方面提供关键支持。
以泡泡玛特为例,其出海之路离不开本地团队在海外市场的文化适配、活动策划和市场运营。李宁等品牌则与全球知名设计师和策展机构深度合作,将中国元素用国际潮流语言二次表达,让“国潮”在欧美、日韩等市场顺利落地。故宫文创、三体IP等借助专业咨询公司规划海外授权、品牌合规与跨界营销,实现了IP的全球传播与商业化。
(4)IP打造带来的核心价值与战略建议
一是构建品牌护城河。拥有独特IP的品牌,能够建立起极强的市场壁垒,形成“护城河”效应。独特的IP形象让品牌在产品和传播上具备不可复制性,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以迪士尼为例,米老鼠、漫威英雄等超级IP已经成为企业持续数十年保持领先的核心资产。消费者对这些IP形象拥有天然的情感依赖和品牌忠诚度,极大提升了复购率和用户粘性。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泡泡玛特的Molly、李宁的“悟道”、安踏的“龙腾”系列等,都通过IP化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生态,减少了对单一产品线或价格竞争的依赖。IP的独特性与持续运营不仅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还能在同质化和“内卷”严重的行业中实现差异化,抵御价格战、山寨与低质模仿的冲击。
二是提升国际辨识度和市场穿透力。IP所承载的文化独特性和鲜明视觉符号,使品牌在全球市场更易被识别和记忆。独具辨识度的IP符号能在不同国家、语言、文化背景下跨越障碍,成为连接不同消费者的共通语言。以Hello Kitty、宝可梦、漫威宇宙等为例,这些IP不仅风靡全球,还能根据各国市场的偏好进行二次创作与本地化表达。中国品牌同样走在这条路上:李宁、完美日记、故宫文创等将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品牌视觉体系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比如,李宁带着书法、祥云等国风元素在巴黎、纽约时装周亮相,极大提升了国际关注度和品牌号召力。IP的高辨识度帮助品牌打开海外市场、建立国际用户认知,成为全球化过程中最具成本效益的“市场通行证”。
三是推动多元化收入和跨界增长。IP授权、跨界联名和主题活动为品牌带来多元化的商业变现机会,为企业打造持续增长的新引擎。传统企业多以单一产品线盈利,容易陷入市场瓶颈或被新兴品牌冲击。而独特IP则具备强大的跨界合作和衍生能力。例如,迪士尼通过IP授权,将动画角色广泛应用于乐园、服饰、食品、文具、家居等多个产业,实现“内容-产品-场景”全生态布局,持续贡献高额收入。泡泡玛特、B.Duck等中国品牌,也通过与美妆、餐饮、电子、体育等领域头部企业的联名,创造出联名限量产品、主题快闪店、粉丝周边等新业务模式。IP衍生业务不但拓展了品牌的收入结构和抗风险能力,还为企业带来更多流量入口和消费场景,助推品牌由单一商品商向“生活方式引领者”升级。与此同时,专业咨询公司也能为品牌梳理IP资产价值、规划多元化合作策略,助力企业把握跨界机遇,实现收入与品牌双重增长。
四是强化用户粘性与社群共建。用户对IP形象的情感认同,能够转化为高复购率和自传播能力,形成品牌的私域流量池。新媒体和社交平台为中国品牌文化价值的全球传播提供了强大助力。李宁、完美日记、故宫文创等品牌,依托抖音、微博、小红书及TikTok、Instagram等国际社交渠道,策划互动话题、短视频挑战、达人种草,让中国文化故事快速渗透海外主流消费圈层。线上展览、H5游戏等数字体验进一步加深用户参与和情感共鸣,实现文化认同与品牌影响力的双提升。
五是促进文化软实力全球输出。中国IP不仅实现产品和商业的全球化,更助推中国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的“软输出”,提升国家品牌形象。在文化输出过程中,专业咨询公司和本地化团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帮助中国品牌洞察海外市场文化偏好,制定本地化IP孵化和内容传播策略,协助开展本土化活动与跨界合作,确保品牌故事被精准解读、有效传播。例如,李宁和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的成功,都离不开本地化团队与全球咨询伙伴的深度协作。 中国品牌唯有系统梳理文化资源,创新表达、精准传播,并借助本地化团队与专业咨询力量,实现全球用户的情感连接,才能真正让世界读懂中国故事、认同中国价值,在国际市场实现可持续的品牌溢价与文化输出。
总结来看,IP打造已成为中国品牌迈向全球价值输出、从“价格竞争”到“文化引领”的必经之路。无论是泡泡玛特、李宁、三体宇宙,还是新兴的虚拟偶像、数字藏品IP,企业都应重视IP孵化、内容创新、本地化团队与专业咨询的多方协同,才能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3. 社会责任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提升,社会责任(CSR/ESG)已成为全球品牌竞争和可持续增长的新风口。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道义上的承诺,更关乎国际品牌形象、市场准入和资本青睐,是中国品牌全球化绕不开的重要课题。
(1)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国际趋势
社会责任涵盖环境保护、员工权益、供应链治理、社区共建、公益慈善等多个层面。全球龙头企业如巴塔哥尼亚、星巴克、宜家等,把ESG理念融入企业战略,积极推动绿色制造、低碳经济和社区赋能。资本市场、消费者和政府监管也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更高要求,ESG表现直接影响企业融资、招标、国际合作乃至危机公关能力。
(2)中国品牌社会责任的三大路径
第一,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制造。 中国品牌如比亚迪、隆基绿能、宁德时代、蔚来等,在新能源、节能减排领域持续投入。比亚迪电动汽车不仅在全球减少碳排放,还布局电池回收、绿色供应链体系。格力、美的等家电企业大力推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创新,在欧美、中东等市场赢得环保型用户和国际认证。
第二,员工权益与供应链治理。 中国品牌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多企业关注员工福利、工作环境与多元包容。华为、海尔等企业在海外建厂时,重视本地员工招聘和能力培训,尊重当地劳动法规和文化习俗。安踏、李宁等品牌加强对海外供应链的社会责任审计,确保生产环节合规透明,提升品牌公信力。
第三,公益慈善与社区共建。 社会公益是中国品牌建立全球良好形象的有效方式。阿里巴巴“春雷计划”、腾讯“99公益日”等项目助力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创新。泡泡玛特、字节跳动等品牌在全球疫情期间捐赠口罩、防护物资,展现中国企业的大国责任。 此外,中国品牌还通过“品牌+公益+文化”的方式,支持非遗保护、教育扶贫、文化遗产修复等项目,将品牌影响力转化为社会价值。
(3)社会责任的数字化与国际沟通能力
随着信息透明度提升,全球消费者和媒体对品牌社会责任的监督也日益严苛。企业应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披露ESG信息,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接受第三方评级。中国品牌如腾讯、比亚迪、海康威视等,都在官网及国际平台发布CSR/ESG年度报告,提高与全球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效率。
与此同时,专业咨询公司可协助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帮助其应对国际ESG法规、合规要求和文化差异,提升品牌的国际公信力和危机应对能力。
总结来看,社会责任已成为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新标签。只有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内化为企业战略,深度融入产品、管理和价值链,携手专业咨询和本地化团队,才能让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获得更持久的信任、尊重与美誉度,实现真正的“价值输出”与软实力提升。
亦莘咨询简介:
亦莘咨询是专注于供应链领域的咨询公司,专长于冷链物流、中央厨房、农产品供应链等行业的市场调研、战略规划、出海咨询等领域。亦莘咨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数据与咨询案例,为冷链企业、投资机构提供专业的行业建议。
亦莘咨询的人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全球领先企业的工作经历,包括埃森哲、安永、波士顿咨询、腾讯、商汤等,在具备优秀学术背景的同时,也曾服务于华为、德邦、平安、三一、华平资本、贝恩资本等国内外一流企业与基金公司。
我们持续致力于供应链与AI产业研究,梳理上下游发展脉络,助力生态健康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专业服务和深度洞察,能够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