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30 06:05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建设富有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的先进企业文化,成为国有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如何有效推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以下将从实践路径和创新举措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深化理念宣贯,做到以文铸魂,促进企业文化入脑入行
邀请企业领导、专家学者等进行授课研讨,深入阐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发展使命等理念,综合运用文化大讲堂、主题演讲等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实现文化宣传“零距离”、政策理解“零障碍”、职工知晓“零盲区”,让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并认同企业文化,将其融入日常工作行为中。
(二)深化载体创新,做到以文育人,促进企业文化有声有色
通过文化故事征集、拍摄主题宣传片等多元举措,构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矩阵”,引导干部职工深度参与,在文化互动中潜移默化接受企业文化的浸润与滋养,让文化理念融入职工思想、化为具体行动。
(三)深化融入融合,做到以文聚心,促进企业文化赋能赋力
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安全生产、经营管控等工作全过程,搭建“党委统一领导、班子各司其职、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上下联动狠抓落实”的文化建设体系,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与主责主业深度融合,实现“以文化心、以文聚力”。
(四)深化机制建设,做到以文固本,促进企业文化常态常新
建立健全“激励—评估—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让文化建设从“阶段性活动”转变为“常态化工作”。将文化践行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薪酬调整、晋升任用直接关联,给予物质奖励,通过“标兵事迹巡讲”“先进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扩大影响力,形成“人人践行文化、人人受益于文化”的正向循环。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建设方案,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持续保持活力。
二、加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
(一)坚持正确方向强化企业文化政治引领力
深化“党建+文化”融合模式、开展“主题党日+文化实践”活动,让企业文化成为传递党的政治主张、贯彻党的决策部署的载体,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力激活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锚定方向,以“听党话、跟党走”的共识,让企业文化建设始终锚定正确航向、彰显时代价值,始终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为企业发展筑牢政治根基。
(二)培育特色品牌提升企业文化影响力
国有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企业历史、核心优势,打造具有辨识度、传播力的文化品牌,让文化从“内部共识”变为“外部名片”。在品牌传播上,要注重“年轻化”“场景化”,运用短视频、VR等新媒体技术,记录一线职工践行文化理念的真实场景,鼓励职工参与设计企业LOGO、文化表情包,让严肃的文化变得更接地气。通过“创新成果展”“小改小革故事汇”等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文化影响力向市场竞争力的转化。
(三)注重群体共识凝聚企业发展合力
国有企业应引导职工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国家命运紧密联系,通过“我的企业愿景”征集、“与企业共成长”分享会等活动,让职工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构建“多元包容”的文化生态,尊重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背景职工的差异,举办“青年文化议事沙龙”,开展“传承者计划”,实现“老传统”与“新思想”的碰撞融合,在“求同存异”中凝聚共识。围绕企业重点任务,组织跨部门、跨层级的“攻坚团队”,在共同奋战中形成“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的共识,通过“团队共创”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理解、凝聚信任,激发干部职工的使命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四)总结创新工作途径发挥企业文化前导引领功能
企业文化不仅要“紧跟发展”,更要“引领发展”。国有企业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围绕在加强企业党建和企业中心工作上开展创新,建立“文化创新案例库”,及时总结企业在技术突破、管理优化、服务升级中的文化因素,纳入职工教育培训,为持续创新提供精神动力。要从工作实践中提炼文化经验,用文化创新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让文化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前导力量”。要推动文化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相结合。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而文化是创新的“土壤”。国有企业应通过文化建设打破“路径依赖”“部门壁垒”“经验主义”等创新障碍,鼓励职工大胆尝试新理论、新工艺,定期召开“文化创新研讨会”,借鉴外部经验优化自身文化体系,将先进企业文化打造成为符合新发展理念、致力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提升管理水平、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新质态。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通过深化理念宣贯、载体创建、融入融合及机制建设等实践路径,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培育特色品牌、注重群体共识、总结创新工作途径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为国有企业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未来的发展中,国有企业应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探索创新,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物资供应中心 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