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30 12:23
中航高科上半年业绩实现小幅增长。部分参控股公司存在资本补充需求。
中航高科近几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现金分红率也多年维持在30%以上。公司管理层在2024年曾表示将“适时开展中期分红”,对此,投资者抱有很大期待。目前,南通航智装备等少数子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存在一定的资本补充需求。
业绩小幅增长
作为中航集团旗下航空材料、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板块的上市平台,中航高科(600862.SH)于8月23日发布2025年半年报。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7.47亿元,同比增长7.87%;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比增长0.24%。公告显示,营收增长是由预浸料产品交付增长、航空零部件及专用装备业务同比增长所导致,归母净利润的增长是由航空复合材料交付增长、冗余人员减少推动人工成本下降等因素所导致。
结合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表现(营收14.01亿元,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可发现中航高科第二季度营收为13.46亿元,归母净利润2.47亿元,环比分别下滑了3.95%、30.91%。若从同比数据看,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47%,归母净利润小幅下滑2.12%。
对于中航高科,华泰证券在近期研报中表示,中航高科利润端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加之公司航空产品跟随下游军机需求稳定放量,同时民品领域打开新的增长极,维持“增持”评级。
在民品端,中航高科以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简称“优材百慕”)为重要抓手,后者主营业务是747-400/400F、国产ARJ21-700等飞机的刹车盘等产品。财报显示,优材百慕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005万元,同比下降23.1%;实现利润总额1495万元,同比下滑4.2%;实现净利润1466万元,同比增长1%。
今年6月底,中航工业集团召开2025年“压两金、减负债”专项治理行动部署会,聚焦制约中航工业集团经营发展和风险防控的痛难点问题,详细部署了2025年下半年的专项治理行动安排。作为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企业,中航高科同样将改善资产负债表作为未来工作重点。
中航高科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表示,“公司通过管理提升挖掘内部潜力,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工作,关注产品质量和产业链的协同共赢发展,并针对不同供方制定差异化采购策略,采用多种方式锁定目标价格,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和防范供应链风险。”
Wind数据显示,2022年末至2024年末,中航高科应收账款分别是16.99亿元、21.97亿元、21.96亿元,今年6月末的最新应收账款增至39.17亿元(合并报表)。对于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大幅增长的原因,中航高科在半年报中解释称,“是子公司中航工业复材本期实现的收入预计下半年回款所致。”
Wind数据显示,中航高科2022年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还为125.8天,而到了2024年,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至155.9天。
投资人期待中期分红
在中航高科近年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其管理层薪酬也在提高。据Wind数据,2021年度中航高科董监高总薪酬还为329.4万元,2022年度、2023年度分别达到383.9万元、593.4万元,2024年度为497.7万元。
公开信息显示,中航高科总经理王健1980年出生,是一位“80后”掌门人。去年10月总会计师孟龙到龄退休后,“为保证公司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由王健兼任总会计师。不过今年5月,王健辞去总经理职务,担任董事长,在总经理及总会计师到位前,董事会决定仍由王健代行总经理职责。
员工层面,Wind显示中航高科2022年末员工总数1526人,2023年末减少至1123人,去年末最新员工总数为1059人,员工团队持续精简。
值得一提的是,业绩的稳定增长为提升投资者回报奠定了基础。Wind显示,中航高科2018年度、2019年度的现金分红比率分别为50.4%、40.42%,2021年以来的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基本维持在30%左右。
去年以来,监管层、国资委等鼓励上市公司特别是央国企提升分红力度、丰富分红形式、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推进中期分红。而投资者互动信息也显示,2024年8月底有投资者询问中航高科“今后长期公司分红有何规划和目标?”中航高科董秘回应将积极落实新“国九条”提升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的要求,“适时开展中期分红”。就目前情况看,中航高科尚未实施中期分红。
今年4月,中航高科时任董事长姜波提议回购1亿元-2亿元规模的股票。截至7月末,中航高科已回购了4996万元的股票。回购方案规定,回购股票目的用于股权激励。
航智装备尚未盈利
远洋亿家转让停滞
提升业绩质量、扭亏为盈是近些年央国企的改革工作重点之一。中航高科2024年“加强亏损子企业治理”,推动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落地,子公司南通航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航智装备”)改革成效初步显现。据Wind数据,航智装备2022年-2025年上半年分别亏损2454万元、2150万元、1197万元、681万元,亏损金额持续降低。
中航高科曾经是北京优材京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优材”)的控股股东,但北京优材于2023年引入新股东,导致中航高科持股比例下降,被剥离出合并报表。目前中航高科持有北京优材的股权比例是41.33%,为其第二大股东。企查查显示,2025年以来,北京优材两次被法院采取执行措施,其中,航材股份(688563.SH)还对北京优材及法定代表人张志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类似情况还有远洋亿家物业服务南通有限公司(简称“远洋亿家”)。企查查显示,远洋亿家的控股股东是远洋服务(06677.HK),中航高科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40%。远洋服务是远洋集团旗下的物业管理服务商。2022年,远洋地产风险爆发,远洋服务也受到一定影响。企查查显示,今年8月,某保安服务公司因服务合同纠纷,向法院申请对远洋亿家和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单思君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远洋亿家的主营业务是物业管理,与中航高科的主营业务——航空材料研发产销业务无关。近些年监管部门持续推动央国企加快清理和退出非主业参股公司,中航高科2021年报也显示,其2021年把所持的远洋亿家股权挂牌到北交所以“征集受让方”。但综合2024年报、企查查信息来看,中航高科目前仍是远洋亿家的第二大股东,所持有的40%股权尚未被转让。关于远洋亿家转让进展等问题,本刊以邮件等方式咨询中航高科,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子公司亟待补充资本
Wind显示,中航高科2015年后一直未实施定增等再融资。随着低空经济、无人航空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带动航空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相关企业的一二级市场融资行为明显增多。就中航高科而言,其当前有多个围绕低空经济和材料主业的投资项目,从拓宽融资渠道、引入产业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提升品牌知名度等角度,存在一定的融资需求。
当前低空经济、无人机产业是航空产业的热点领域,低空经济概念还成为带动不少航空企业股价的重要因素。中航高科控股的深圳轻快世界科技有限公司是其切入低空经济产业的重要平台。企查查显示,轻快世界2024年12月成立,尚处于投入期。
中航高科旗下还有一些参控股公司有补充资本的需求。比如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航高科的控股子公司航智装备的净资产为-9764万元,到了今年6月末,其净资产降为-1.04亿元,“资不抵债”的情况进一步加剧。显然,航智装备公司的补充资本需求较为迫切。
另外,中航高科在今年5月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拟自筹资金9.18亿元,开展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构件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提升大尺寸航空复合材料构件研制及工程化创新能力。
总体来看,中航高科如能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再融资,将有助于促进业务进一步健康发展。
(本文已发表于8月30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