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9 22:42
濮振宇
全球光学巨头舜宇光学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2025年上半年,舜宇光学的业绩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图景:传统支柱手机镜头业务在行业红海中主动收缩,出货量同比下滑;与此同时,包括车载镜头在内的汽车业务显著增长,成为全新引擎。
转型汽车业务已是舜宇光学的一大战略方向。除此之外,舜宇光学正通过与另一家光学企业歌尔股份(002241.SZ)合作,开拓其转型进程中的“PlanB”计划——AI眼镜。从消费电子到新兴市场,舜宇光学的转身既充满机遇,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手机镜头下跌,汽车业务崛起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舜宇光学营收为 196.52亿元,同比增长4.2%;公司股东应占期内溢利约16.46亿元,同比增长52.56%;毛利率提升至19.8%,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
与财务端的全面增长不同,舜宇光学在业务端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其最依赖的手机镜头上半年出现了下跌。
2025年6月,舜宇光学手机镜头出货量9505.6万件,环比减少3.1%,同比减少12.7%。舜宇光学在公告中表示,出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公司专注于中高端案子,且产品结构较去年同期显著改善”。
经济学家、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手机光学市场现在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要么追量、要么追质,没有中间路线。舜宇光学正在退出那些利润微薄、竞争惨烈的市场,将资源倾注于高端镜头,试图尽可能守住利润水平。
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一场行业性退潮。市场调查机构IDC已将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预期从2.3%下调至0.6%。IDC分析称,由于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更新周期的延长以及二手设备的蚕食,2025年市场的全年增长将保持在较低的个位数。
在这种情况下,一线大厂欧菲光也转身向上突围。行业正悄然分裂成两大阵营:头部玩家做高端、要利润;二三线厂商接低端、冲规模。据潮电智库统计,2025年4月,前五大摄像头模组厂商出货总量同比仅微增3%,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二三线厂商。
2021年至2023年,手机光学行业深陷价格战泥潭。余丰慧表示,如今技术门槛的下降,加剧了手机光学市场的竞争,低端模组的技术已非常成熟,谁都能做,这也迫使舜宇光学这样的头部企业离开这片红海。
在手机光学市场深度调整的情况下,汽车业务成为舜宇光学最重要的新引擎。2025年上半年,舜宇光学的汽车业务收入达到34亿元,同比增长18.2%,全球首发了高性价比的800万像素前视玻塑混合车载镜头。据了解,相比传统的200万像素镜头,800万像素镜头能识别更远的障碍物、更精确的车道线,甚至路边的限速标志。
舜宇光学汽车业务的爆发,与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普及密不可分。今年以来,比亚迪推行“智驾平权”战略,推动L2+级辅助驾驶功能快速下沉到20万元以下的中低价位车型,华为、小鹏等企业的智驾方案也快速下沉。思瀚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乘用车单车平均摄像头搭载量将从2020年的1.6颗增至2025年的6颗。这为舜宇光学等镜头供应商带来增量。
舜宇光学在车载领域的野心不止于镜头,其2025年上半年车规级模组收入增长约35%。这意味着,舜宇光学正在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提供更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
公开信息显示,单卖镜头可能赚10块钱,但做成模组可能赚100块。模组包含了图像处理、校准、算法集成等一系列增值服务,门槛更高,利润也更丰厚。
2025年6月,舜宇光学管理层在投资者日上表示,公司未来3至5年可成为全球三大车用镜头模块的供应商,且海外收入占比可由目前的约10%提升至未来3年的35%。
联手歌尔的转型“PlanB”
8月22日,舜宇光学、歌尔股份科技双双公告,拟由歌尔股份子公司歌尔光学以向交易对方增发股份的方式,取得交易对方持有的舜宇奥来微纳光学(上海)有限公司与舜宇奥来微纳光电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合称“舜宇上海奥来”)100%股权,舜宇光学子公司宁波奥来以其持有的舜宇上海奥来的全部股权作价出资认购歌尔光学的股权。
本次交易完成后,舜宇上海奥来将成为歌尔光学的全资子公司,舜宇上海奥来原股东(即宁波奥来)将持有歌尔光学约1/3的股权,歌尔光学原股东将持有歌尔光学约2/3的股权,歌尔股份仍将是歌尔光学第一大股东。
舜宇光学表示,认购事项将促进上海奥来与歌尔光学的优势互补,显著增强歌尔光学在光波导及其他晶圆级微纳光学器件(特别是用于AI及AR产品上)等领域内的核心竞争力。
2025年被普遍视为AI眼镜的爆发元年。Counterpoint《全球智能眼镜型号出货量追踪》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10%。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到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
全球多个科技巨头都在布局AI眼镜。Meta计划在今年9月的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推出其首款带有显示屏的智能眼镜,定价约为800美元,谷歌、亚马逊、华为、字节、阿里、小米等企业也纷纷入局。
“AI眼镜可能是继智能手机后,最有可能引爆下一轮计算平台革命的‘入口级’产品。”国投证券研报称。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AI机器人研究员郑扬洋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手机市场持续萎缩,VR还在复苏路上,AI眼镜是大家押注的下一张船票,但这一次,没有人敢单打独斗了。
舜宇光学与歌尔股份此次联手,其中资源互补的意图非常明显。舜宇光学拥有技术资源,舜宇上海奥来代表了国内晶圆级微纳光学领域的顶尖水平,其搭建了从技术研发到设备落地的完整体系,尤其在超表面器件、衍射光学器件等领域沉淀深厚。歌尔股份拥有市场资源,其是Meta智能眼镜的核心代工厂之一,并参与小米首款AI眼镜的生产。
此次合作的关键之处,在于双方都没有从头开始,歌尔共享了舜宇上海奥来在上海临港投产的12英寸透明衬底晶圆AR眼镜微纳光学产品项目,而舜宇光学能借助歌尔光学迅速打入头部客户的AI眼镜供应链。
华安证券研报认为,这种模式“避免设备领域的重复建设”,也“缩短了产能爬坡周期”。在资本开支愈发谨慎的今天,这一折中选择体现了交易双方的理性。
新业务的不确定性
2025年上半年,舜宇光学守住了车载镜头市占率全球榜首宝座,但华鑫证券研报指出,舜宇光学2025年1月至7月车载镜头出货量同比增长22.7%,略低于预期。
对于舜宇光学而言,竞争压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逼近。大立光、玉晶光电等老对手在车载镜头领域加速技术迭代,欧菲光、联创电子等企业也纷纷加大车载布局。“大家都在押注智能驾驶,但分蛋糕的人多了,每个人能吃到的不一定变多。车厂也在看销量、看经济环境。如果他们收缩,舜宇不可能独善其身。”余丰慧说。
当前,AI/AR行业仍处早期阶段,距离盈利仍有距离。公开信息显示,AI/AR相关产品需要在轻量化与清晰度间找到平衡,微电池面临续航与体积的矛盾,芯片则要在性能与功耗间做出权衡。这些技术瓶颈直接影响用户体验,而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的量产能力更是企业能否成功商业化的关键考验。
同样处于培育期的还有机器人视觉业务。尽管舜宇光学已为多家机器人公司提供机器人视觉模块,但该业务尚属于“未来布局”,短期内收入还相当有限。
摩根大通上调了舜宇光学的盈利预期,但同时对舜宇光学未来智能手机业务的增长潜力持更保守看法,而由于舜宇光学的机器人等其他新兴业务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做出更实质性的贡献,因此给予中性评级。
此外,转型从来都不是免费的。2025年,舜宇光学资本支出预算达到20亿至30亿元,支持高阶智驾组件量产。
2025年3月,舜宇光学计划在越南北部太原省建设一座价值20亿至25亿美元的工业中心。舜宇光学此前在该省投资了7300万美元用于建造相机模块的工厂,已于2024年开始运营。新增产能需要资金打底和订单填充,更需要时间磨合。“没有谁还能靠单一业务、单一客户、单一市场活得舒服。但高投入也必须换来高回报,否则就会成为财务负担。”余丰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