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巨无霸”落败!光伏,弑兄!

2025-08-29 18:07

(来源:全球光伏)

  2025年8月,美国加州莫哈韦沙漠中,曾被誉为“全球最大太阳能电站”的伊万帕(Ivanpah)太阳能电站正面临提前关闭的命运。这座耗资22亿美元、占地5平方英里的巨无霸设施,原本合约签至2039年,却可能在2026年就被迫退役,比原计划提前整整13年。

运行年仅11年,从全球最大太阳能电站到即将沦为弃地,发生了什么?

清洁能源的雄心象征

  回顾2014年,伊万帕太阳能电站投入运营时,被誉为可再生能源的突破性项目。当时,光伏电池成本仍处于高位,聚光太阳能被视为更有前景的方向。

  伊万帕采用聚光太阳能技术,通过34.7万面镜子将阳光反射至140米高的塔顶锅炉,产生高温蒸汽驱动涡轮发电。这种技术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占地达到1420公顷,2014年完工时是地球最大的聚光式太阳能发电计划。

  该项目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能源部提供了16亿美元贷款支持,此外还有5.35亿美元的税务补贴。投资者包括NRG能源、亮源能源及Google等巨头,阵容豪华。

运营数据的残酷现实

  伊万帕电站的实际运营表现远低于预期。设计年发电量预估为9.4亿度,但第一年运营状况奇差无比,只发了预期44.6% 的电力。经过多年调整,直到第七年的2020年,完成率才破九成至91.1%。然而2021-2022年发电量又下降,只达78.7%、81.8%,表现极不稳定。

  更令人意外的是,伊万帕计划的天然气使用量远超预期。原本预定一天只需要启动天然气锅炉1小时,实际上发现需要使用4.5小时。

  2014年8月,运营商甚至申请要求许可增加使用60%的天然气。这意味着伊万帕每年要烧掉15.75亿立方英尺天然气,与其清洁能源的定位形成鲜明反差。

  伊万帕电站不仅面临经济困境,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电站因将强光聚至高塔,导致无辜鸟儿飞过高塔附近时惨成“烤小鸟”。环保组织指出,电站的聚光设备每年导致数千只鸟类死亡,对沙漠龟的栖息地构成了严重威胁。沿15号州际公路驶向拉斯维加斯的旅人,也常因镜面反射的强光而感到不适,甚至面临失明的风险。塞拉俱乐部代表朱莉亚·多威尔称该项目为“财务浪费和环境灾难”。

光伏革命的牺牲品

  伊万帕失败的背后,是太阳能技术的迅猛发展。2010-2022年间,聚光式太阳能均化成本从每度电0.31美元降至0.1美元,下降68%。

  然而,同期光伏电池的均化成本下降更为惊人,从每度电0.45美元降至0.05美元,下降88.89%。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期固定式电网级规模光伏电池发电计划的均化成本还以每年2%下降。

  到2025年,光伏发电成本预计自2024年每度电0.036美元降至0.035美元,只有聚光式太阳能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这种成本差异决定了聚光式太阳能的命运。

  电站所有者NRG能源公司曾坦言:“最初,伊万帕的价格具有竞争力,但随着光伏和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出现了更具成本效益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技术迭代的转型必然

  据了解,随着问题不断暴露,伊万帕的主要客户开始纷纷撤离。太平洋瓦斯电力公司(PG&E)已与伊万帕业主有共识提前终止合约。

  若加州监管单位核准,伊万帕三系统两座2026年开始关闭,合约原签到2039年。PG&E认为提早终止合约还能帮客户省钱。另一大客户南加州爱迪生(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也在与计划业主及美国能源部讨论买断伊万帕合约,客户的离场标志着伊万帕商业模式的彻底失败。

  面对关闭命运,伊万帕电站所有者NRG能源公司表示可能会将电站拆除,空出场址,规划改成光伏电站。

  伊万帕的困境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失败,更预示着聚光太阳能技术时代的终结。随着光伏太阳能成本急剧下降,这座曾经的代表性设施已无法在市场上竞争,而其环境代价和运营困境更是加速了它的消亡。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技术创新与经济可行性和生态保护必须找到平衡点,否则更多的“伊万帕”还会出现。

原创NO.3455,转载需联系授权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