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Robotaxi重构出行平台价值:曹操出行狂奔,如祺出行被低估

2025-08-29 21:00

(来源:源媒汇)

作者 | 潘卓伦

想像力不止于网约车服务的出行平台,正在占领行业中的C位。

8月26日,曹操出行、如祺出行两家港股上市出行服务公司交出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双双实现50%以上大幅营收增长的同时,还实现显著的毛利率提升和亏损收窄。

具体来看,曹操出行报告期内营收94.56亿元高于如祺出行,但后者的营收同比增长势头更猛,幅度达到61.7%,比前者高超过8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方面,曹操出行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至8.4%,如祺出行则实现毛利率转正,从2024年同期的-3.1%提升5.3个百分点至2.2%。

两家公司的数据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如果以统一口径计算,如祺出行的毛利率要高于曹操出行。在两者的财报中,曹操出行将“聚合平台佣金”算入销售及营销开支,而如祺出行则将“第三方出行服务平台服务费”算入收入成本,而事实上在行业中,这两个费用其实均是同一类“平台合作费”。如果在同一口径下对比,曹操出行披露的毛利扣除流量平台佣金后,其毛利率约为1%。

营收规模、毛利率均有所提升之下,曹操出行、如祺出行分别令亏损收窄39.8%和62.3%。两家出行服务公司上半年的表现在资本市场受认可,其中曹操出行今年6月上市以来股价持续上涨,截至发稿涨幅已经超过130%。

相比之下,已经上市1年的如祺出行虽然股价涨势不如曹操出行,但截至发稿也较今年4月末的低位上涨超过60%。有观点认为,曹操出行的营收是如祺出行的5.6倍,但如祺出行市值仅为前者的1/18,加上抢眼的营收增速和毛利率表现,如祺出行作为投资标的有被低估的迹象,近段时间持续放大的成交量也印证这一观点。

基本盘和第二增长曲线

对于上半年的抢眼成绩单,曹操出行和如祺出行不约而同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成效显著的降本增效措施;二、锚定Robotaxi业务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今年上半年,随着大量新司机及车辆进入行业,网约车市场掀起新一轮价格战。但与早期各平台为抢滩新市场主动“烧钱”不同,这一次是被动战,平台能够投入的资源有限,司机收入也成为平台保持竞争力的牺牲品。

显然,这不是一个良性循环。为了不被拉进这样的竞争泥潭,曹操出行和如祺出行各有对策。

“我们通过不断壮大的定制车队规模,提升了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半年报中,曹操出行多次强调其特有的定制车模式成为应对市场挑战的法宝。

所谓定制车,指的是曹操出行基于背靠吉利集团的优势,有两款专为网约车出行业务定制的车型。这类定制车在功能上聚焦司机的运营成本控制,以及乘客的出行体验,因此整车成本更低,相比普通网约车更能兼顾平台、司机以及乘客散三方利益。

有数据显示,曹操出行通过定制车策略实现客单价提升至 28.9 元,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约 20%。

和曹操出行靠硬件应对价格战不同,如祺出行针对网约车运营质量做文章。

在如祺出行的大本营——广州,完善、成熟的网约车运营体系已经让其占领近15%-18%的市场份额。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这家本土出行平台的合规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投诉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已经形成差异化口碑。数据显示,如祺出行报告期内的客单价为27.7元,同比微增3.7%。

而涟漪模式,就是以广州为核心向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广东省逐层扩张,过程中注重城市扩张数量但更注重质量,通过在新市场高效复制经验证的市场策略、运营经验及管理体系等,以较低获客成本获得高效增长。

截至目前如祺出行基于涟漪模式已经覆盖94个城市,在佛山、东莞、中山、惠州等粤港澳大湾区二线城市的市占率均超过5%,大湾区整体市占率约12%,仅次于滴滴。

不过,无论是曹操出行的定制车模式,还是如祺出行的涟漪模式,这些策略更多是为保证出行业务基本盘的竞争力。真正让两家出行服务公司成为行业焦点的,还是在两份中期业绩报告中都被放在C位的Robotaxi。

Robotaxi,大而全VS小而精

数据显示,曹操出行和如祺出行的Robotaxi业务虽然规模尚小,但都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以如祺出行为例,其2025年上半年Robotaxi相关出行服务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70%。

Robotaxi概念的火热,叠加相关业务在实际运营中展现出的潜力,曹操出行和如祺出行都将其视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不同的是,曹操出行追求Robotaxi业务的全链条闭环,而如祺出行则专注于成为生态中的“基建狂魔”。

“我们将与吉利集团及我们的业务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及预装我们专有的自动驾驶组件及相关应用程序的定制车。”按曹操出行在中期报告里的展望,其Robotaxi业务的野心不仅限擅长的车队运营方面,从自动驾驶软件到整车定制都要覆盖。

换言之,曹操出行的期望是自身就是一整套Robotaxi生态。这样的规划看点十足,但挑战也更大,毕竟这意味着更多的对手,国内的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都是进度条更长的友商。

反观如祺出行,其目标是成为专注于为Robotaxi车队提供线上、线下运营的服务供应商。据7月官宣的“Robotaxi+”战略,如祺出行计划未来10年建成覆盖100个核心城市的Robotaxi三级运维网络,包括如祺Robotaxi速应场、如祺Robotaxi维保站、如祺Robotaxi枢纽中心,总量预计达1000个,形成可支撑每年10万辆Robotaxi线下运维的综合能力。

如祺出行抢占Robotaxi“基建狂魔”生态位的策略,与大洋彼岸另一Robotaxi示范区域——旧金山大湾区在推动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不谋而合。

据悉,在Waymo今年发力向旧金山大湾区扩张Robotaxi公开运营过程中,包括充电、维修、停放等在内的车辆线下运营问题成为典型痛点。因此,从今年7月其,Waymo陆续官宣与Avis、安飞士等汽车租赁公司达成合作,让后者解决Robotaxi车队的线下运维问题。

相比汽车租赁公司,如祺出行的优势无需多言。

当然,现在讨论曹操出行、如祺出行各自转型Robotaxi的方向谁更胜一筹还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Robotaxi已经重构这两家出行服务公司的价值。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