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基金经理手记 | 半导体行业:现代科技的基石与未来动力

2025-08-29 17:32

(来源:太平基金)

半导体行业是当今科技领域最重要、最活跃的产业之一,它不仅为传统电子产品提供核心组件,更是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基础支撑。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组织(WSTS)25年6月发布的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009亿美元。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2014-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由3,015亿元增至14,31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6.85%。2021年起,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持续突破1万亿元,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3。半导体产业链复杂而精密,主要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大环节,以及支撑这些环节的材料和设备产业。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半导体产业已成为各国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

AI与新能源汽车为半导体行业成长双引擎,消费电子领域呈现复苏

半导体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增长期,驱动这一增长的核心因素包括人工智能需求的激增、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以及消费电子的持续复苏。

AI芯片领域,NVIDIA的AI芯片全年量价齐升,SK海力士的HBM(高带宽存储器)存储器供不应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车规级IGBT模块耐压等级已突破1700V,转换效率达99.3%。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特别是碳化硅(SiC)器件的应用,使电动汽车充电效率提升30%。消费电子领域也呈现出复苏态势,微型电声组件(麦克风、扬声器)因智能穿戴设备需求增长。

封装技术与新材料突破

半导体行业持续遵循摩尔定律向前发展,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在制造工艺方面,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正围绕2nm制程展开激烈竞争,纷纷转向GAAFET(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架构。封装技术也成为创新热点,台积电主导的CoWoS先进封装技术因AI芯片需求大增。此外,英特尔和台积电还在开发类似Turbo Cells的DTCO(设计技术协同优化)技术,通过灵活配置晶体管布局来提升性能与能效表现。

中美博弈与国产替代加速,产业链重构与供应链挑战

全球半导体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美科技竞争促使中国加速推进半导体国产化进程,在政策支持下,中国芯片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国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空前,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全国各地政府针对集成电路产业推出了高额的资金补贴。除了著名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外,上海等地还设立了专项产业并购基金,支持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政策重点向先进制程工艺、光刻机核心部件、EDA工具、关键材料等领域倾斜。特别是GPU技术被提升到国家算力建设核心攻坚目标的战略高度。

在上游半导体设备方面,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达13.6%,较2020年增长 62.5%。尽管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但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2024年占全球份额超42%。在算力方面,国内AI算力需求持续高景气,AI芯片国产化进程加速。目前,AI芯片国产化率正持续提升,2024年国产AI芯片出货量已超过82万张,市场份额达到30%。随着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政策持续收紧,国产芯片在性能、产能、生态上正加速突破,未来AI算力的国产化进程有望进一步提速。DeepSeekV3.1版本,并宣称其模型版本使用适配国产芯片结构的参数精度。新的专用于国产芯片的国产模型,有望在定义明确的特定场景之中发挥更高效的推理能力,实现挑战甚至超越海外头部大模型在特定领域性能的可能。国产半导体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未来有望形成“芯片-模型-应用”闭环。

结语

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处在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技术加速迭代突破、国产替代深入推进、应用需求持续爆发的历史机遇期。政策支持已从单纯的资金补贴,走向了涵盖技术攻关、生态构建、人才培养、金融支持、市场应用的全链条、多维度协同发力。虽然挑战依然严峻,但在国家战略引领和市场力量驱动下,中国半导体产业有望在AI算力、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特定领域率先实现突破,逐步实现自主可控并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作者徐昊为太平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太平基金在本文中的所有观点仅代表太平基金在本文成文时的观点,太平基金有权对其进行调整。文中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保证在信息发生更新的情况下作出的建议不发生变化,公司及其员工不就本文涉及的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风险承诺或收益担保,也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文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任何人士及机构均不应依赖该文取代其独立判断。本文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太平基金的立场,太平基金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本文的版权为太平基金所有。未经太平基金的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将此文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修改或发布。如转载、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太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文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太平基金郑重提醒您注意投资风险,在进行基金投资前请详细阅读相关风险提示函和本公司旗下各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以及披露的最新相关公告,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谨慎进行投资决策。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