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9 11:37
(来源:招商ETF)
午盘芯片产业链全面回调,寒武纪昨日股价创记录站上1598元,今日再次与茅台“激战”A股股王。
重仓该股的$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昨日收涨8.40%,单日获3935万元资金增仓买入,最新规模超10亿元。
【寒武纪成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标的指数第一大权重】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数据,截至8月28日,寒武纪在半导体设备ETF(561980)中的最新比例为14.01%,成为第一大权重股。
除了寒武纪,前十大权重股还包括北方华创、中微公司,以及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股。前五大权重股合计占比近59%,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超78%,指数集中度较高,在反弹阶段也表现较为凌厉。
数据来自中证指数公司,截至2025.8.28
【为什么本轮行情引擎会是半导体?】
简言之,就是资金与基本面共同支撑的板块表现。
首先资金方面,年内权益市场稳步向上。下半年以来A股量能爆发,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刷新十年新高,交易额、两融余额持续提升,结合前期公布的7月国内储蓄存款增速下行,反映股市向好仍在继续吸引更大体量资金流入。
具体到半导体板块,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申万半导体近5日、近20日主流净流入额分别为440亿元、804.25亿元。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5.8.28
其次基本面上,寒武纪上半年实现营收28.81亿,同比+4348%,实现归母净利润10.38亿同比增296%。AI浪潮叠加芯片国产化率提升,公司后续供需两旺,未来业绩有望逐步兑现。
另一龙头中芯国际上半年净利润 23.01亿元,同比增长39.76%。公司也表示,渠道加紧备货、补库存,公司也积极配合客户保证出货,这样的情况预计将持续到三季度。
此外,从整体披露情况看有7成成份股实现归母净利同比增长,其中最高的晶瑞电材净利同比增超15倍,神工股份超9倍,联动科技则归母净利同比增3倍。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5.8.28
【短期急涨之后,后市会如何走?】
整体来看,华西证券分析认为,“大跌-反弹”的行情再度上演,市场稳市预期被进一步巩固。同时,科技行情愈演愈烈,成为行情反弹的绝对主力。往后看,市场在牢固的稳市预期下,潜在调整幅度或许不大,即使面临短期波动,仍然有望企稳反弹。同时,稳市信心推升资金风险偏好,科技板块或仍将受到青睐,“行情走强-资金流入”的正循环可能延续,直至板块过于拥挤且暂无强利好支撑时,可能将面临一定的波动。
从板块本身发展看,AI产业及国产替代依然是最强的两大驱动力。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全球半导体营收将从2024年到2030年几近翻番,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短期关键驱动来自生成式AI在云端与部分端侧设备的基础设施建设。
另据TrendForce预测,2025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中英伟达、AMD等外采芯片比例将从2024年的63%降至42%,本土芯片供应商占比则有望提升至40%,国产替代已成大势。
天风证券指出,半导体、国产算力及自主可控等领域仍将是未来的长期趋势。在中美围绕AI算力芯片的贸易政策持续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预计国内大模型开发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将逐步提高国产芯片的采购与使用规模。相应的国产芯片供应商及其配套产业链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其表示,综合来看2025年,全球半导体增长延续乐观增长走势,2025年AI驱动下游增长。同时,政策对供应链中断与重构风险持续升级,国产化持续推进。
首创证券指出,DeepSeek-V3.1针对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的UE8M0 FP8,有望强化国产大模型和国产芯片的适配,使得国产AI算力芯片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跃升,加快国产算力芯片的导入和放量。
【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板块周期复苏锋利的矛】
首先,前十大重仓集中度极高。从最新数据看,前五大权重股合计占比近59%,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超78%,指数集中度较高,且汇聚半导体设计、材料、设备领域龙头股,在当前科技白马反弹阶段也表现较为凌厉。
其次,周期上行阶段弹性较强。从上一轮半导体复苏周期市场表现看,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标的指数区间最大涨幅近5倍,居A股主流半导体指数第一。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5.8.28
$寒武纪-U(688256)$中芯国际(688981)#聚焦成都车展:谁将称霸新能源战场#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对于以上引自证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不对该等观点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