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9 11:11
付鹏,知名经济学家、财经畅销书《见证逆潮》作者、20年全球大类资产交易经验,10余年的海外对冲基金工作经验,对全球资本市场大类资产之间的轮动,以及全球宏观经济的把握有着深刻的理解。
美股是否将继续创下新高?港股的未来走势如何?在全球金融格局不断演变的当下,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新的机遇,小编整理了付鹏分享的观点如下:
1、对于美股投资,不会过度纠结于选择英伟达还是其他个股。对我而言,更关注的是标普500ETF的配置时机与防御策略。
2、英伟达再创新高并无太大问题,只是这一触发点尚未出现。当前英伟达估值仍然偏高。
从我的投资策略出发,当波动率降低时,我并不会选择增加持仓。
我的策略更倾向于在市场高波动时积极布局,即遵循“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原则——在高波动期间积累现金,并在市场底部建立仓位。随着波动率下降和估值上升,我会逐步减仓,保留现金。
3、我往往无法捕捉到市场最后一波疯狂上涨的行情,但能确保在疯狂之后避免暴跌的损失。
4、(中国股市牛市氛围下,)哑铃型策略尚未出现转折点,尚未到达需要改变的时候。
5、国内哑铃型资产格局能否持续推动市场上行,将直接影响香港市场的表现。就我个人判断,今年下半年海外及国内市场均可能出现波动性事件,这将对香港市场产生相应影响。
6、"美国现在越来越像我们",这句话值得品味。这确实是美国的一个重大变化,但它毕竟还在原来的三权分立框架下,想要一下子变成我们这样并不容易。
一、如何运用波动率VIX指数,把握美股“爆金币”后的市场机会?
近期,美股持续创新高,而VIX指数则回落至较低水平。在此背景下,付老师认为近期有哪些值得大家警惕的点?美股是否还会继续攀升?现在是否适合做多VIX指数?
付鹏:在这十年间,我们持续与大家分享了诸多大类资产交易相关的专业内容,包括投资策略与方法,这些内容如今已广为人知。
例如,提及的VIX指标应用,过去一年中我们曾两次运用:一次是去年此时,英伟达出现经典的高杠杆风险,我们提前一个半月警示了潜在的高杠杆风险,指出低波动率与高杠杆结合易引发波动率上升,并依据VIX结构与市场信息综合判断风险何时结束,这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市场转折案例。
第二次应用则是在今年4月特朗普对等关税事件时,我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并深入解析了交易员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理解。
若要对本季《付鹏说》的分享进行评价,我认为,若观众能深入理解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把握今年市场行情,更能在未来的交易及全球市场布局中拓宽视野。我们曾通过谈判与德州扑克的例子,阐释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内涵。
在此过程中,我更多是以交易员的视角进行解读,强调及时性,而非等待事件尘埃落定后再行动。例如,在关税事件中,我们及时提示了市场反转的时机,指出无需再过分关注关税本身,此时美股已接近低点,包括英伟达在内的多只股票均值得买入。
目前,我处于半退休状态,对于美股投资,不会过度纠结于选择英伟达还是其他个股。对我而言,更关注的是标普500ETF的配置时机与防御策略。
前面提到的问题,或许将成为我们下一季内容的重点。自4月关税事件结束以来,市场波动率持续走低,Alpha资产与Beta资产均创下新高。许多人关心下一个风险点何时出现?
我认为,在经历第一波持续上涨后,我们只需寻找诱发风险的触发点即可。若此触发点临近,《付鹏说》将及时更新内容,为大家深入剖析。
有人评价我市场敏感性强,我打个比方,资深交易员是市场的老狐狸,对市场动态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这种敏感度使我多次规避了市场暴跌的风险。
当然,这也意味着我往往无法捕捉到市场最后一波疯狂上涨的行情,但能确保在疯狂之后避免暴跌的损失。不知主持人是否还记得,《付鹏说》第一季开始更新的具体时间?
华尔街见闻:我记不太清了,因为我当时还在读书。但为了准备今天的访谈,我专门查阅了一下,发现我们《付鹏说》从2016年就开始了第一季的更新。
付鹏: 那个时间点正好是在股灾之后。现在回想起来,第一季付鹏说内容创作时,我正身处香港。那两年在香港的经历,也融入到了内容更新之中,其中就有一个颇为经典的案例。
当时,我详细阐述过如何避开 2015 年国内场外融资配资疯狂加杠杆所引发的市场风险,我们提前一个多月就采取了规避措施,这段经历在过往分享中曾有过介绍,这便是典型的如狡猾狐狸般敏锐的市场感知力。
凭借这种敏锐,我不仅躲开了 2015 年的市场风险,也提前约两个月成功避开了英伟达此次的“爆金币”风险。
再说到今年4月,我们进行了抄底操作。正如主持人刚才所说,做空 VIX 本质上就是抄底对应资产。
对于我们而言,无需在众多资产中精挑细选,直接抄底 500ETF 即可。关键在于把握事件波动率的时机,确定好抄底时间后,买入资产。随后便可以悠然自得地外出徒步,无需时刻守在电脑前。这或许就是我们当下的投资状态。
不过,若要我从今年的分享中挑选出最具价值的内容,那无疑是关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那篇讲解。当时所阐述的观点和策略,无论是对当下的投资决策,还是对未来长远的市场布局,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华尔街见闻:确实,那也是《付鹏说》用户讨论 最多的一集内容。所以,付总现在的状态有点像高手隐居山林,但一出手便知深浅。
付鹏:有人会猜测我发布的内容是否蕴含某种深意。我现在确实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二、英伟达还会重演“爆金币”吗?
华尔街见闻:目前英伟达股价再次达到高位,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规模的公司。您认为它还能再创新高吗?
付鹏:从目前情况来看,英伟达再创新高并无太大问题。去年财报公布后,公司的健康度有所提升。当然,核心问题仍然是估值偏高,无论是整体估值还是应用端估值都偏高。
要判断股价是否还能上涨,关键在于找到诱发点。就目前情况而言,我认为这一触发点尚未出现。当然,从策略角度而言,无法精确预测具体日期,我亦无法断言“明日将有变故”,这显然不切实际。
目前,我只能指出英伟达估值仍然偏高。此外,从我的投资策略出发,当波动率降低时,我并不会选择增加持仓。
这涉及不同的投资策略。部分投资者采取趋势跟踪策略,即价格越高,持仓越重,待趋势中断后再进行减仓。
另一种策略是,当判断市场逻辑存在不确定性,且波动率持续走低时,应选择减仓而非加仓,而非等待暴跌后再减仓。
许多投资者习惯于在市场上涨时持续加仓,试图获取最后一波收益,一旦市场暴跌,则迅速减仓离场。
而我的策略更倾向于在市场高波动时积极布局,即遵循“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原则——在高波动期间积累现金,并在市场底部建立仓位。随着波动率下降和估值上升,我会逐步减仓,保留现金,等待下一次市场贪婪时保持谨慎。
然而,许多投资者在市场贪婪时更加激进,试图成为最后一棒接盘者,而在市场恐慌时则急于割肉离场。
我的投资习惯是若市场波动率持续走低,且宏观数据指向不利方向,则可能触发我的减仓信号。理论上,我可能会逐步减仓至现金持有,毕竟当前现金管理也能获得约4%的收益。
我认为,在资本市场中,长期生存比短期获利更为重要。
例如,在股灾期间,那些未能及时撤离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同样,回顾2018年北京房地产市场,当时选择抛售房产的投资者曾遭受批评,但如今看来,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已得到验证。因此,前瞻性分析至关重要,必须避免滞后性。
很多人总结说,在《付鹏说》中听完一件事别着急行动,因为过一段时间它才会发生。
这种总结其实很到位,因为我分享的内容通常是我前瞻性考虑3到6个月后的事情,而不是预测今天或明天的市场走势。我认为这种前瞻性思考对投资者来说更有价值。
三、牛市氛围下,哑铃策略到了转折点吗?
华尔街见闻:付总,此前您曾多次提及哑铃型策略,这一策略在早期就已被提出。然而,当前港股和A股市场表现强劲,您认为投资者目前仍应坚持哑铃型策略,还是已转变为钻头型或锤子型策略?
付鹏:策略形态依旧维持哑铃型。许多人认为策略应向锤子型转变,无论这种锤头型是针对高空领域还是其他方面。当然,我们需要数据来证明市场的真实情况。
最新的7月份社融数据和宏观数据已经公布,这些数字已经清晰地反映了市场状况。那么,对于那些偏好低风险、愿意持有债券、银行存款或股息红利的投资者来说,他们的选择错了吗?并没有错。
因为从社融数据中可以看到,居民部门的新增贷款和房价等因素仍在影响整体经济,目前尚未出现根本性转变,所以这部分投资者的选择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分析那些疯狂购买小盘、微盘股、追求20%涨停的投资者,他们的选择错了吗?同样没有错。
因为当前政策环境不断出台利好,这有点像打扑克时有人为你兜底,你自然会更加大胆。
这种现象在市场参与者中普遍存在,他们认为市场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因为有政策兜底;而市场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政策效果尚未完全显现。
因此,双方都有其合理性。对于资产配置者来说,这两个方向并没有对错之分,哑铃型策略的两头可以同时存在。选择哪个方向,取决于个人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
例如,如果我是年轻人,看到工资上涨无望、房价不涨,我可能会选择冒险一搏,追求高收益。但如果是我这样的投资者,我可能只愿意将一小部分资产投入高风险领域,而大部分资产则追求本金安全。
对于老同志而言,在通缩环境下,购买力增强,核心目标是不亏损本金。因为只要本金不亏,实际上就是在盈利,因为劳动价值、产成品价格和服务成本都在下降。
我们的核心目标不是追求高收益,而是保障本金安全。所以,市场上的这两类人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选择都是合理的。
目前,我认为哑铃型策略尚未出现转折点,尚未到达需要改变的时候。
我记得当时讲解哑铃型策略时,有人误解了我的意思,认为策略即将改变。但实际上,我当时主要是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真的需要改变策略,我会直接明确指出。
华尔街见闻:您去年二季度提前预警了英伟达的风险,指出其股价可能面临大幅下跌。果然,在8月份,英伟达股价出现了一波大跌。
付鹏:在英伟达股价大跌时,我曾指出,不要将原因归咎于日元套息交易。实际上,是一批类似新加坡的高杠杆投资者出清导致了波动率下降。英伟达本身并无问题,股价会恢复,但关键在于投资者能否承受住波动。
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经历了多次高杠杆爆盘后,就会对市场有更清晰的认识。年轻人之所以勇猛,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经验和见识,不知道市场的凶险。就像去赌场一样,新手往往更勇猛,而老手则更加谨慎。
在市场里,很多人容易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如涨跌和情绪等。当他们根据这些因素形成反馈时,往往无法做出中立的判断。
例如,在解读宏观数据时,部分投资者会先看市场反应,再形成自己的判断,而无法抛开市场头寸,专注地分析数据。但现实中,多数投资者难以达到这种纯粹客观的状态,因此时常出现非理性解读的情况。
有些交易员在数据公布后会先凭直觉做出判断,然后迅速行动,30分钟内完成交易,之后再做详细分析。这种做法会给其他交易员带来很大影响,因为他们会认为市场反应验证了数据的解读。
然而,这种做法往往缺乏冷静和客观的分析。我认为,将交易周期拉长后,就能更客观冷静地看待市场,不受新闻弹窗和价格变动的影响。
四、如何看待未来港股的机会
华尔街见闻:那么,从短期来看,例如未来三至六个月内,您认为香港市场的这种表现会持续,还是有望创出新高?
付鹏:这主要取决于国内市场的动态。具体而言,国内哑铃型资产格局能否持续推动市场上行,将直接影响香港市场的表现。
就我个人判断,今年下半年海外及国内市场均可能出现波动性事件,这将对香港市场产生相应影响。
五、下半年会关注哪些因素?
华尔街见闻:最后,请您展望一下新一季的《付鹏说》。您认为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这也代表了您现在比较关注的一些国家和资产类别。
付鹏:我相信镜头前的用户应该都已经很了解了,我主要关注的资产类别就是这些。我可能更关心的是今年下半年什么因素会触发波动率的抬升,更关注债券波动对权益市场的传导效应,这可能是下半年最关键的因素。
到明年年中,即下一季《付鹏说》开始时,我可能更关注的是美国财政和货币权力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指总统权力的更迭,而是指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会逐渐进行调整。
"美国现在越来越像我们",这句话值得品味。这确实是美国的一个重大变化,但它毕竟还在原来的三权分立框架下,想要一下子变成我们这样并不容易。
近期,美国政府通过战略投资持有英特尔公司部分股权,这一举措引发了关于"政府干预市场边界"的讨论。尽管此类投资行为与典型国有企业模式存在本质差异,但确实反映出美国经济治理框架正经历结构性调整。
观察近半年美国政治生态可见,部分政界人士对前总统特朗普展现出超常规的政治忠诚,这种现象在华盛顿政治圈引发持续关注。
这些现象都很相似。比如财政和货币的独立性现在是独立的,但以后是否能不那么独立,都服务于政治或政客呢?这种变化是否会发生?因此,这些因素到了明年可能会逐渐显现。因为这种变化不会一下子在所有环节都发生,而是一点点的。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