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工信部推出重磅政策,卫星通信站上风口!详解卫星通信的机遇

2025-08-28 16:48

(来源:光大证券投研小分队)

根据央视网8月27日的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到2030年,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

近些来,多款智能手机具备卫星通信功能未来卫星通信仍有广阔发展前景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工信部推出十九条举措积极推动卫星通信发展

我们详细地梳理了《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文,重点内容如下

发展目标

到2030年,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各类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基础设施、产业供给、技术标准、国际合作等综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有序扩大市场开放

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全球范围内宽带网络覆盖,为各类用户提供高速卫星互联网服务,持续拓展多样化应用场景。

支持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 支持电信运营商通过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等模式,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加快推广应用,为广大地面移动通信用户提供基于卫星的话音、短消息业务。鼓励电信运营商依托低轨卫星互联网,在话音、短消息业务基础上拓展高速数据服务,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天地融合发展。

支持探索新型卫星通信业务 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托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为天空、海洋、偏远地区等地面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提供广域物联网连接服务。

强化融合应用创新

鼓励卫星通信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等各行业、各领域创新应用,加强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航空机载通信、低空智联网、算力网络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推动汽车、船舶、飞机等直连卫星,大力发展大众化、规模化卫星通信应用。

④培育壮大产业生态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持续开展卫星通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增强基础元器件、芯片、关键终端设备产品等供给水平,提升卫星通信技术性能,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推动我国卫星通信技术持续迭代演进。

构建开放共享标准体系,培育互利共赢产业生态充分发挥我国地面移动通信在技术、标准、产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带动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

2、卫星通信快速发展,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布局

卫星通信并不是新事物,早已广泛地运用于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领域。用户通过卫星来传递无线电信号,以完成地球站和航天器、地球站和地球站之间的信息传递。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整个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地面段,主要是指地球站,地球站有固定、机载、车载等类型;空间段,主要是通信卫星;控制段,帮助系统运行的遥控、跟踪等系统。

根据国际无线电法规——《无线电规则》的分类,卫星通信可以分为四种业务:卫星移动业务(MSS)、卫星固定业务(FSS)、卫星星间业务(ISS)、卫星广播业务(BSS)。其中,卫星移动业务(MSS)是移动地球站和卫星之间进行通信。

我们通过手机联系亲朋好友,整个通信过程是基站与基站之间的连接。而卫星通信则需要通过卫星传递信号,具有如下特征:

组网方式十分灵活,不需要地面复杂的网络;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在卫星覆盖区域实现多类型通信;覆盖面积大,成本与距离无关;安全性更高,在自然灾害情况下不可替代。

当然,卫星通信也有明显的劣势,建设初期一次性成本巨大,还需要及时的维护。

早在1964年,国际卫星通信组织宣告成立,整个行业进入实际运营阶段。我国卫星通信事业起步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东方红系列卫星已经取得辉煌的成就。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卫星音频广播。1984年,静止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成功发射,这加速整个产业步入试用阶段。1997年,东方红三号卫星发射,大大增加了转发器数量,开启卫星通信的应用阶段。东方红四号卫星则实现了对拉美区域的覆盖,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实力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我国在轨的通信卫星,主要是中星通信广播卫星、天链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卫星通信服务。此外,我国北斗导航卫星自带短信通信功能,也有助于手机卫星通信。

根据iFinD金融数据终端A股多家公司已经部署卫星通信业务,包括中国电信中兴通讯中国卫通光迅科技复旦微电卓胜微中国卫星航天电子中科星图海格通信睿创微纳国盾量子华测导航移远通信信维通信等。

(本文首发于2025年8月28

李泉(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