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走访会员单位系列报道】秘书长王泽深一行调研理士国际:共探电池复兴与技术新机遇

2025-08-28 13:33

近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携协会及酸性蓄电池分会团队赴理士国际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基地(以下简称“理士国际”)调研,聚焦新能源电池技术创新、国际市场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三大核心议题,与理士国际企业发展部总经理宋继轩、动力电池研究院总监石鹏等人员展开深度研讨。

实地考察:双基地彰显技术硬实力

调研组先后走访了理士国际位于安徽濉溪县经济开发区的蓄电池研发生产基地,及淮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锂离子电池项目基地。其中,濉溪基地作为理士国际全球战略核心,总投资超15亿元,占地面积达300亩,实现从极板制造到成品组装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95%,年产能突破2000万KVAh,为安徽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蓄电池制造中心。该基地配备的CNAS认证检测中心,可覆盖电池循环寿命、高低温性能等120余项指标检测,为产品质量提供权威保障。

座谈聚焦:铅酸电池稳占市场,钠电技术谋篇布局

企业发展路径分享

宋继轩总经理在座谈中回顾了理士国际的发展历程:自1999年创立以来,公司深耕备用电源、起动电池、动力电池三大领域,2010年香港主板上市后加速全球化布局,目前已在全球建立8大生产基地。技术创新方面,公司与华为共建网络能源电池联合实验室,推出适配5G基站的长寿命备用电池方案,循环寿命突破3000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研发的铅酸电池纳米复合极板技术,使产品比能量提升15%,低温启动性能优于行业标准20%。

行业热点议题研讨

针对新能源产业变革,理士国际团队提出:尽管锂电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主导,但铅酸电池在燃油车起停系统(全球市占率超30%)、低速电动车动力电源(国内市场份额65%)等场景仍具不可替代性,其成本优势(较锂电低30%-40%)和安全性(热失控风险趋近于零)为市场稳定提供支撑。关于钠电池技术,动力电池研究院总监石鹏表示,公司已完成钠电正极材料小试,能量密度达120Wh/kg,计划2026年启动中试线建设。

王泽深秘书长对此回应:铅酸电池行业需打破“低端印象”,通过技术升级重塑价值。他提议在2025年9月举办的铅酸蓄电池论坛中增设“钠-铅电池协同应用”专题,并建议协会牵头组织行业技术培训,重点推广智能生产、梯次利用等先进技术,推动铅酸电池在储能、通信备用电源等新场景的应用拓展。

行业展望:坚守优势与创新突围并行

王泽深秘书长高度肯定理士国际在铅酸蓄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市场地位。他特别指出,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暨展览会(CIBF2025)中,尽管铅酸电池企业参展数量不多,但其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18%的份额(2024年数据)及年均6%的稳定增长率,印证了行业的韧性。“协会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王泽深强调,“铅酸电池的复兴需要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拓展双轮驱动,而钠电等新兴技术的探索更需全行业协同攻坚。”

此次调研为铅酸电池行业转型升级明确了方向:既要巩固在传统领域的成本与安全优势,也要通过材料创新、智能化生产向高附加值市场突围,同时以开放姿态拥抱钠电等新技术路线,构建多元协同的新能源产业生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