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8 17:05
来源:IT桔子
地方国有资本越来越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其投资决策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深刻影响着地方产业布局与经济结构优化。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生鲜电商、硬科技、社区团购等新兴产业风口下,地方国资积极入局。
然而,从南京浦口高投折戟博郡汽车,到青岛国信失手每日优鲜,再到深创投、苏州元禾控股、招商局资本等在相关项目上的投资失利,一系列案例暴露出地方国资在热门赛道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预判不足、投后管理薄弱、行业认知偏差等问题。
通过深度复盘这些典型案例,剖析失败根源,对地方国资提升投资决策科学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南京浦口高投 × 博郡汽车:国资折戟新能源“PPT 造车”
作为地方国资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典型失利案例,南京浦口高投对博郡汽车的投资,堪称“风口下的盲目冒进”。
2019年,南京浦口开发区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背靠浦口开发区管委会,纯国资背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热潮中,联合其他资本对博郡汽车展开投资,累计投入规模25亿元。
核心诉求是依托博郡汽车的“技术优势”,在南京打造30万辆产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带动区域汽车产业链发展。
2020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退坡、资本回归理性,2020年6月13日,博郡汽车创始人黄希鸣在公开信中承认公司遭遇严重的经营困境,资金链断裂是导致困境的根本原因。
2020年8月,博郡与一汽夏利组建的合资公司天津博郡进入清算阶段,800多名员工被买断清退。此后,南京博郡汽车有限公司也被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裁定破产重整。
除了外部环客观境的变化(疫情、行业变化)外,博郡汽车还存在决策失误、管理不当等重大内因问题。
在未实现量产、资金储备有限的情况下,博郡同时推进多个车型平台研发,导致资金分散,叠加外包的车机系统开发滞后、工程车无法通过关键节点,产品上市时间一再推迟。
据报道,其首款车型的车机系统因拖欠款项未开发完成,且车机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工程车也始终过不了关键的工程节点,达不到量产标准,这反映出其在技术研发和整合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这一案例的核心教训在于:地方国资对“技术型企业”的评估过度依赖创始人背景(博郡创始人黄希鸣是福特系)与纸面规划,忽视了企业治理结构缺陷、研发整合能力不足、资金管理混乱等隐性风险。
同时,地方国资对新能源汽车行业 “重资产、长周期、高竞争” 的属性认知不足,盲目追求产能布局,未建立动态的风险预警机制。
(二)青岛国信 × 每日优鲜:20亿战略投资难挽生鲜电商“烧钱”困局
2020年12月,青岛国信集团(青岛市级国资平台,核心业务涵盖金融、城市运营、海洋经济等)对每日优鲜的20亿元战略投资,曾被视为地方国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布局“民生赛道” 的标杆。
彼时,每日优鲜作为生鲜电商“前置仓模式” 的代表企业,青岛国信的投资不仅为其注入资金,还计划助力其在青岛建设区域总部与供应链基地,推动当地生鲜产业数字化升级。
但短短一年多后,每日优鲜便陷入绝境。2022年7月,公司突然宣布关闭全国几乎所有前置仓,暂停“极速达”业务,员工大规模被裁员,最终于2023年11月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
前置仓模式下,冷链物流成本、仓储成本、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而客单价与订单密度始终无法覆盖成本。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的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2021年更是预计亏损达到38.5亿元。
在持续亏损的前提下,每日优鲜仍持续投入资金扩张城市数量,而非聚焦核心区域提升盈利效率,最终因融资断裂而崩盘。
可以说,每日优鲜的失败是由于成本结构不合理、过度扩张,“烧钱换规模”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资金链断裂,市场竞争激烈、运营管理不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青岛国信的失利,折射出地方国资在投资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时的共性问题:过度迷信“行业头部”的品牌效应,对商业模式的盈利逻辑验证不足。
同时,作为战略投资方,地方国资未能有效介入企业经营决策,对资金使用方向、成本控制等关键环节缺乏话语权,导致投资沦为“被动输血”,无法扭转企业的根本困境。
(三)深创投 × 柔宇科技:警惕技术“先驱”成“先烈”的商业化陷阱
作为国内顶尖的国资背景创投机构(深圳市国资委为第一大股东),深创投对柔宇科技的投资,看重的是其 “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的技术突破 —— 柔宇科技宣称掌握自主研发的 “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可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汽车等多个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从2012年,深创投就率先支持柔宇科技融资,尤其是参与了2015年柔宇11亿元C轮融资,包括CPE源峰、IDG资本、中信资本等一线明星机构都投了。
柔宇科技于2018年10月发布全球第一款柔性屏(折叠屏)手机,定价8999元起,比三星、华为还要早四个月。
然而,行业“开山鼻祖”柔宇科技的高投入、“技术优势”始终未能转化为与之相匹配的商业价值。
2024年6月,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案,11月正式宣告其破产。
柔宇科技破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①产品市场表现不佳:柔宇科技的折叠屏手机等产品,因高昂的售价、软件适配不足和硬件设计问题,难以打开主流市场,销量不佳,导致营收不足。
②技术路线与市场需求脱节:柔宇科技的技术路线在生产成本和技术门槛上并未实现预期优势,其“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在良率控制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不显著,且错过了关键技术迭代,导致产品性能和成本竞争力不足。
③IPO融资不利:柔宇科技曾试图通过上市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但2021年2月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此后也未成功上市,导致融资渠道受阻,资金链紧张。
④资金管理问题:柔宇科技在资金管理上存在问题,如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自建生产线,导致资金占用严重,且在融资和资金规划方面缺乏长远战略眼光,未能及时有效解决资金链紧张问题。
⑤财务亏损,及欠薪和债务问题:据柔宇科技2020年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累计营收为5.17亿元,累计净亏损达到31.95亿元。尤其是在2019年,公司营收为2.27亿元,净亏损10.73亿元。
而从2019年前后开始出现拖欠员工工资以及供应商款项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危机和声誉损害。
深创投的投资教训表明:硬科技投资不能只看“技术先进性”,更要评估“商业化可行性”。地方国资创投机构在布局硬科技赛道时,需建立“技术+市场”双维度评估体系,警惕企业“技术炫技”掩盖的商业化能力不足。
(四)苏州元禾控股 × 蜜橙生活/同程生活:社区团购风口下的“非理性跟风”
苏州元禾控股(背靠苏州工业园区国资机构)对苏州蜜橙生活(原同程生活)的投资,是地方国资追逐“社区团购风口”却最终失利的典型。
2019年,彼时社区团购行业迎来资本狂欢,同程生活凭借“依托同程旅行流量、聚焦下沉市场” 的定位,一举拿下多笔融资并迅速成为行业头部玩家之一。
苏州元禾控股成为同城生活的早期重要投资方之一,并且持续跟投,尤其是参与了其2020年6月的2亿美元总额的C轮融资。业内普遍估计,元禾在该轮单笔出资约为2000–3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4–2.1 亿元)。
没想到,仅一年后,2021年7月,公司突然发布公告称“因经营不善申请破产”。
根据元禾控股年报,在2021年公司的股权投资业务收入中,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达到了4.42亿元。
同程生活的失败背后原因包括三方面:
一是行业竞争白热化,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互联网巨头凭借资金优势疯狂补贴,同程生活在价格战中利润持续承压;
二是监管趋严,元禾投资入股仅半年后,社区团购“九不得”新规出台,国家明确反对社区团购平台“低价倾销、挤压小商贩生存空间”,行业监管收紧,进一步导致资本退潮;
三是同程生活的“高速增长”建立在补贴与低价竞争的基础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且公司自身运营混乱,供应链管理能力薄弱,出现大量订单无法履约、供应商货款拖欠等问题,最终资金链断裂。
四是母公司不再输血,早期同程生活虽独立运营,但与同程旅行(OTA 业务)在品牌、流量上深度绑定,自2021年7月6日更名为“蜜橙生活”后意味着母集团已经不再对其做扶持。
苏州元禾控股的投资失败,反映出地方国资在“风口行业”投资中的“非理性跟风”倾向,对行业短期热度的关注远超对长期价值的判断,未能充分评估政策监管风险与行业竞争格局。
(五)招商局资本 × 速尔快递:头部之下二线快递品牌成“弃子”
招商局资本依托招商局集团,国资背景深厚,母公司聚焦交通物流、高端制造等领域,是深圳国资系的一股力量。
2011年,民营物流企业友和道通收购速尔快递100%股权,将其定位为“企业件+零担快递”的差异化二线快递品牌。
速尔快递定位在B2B,以中小工厂为核心客户群体,货件结构向大货发展,核心重量段为3到300公斤,试图在零担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2016年6月,在速尔十周年庆典上,招商局资本(招商资本)联合招商财富、九鼎投资、前海古榕、德盛仁等 5 家机构,共同向速尔快递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并为其配套150亿元银行授信,目标直指2018年在主板上市。
然而,2018年速尔快递上市计划流产,随后母集团友和道通航空业务重组失败、兄弟公司全一快递停摆,速尔现金流迅速恶化。
2019年起,速尔拖欠员工工资、加盟商费用和货款的新闻密集爆发;招商资本等老股东虽在2019年底做过股权质押式“输血”,但约定资金并未实际到账。
2021年5月18日,速尔快递正式发布声明进入破产重组程序,招商局资本等股东的投资价值趋近于零。
2022年下半年,速尔快递广东网络最终停运,公司事实上倒闭,官网及客服电话均已注销。招商局资本在该项目上未收回本金,亦未实现上市退出。
这笔交出去的“学费”提醒地方国资、PE机构:重资产、强网络效应且已出现寡头垄断苗头的行业,差异化的小众品牌也难敌头部集中化的大势;此外,对集团型企业必须做“母-子-孙”三层穿透尽调。
而机构投后治理的缺位,如股东会、董事会未能阻止母集团抽调速尔资金去“救”航空板块和全一快递,也是速尔加速走向破产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风险投资行业,投资失败是正常的市场结果,难以避免,且VC们大都奉行“一个百倍、千倍回报的项目可以抵掉几十个项目的亏损”。
当下,对于各地地方国资,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对创业公司的支持中,是值得肯定的。且其直接投资行为的初衷、出发点是好的,往往并非纯粹追求财务回报,对于发展地方产业生态更是意义重大。
然而,在地方国资投资的过程中,遭遇一些小额、零散的“失败”案例是其摸索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可以当是“交学费”,但若有重大的投资损失发生时,更应警醒,从失败中总结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唯有坚持在投资中回归“价值本质”,尊重市场规律,摒弃“风口思维”,通过完善决策机制、强化投后管理、优化评估体系、调整考核导向,方能真正实现产业增值、发展,最终造福一方百姓。
微信又双叒调整推送规则啦~ 如果没给我们标星,新鲜内容很容易被信息流 “埋” 掉!
德国领先的经济区位,欧洲中心的投资热土
——欢迎您来北威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