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8 17:52
【特别提示】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均取自于光大证券已正式外发研究报告,由光大证券海外研究团队(TMT/消费/医药/制造等)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动态的宣传。研究报告有时效性,任何研究报告内容仅代表报告外发时特定时点的研究信息汇总,任何关于研究报告、研究观点的解读,请联系对口销售或具体研究员。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发布信息
报告标题:《1H25全场景AI收入迅猛增长,公司业务转型持续推进——中国软件国际(0354.HK)2025年中期业绩点评》
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8月26日
分析师:付天姿(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7040002)
分析师:黄铮(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4070009)
要点
事件:公司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1H25实现收入85.07亿元,yoy+7.3%;实现毛利润18.75亿元, yoy+2.4%,对应毛利率同比下降1.1pct至22.0%, 主要受大客户降价影响, 但是公司已通过提升全场景 AI 业务占比、并在项目中应用 AI 编程工具, 带动1H25毛利率环比回升0.8pct; 1H25经调整净利润2.8亿元, 同比增长11.9%, 经调整净利率3.3%, 同比提升0.2pct。
全栈AI业务收入增速达130%, 成为公司增长新引擎。1H25公司全场景AI业务实现收入6.56亿元, yoy+130%, 其中:云&算力收入0.78亿元, yoy+86%;鸿蒙AIoT与数字孪生收入2.87亿元, yoy+278%; AI应用产品及Agent收入1.08亿元, yoy+41%; AI平台及服务收入1.82亿元, yoy+102%。1)云智能持续领跑华为云生态:公司华为云生态份额保持第一, 累计销售业绩突破百亿元; 构建“卖云–云服务–AI”的服务体系和能力, 是华为云转型服务CTSP能力标签认证最多的伙伴; 此外, 公司算力持续升级, 结合华为云 CloudMatrix384超节点等基础设施升级, 积极参与算力中心建设, 在西安、咸阳、武汉、北京、宿州、贵安等地运营超1000P算力, 夯实 AI 原生数智底座。2)AI+鸿蒙生态持续推进:作为鸿蒙生态的核心共建者, 中软国际以KaihongOS与KaihongOS Meta为核心, 加速打造AI+鸿蒙的解决方案新范式。在技术方面, 公司联合深开鸿发布全球首款分布式机器人操作系统M-Robots OS,并在OpenHarmony社区主仓代码贡献量超560万行, 南向/北向生态持续推进。3)AI产品升级推新+合作场景裂变:公司以全场景 AI 战略发布 AI-R1 端到端全栈系列产品, 升级JointPilot灵析平台、自研大模型驱动的NL2SQL解决方案, 深耕金融、电力、政务、制造等重点行业, 推动 AI 应用及智能体在各领域落地。4)AI平台及服务高速发展:公司升级模型工场2.0, 覆盖昇腾算子开发、模型迁移、训练微调、数据集治理及智能体开发的全场景 AI服务能力, 与华为昇腾展开深度协同,在钢铁制造、智能汽车、医药制造等领域均成功落地; 此外,公司全力打造AI原生ERP解决方案,推出扬帆R/7企业核心经营系统电力行业发行版, 已成功上架华为云商店。
基石业务稳中向好, AI赋能自身/客户发展。1)公司持续加大AI人才的储备及供应, 同时积极拓展央国企、优化客户结构:在中石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核等客户取得新进展。2)公司内部管理和运营全方位拥抱AI:研发活动中, 编码场景人均日代码行从190行提升到300+, AI代码生成占比达55%, 采纳率20-30%, 测试提效20%; AI招聘中, 在人均简历入库量、招聘发起流程量来看提效20%,面试和入职周期时间缩短近30%; AI办公中, 会议纪要智能体已覆盖线上会议, 生成纪要的平均采纳率83.8%, 效率提升59.7%。3)海外方面, 公司稳步推进海外战略, 深度协同华为“技术共生+生态共赢”模式, 实现自研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推广增益, 累计中国香港、中东、东南亚、非洲共9个标杆项目案例。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展望未来,伴随AI+云&算力+鸿蒙+ERP业务逐步推进,预计公司2025全年全场景AI业务营收有望实现翻倍增长。我们维持对中软国际25-27年净利润6.4/7.5/8.7亿元预测,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IT服务行业竞争加剧;AI及云智能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等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海外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XX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海外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