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调研| AIDC供电核心逻辑是什么,应该重点关注什么环节?(附股)

2025-08-28 21:08

(来源:京城夜读)

AI电源的本质逻辑是什么?

无论是MGMT开始向NV批量供货、还是各种公司HVDC进展传言,还是SST等下一代电源技术,背后脉络极为清晰,即机柜功率的不断提高催生电源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给了国内公司越来越多的机会。我们认为,HVDC这条线上ASIC公司(Meta、谷歌、微软、AWS)等放量可能较英伟达更早,对应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可能更早释放。重点关注HVDC主机、PSU模块、DCDC模块、半固态开关等环节。

供电方案的演化带来设备哪些变化?

OCP(开源计算计划)是四大CSP厂商合作成立的组织,先后发展了ORV1~ORV3若干供电架构。为应对AI服务器的需求,Meta又在ORV3基础上提出了HPRV1~V4等若干架构。逐渐实现了:

机柜功率等级:12.6kW→20kW→93.5kW→190kW→300kW→800kW

电源输出电压:12V→50V→±400V(800V)

PSU模块功率:700W→3.3kW→5.5kW→12kW→30kW

备电形式:外置铅酸→内置BBU

超级电容:成为标配

Meta联合微软提出Mt.Diablo方案,通过±400VHVDC直接进柜、液冷母线、sidecarPSU、BBU、CBU全集成方式,一举将单机柜功率提升至800kW+级别。

节奏上看,ASIC±400V方案放量早于英伟达800V方案

谷歌24年10月首次公开±400V技术概念,计划于2026年Q3开始部署,MetaPrometheus项目将于2026Q1开始部署,均有望使用±400VHVDC方案(即Diablo400)。而英伟达800VHVDC方案主要将与RubinUltra芯片进行适配,放量可能要到2027年。SST则可能更晚。

2025年四大云厂合计资本开支有望超过3000亿美元,尽管仍采购了大量GPU,但后续算力竞争进入GPU+ASIC双轨时代较为明确。英伟达优势主要在CUDA+NVLink生态,而ASIC阵营优势主要在更好的规模化经济性,推理成本低30%-40%。

产业链趋势是什么?

目前国内先发企业(MGMT、OLT等)通过PSU切入海外AIDC供应链,同时,头部企业也正在向一次电源(HVDC、UPS等)和三次电源(DCDC等)切入,力求完成全覆盖。

哪些投资方向较为明确?

HVDC主机:产业链最明确方向,500kV以上级别机柜必须采用,麦格米特禾望电气中恒电气科华数据阳光电源盛弘股份

BBU:ORV2以上版本机柜与PSU均为1:1配置,AI服务器必备,蔚蓝锂芯、麦格米特等

DCDC:HVDC实现800V直入机柜,必须增设800V→50VDCDC环节,麦格米特、欧陆通新雷能等。

超级电容:ORV2版本开始即提出超容进柜,江海股份等。

半固态/全固态开关:直流无过零点开断困难,电力电子固态开关有望推广,良信股份等。

此外,在HVDC放量前,PSU功率提升也是确定路径,且具备“通胀效应”,麦格米特、欧陆通、中国长城等。

SST将采用高频变压器取代工频变压器,高频磁材等

示:以上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