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当AI遇上“甄嬛”:通信ETF(515880)的逆袭逻辑

2025-08-28 15:43

(来源:ETF万亿指数)

如果说AI圈也有“后宫争斗”,那么英伟达大概是那位稳坐C位的“皇上”,而光模块、服务器、铜连接这些算力硬件,就是暗中发力、逐渐上位的“甄嬛”。

8月28日,通信ETF(515880)低开高走,大涨9.33%,这出戏,可不是偶然。

数据来源:Go-Goal 数据来源:Go-Goal

一、英伟达财报:“皇上”一发话,后宫全震动

当地时间8月27日,英伟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第二财季营收467亿美元,同比增长56%,超出市场预期。更重要的是,它再次确认了一个趋势:AI算力需求远未见顶。

虽然大众还在苦等Llama 4或GPT-5,但企业和云厂商早已“用钱投票”。高盛调研显示,硅谷对AI应用率极其乐观,预计2026年将迎来爆发。训练端或许偶有延迟,但推理和应用端正在狂飙。这意味着,算力基建的订单只会多,不会少。

二、光模块:“甄嬛”的逆袭,不只是运气

光模块虽只占数据中心成本的5%,却是AI算力传输的“神经末梢”。没有它,再强的芯片也只是孤岛。

通信ETF(515880)之所以被资金青睐,正是因为它高度聚焦于算力硬件:光模块、服务器、铜连接、光纤等占比超70%。换句话说,它几乎就是一只“隐形”的算力ETF。

而海外云厂商的资本开支仍在加速。Meta、微软、谷歌、亚马逊四大巨头预计2025年资本开支合计将超319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30%。这些钱,最终会流向服务器、光模块、交换机……也就是通信ETF的重仓领域。

三、政策加持:国家喊你“搞算力”了

如果说市场是“自发行为”,那政策就是“官方盖章”。国务院近期印发《“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明确提出: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优化国家智算布局;

推进“东数西算”,加大算力网络建设;

到2027年,智能终端普及率超70%。

这意味着,通信产业链从光模块到光纤、从基站到物联网终端,都将迎来新一轮需求爆发。运营商、设备商、零部件厂商,一个都少不了。

四、资金逻辑:聪明钱早已“用脚投票”

通信ETF(515880)规模突破70亿元,近10日净流入超16亿元。这说明什么?

市场共识形成:AI不再是故事,而是实打实的业绩驱动;

硬件先行:无论模型怎么卷,底层硬件永远吃红利;

避高就低:相比估值高企的芯片股,通信硬件仍具性价比。

综上,与其追逐“纯元”,不如拥抱“甄嬛”

市场上没有纯粹的光模块ETF,但通信ETF(515880)却用最接近的姿势,接住了这波AI基建的红利。英伟达是皇上的话,通信链就是那位暗中布局、终成大器的甄嬛。

如果你相信AI不止于模型,更在于算力,那么通信ETF的大涨,才是刚刚好。

注:本文数据来源:Go-Goal,ETF查一查、市场公开资料、仅做研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