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7 22:31
瑞丰银行2025中报
贷款结构优化调整,净息差环比持平
事件:瑞丰银行披露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3.91%,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比增长5.59%。2025Q2末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分别为0.98%、340.3%,较上季度末分别提升1bp、提升14.2pc。
1、业绩表现:净息差环比持平
25H1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91%、5.59%,分别较25Q1增速下降1.2pc、下降1.1pc,其中净息差同比降幅收窄、信用成本下降对业绩形成正向贡献。
1)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3.44%,较25Q1增速提升0.8pc,25H1净息差为1.46%,较24A下降4bp(其中25Q1环比下降4bp、25Q2环比持平),息差同比降幅呈现收敛趋势,主要得益于负债端成本改善。
A、资产端:25H1生息资产、贷款收益率分别为3.27%、3.79%,分别较24A下降27bp、下降44bp。其中企业贷款、个人贷款分别下降43bp、下降54bp至3.83%、4.17%,此外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率仅下降3bp至2.65%,对生息资产收益率形成支撑。
B、负债端:25H1计息负债、存款成本率分别为1.93%、1.94%,分别较24A下降23bp、下降26bp,其中企业存款、个人存款分别下降38bp、下降22bp至1.48%、2.13%,随着负债成本管理措施的落地见效,瑞丰银行存款付息成本显著改善,有效对冲资产收益率下行影响。
2)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减少1.1%,较25Q1增速下降8pc,其中投资收益(占其他非息收入的96.8%),同比增长14.9%,主要系处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OCI账户)的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增加。
3)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6.51%,其中贷款减值损失同比增加0.65%,而债权投资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减值损失计提金额同比减少38.48%。
2、资产负债:贷款结构优化
1)资产:25Q2末资产总额2301亿元,贷款总额13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4%、增长10.3%,较25Q1下降1.7pc、下降1.4pc。25H1贷款净增加32亿元,其中企业贷款、个人贷款分别增加63亿元、增加5亿元,瑞丰银行持续优化贷款结构,压降低收益率资产,上半年票据压降36亿元,对贷款总量形成拖累。
2)负债:25Q2末存款总额1697亿元,同比增长6.6%,较25Q1下降7.2pc。25H1存款净增加70亿元,主要由个人定期存款(+121亿元)贡献,25Q2末定期存款占比73.98%,较上年末提升7.6pc,存款定期化压力仍较大。
3、资产质量:个人贷款仍承压
1)25Q2末不良率、关注率分别为0.98%、1.61%,较上季度末提升1bp、提升7bp。前瞻指标方面,25Q2末逾期率(1.94%)较上年末提升25bp。风险抵补能力方面,25Q2末拨备覆盖率、拨贷比分别为340.28%、3.34%,分别较上季度末提升14pc、提升17bp。
A、企业贷款不良率0.38%,较上年末下降5bp,企业不良贷款余额减少0.1亿元,细分行业数据来看,主要源于制造业不良率(0.41%)下降4bp、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不良率(0.05%)下降6bp。
B、个人贷款不良率1.85%,较上年末提升9bp,个人不良贷款余额增加0.6亿元,或主要源于小微领域资产质量波动。
2)25H1不良生成率(加回核销口径)为0.53%,较24A下降2bp,其中核销转出规模3.0亿元(24H1为2.6亿元),25H1信用成本为1.21%,同比下降25bp。
投资建议:中长期来看,瑞丰银行所处地区贷款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瑞丰银行自身市占率有提升空间,同时随着资产质量稳步改善,也有望打开利润释放空间,业绩表现或将持续领先同业,预计2025年营收、利润增速分别为9.98%、8.2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消费复苏不及预期;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
报告作者:
马婷婷 S0680519040001 matingting@gszq.com
陈惠琴 S0680524010001 chenhuiqin@gszq.com
// 2025
”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5年8月27日发布的报告《瑞丰银行:贷款结构优化调整,净息差环比持平》,具体内容详见相关报告。
【国盛金融团队:马婷婷、陈惠琴、朱广越】
特别声明
投资评级说明: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石墨文档等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金融组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金融组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