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背靠宁德时代,纳百川冲击创业板上会

2025-08-28 13:14

(来源:储能早知道)

   编者按:这家热系统制造商正凭借其在储能领域的突破性增长,吸引资本市场的目光。

  深交所官网显示,上市审核委员会于8月28日审议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创业板IPO申请,公司能否获得上市委“放行”,答案也将揭晓。

  公开资料显示,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百川”)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热管理系统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三大领域。

  从燃油车热管理到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纳百川已构建起技术、客户、产能协同的竞争优势。此次冲刺创业板,公司有望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进一步扩大产能、深化研发,在新能源热管理千亿赛道中持续巩固领先地位。

01 行业领先地位

  纳百川是行业内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之一。公司创建于2007年,但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力,早在2011年就开始前瞻性布局新能源电池热管理业务。

  2012年至2015年间,公司与行业巨头宁德时代携手展开深度合作研发。2016年,公司产品成功配套应用于上汽大众的首款新能源汽车,实现了规模化落地。

  目前,纳百川已构建起成熟完备的业务体系,发展成为能够提供多元化热管理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根据其电池液冷板可装配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测算,2024年市场份额达到约12.16%,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02 储能业务:第二增长曲线

  纳百川的储能业务发展令人瞩目。公司储能领域收入从2022年的0.36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3.37亿元。

  储能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61%大幅提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0.19%。这意味着储能业务已成为公司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

  储能业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行业趋势的推动。在“双碳”战略推动下,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扩张。

  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

03 技术实力构建竞争壁垒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纳百川在新能源热管理技术领域深耕多年。公司构建了覆盖控温、轻量化、智能化生产的核心技术体系。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20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183项。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2年至2025年3月,研发费用达1.42亿元。

  在核心技术应用上,公司热仿真与流体仿真技术实现关键突破:可将产品温差精准控制在3-5℃,流阻偏差稳定在5%以内,显著优于行业15%的平均水平。

  公司还牵头制定了《车用动力电池液冷板技术条件》行业标准,进一步巩固了在细分领域的技术引领地位。

04 客户资源优质丰富

  纳百川与多家国内外知名动力电池制造商和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作为宁德时代的战略供应商,公司产品配套供应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吉利、广汽、奔驰、大众、赛力斯等多家主流汽车品牌。

  在动力电池领域,纳百川同样深度链接头部企业,服务于中创新航、孚能科技亿纬锂能等国内TOP10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其客户网络覆盖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超过70%的份额,牢固占据产业核心环节。

  报告期内,宁德时代一直为纳百川第一大客户,公司直接销售及通过电池箱体厂等配件商间接向宁德时代供应产品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53.73%、48.94%、48.21%、44.39%。

05 业绩持续高增长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从10.08亿元稳步攀升至14.08亿元,两年复合增长率达18.17%。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增速进一步加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9.5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91.38万元,同比增幅77.85%。

  核心产品电池液冷板表现尤为亮眼,近三年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5.09%,销量增长31.90%。

  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17.37亿元,同比增20.8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9.72%;扣非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14.05%。

06 募投项目解决产能瓶颈

  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需求持续释放,纳百川现有产能已难以满足订单增长需求。因此,公司拟募集资金7.29亿元,主要投向两大方向。

  一是“纳百川(滁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项目(一期)”,总投资5.79亿元;二是补充流动资金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股书上会稿中,纳百川对公司IPO的募投项目进行了缩减,募投金额也随之缩水1亿元,最新拟募资金额7.29亿元。公司取消了原定募投项目中的纳百川(泰顺)新能源有限公司泰顺生产基地扩产项目。

  待滁州水冷板项目投产后将显著提升电池液冷板产能,直接缓解现有产能压力;同时,滁州基地贴近宁德时代等核心客户,可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市场响应效率。

---

  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及我国“双碳”战略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行业迎来高速发展,带动电池热管理需求持续攀升。

  预计2025年国内动力电池液冷板市场规模将达96亿元,较2022年增长104.26%。储能液冷市场规模也将达到74亿元。

  借助资本市场力量,纳百川有望在新能源热管理千亿赛道中持续巩固领先地位。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与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公司业绩增长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有望成长为全球热管理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