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贵阳高新区 点燃“数字引擎” 释放澎湃动能

2025-08-28 00:14

转自:贵州日报

◀贵阳高新区一隅。

▶贵阳高新区大数据广场。

◀贵州科学城一景。

在大数据企业拔节生长、数字化应用场景“遍地开花”的当下,贵阳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数字经济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贵阳高新区聚焦“两主一特”和软服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持续加速,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创新动能澎湃。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贵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展现出无限活力与广阔前景。

1

因“数”成势 构建产业生态

在贵阳高新区,贵州北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群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研发团队正在加快优化“时空AI数智底座”算法。这家由青年“贵漂”创业者崔亮创立的企业,依托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机遇,十年间成长为国内时空物联领域的领航者,拥有20余项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并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其自主研发的IoTMap时空引擎平台、低空遥感网等技术已应用于智慧安防等领域,公司业务覆盖全国20余省份。

北斗空间的快速发展,是贵阳高新区数字经济活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以“两主一特”和软件服务业为重点,依托贵州科学城,加速集聚数字经济资源,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起完善的数字产业生态。

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入选2025年全球数字农业品牌企业;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贵州电子商务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码贵州”项目获评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项目;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七度跻身“中国互联网百强”,其“39AI全科医生”成为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的医学大模型……这些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硬核”成果,共同印证了贵阳高新区在数字技术创新上的坚实实力,也生动展现了该区数字经济产业“百花齐放、聚链成群”的蓬勃态势。

产业集聚的深层动力,源于贵州科学城业界共治理事会大数据行业委员会的生态协同作用。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和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通过组织行业交流、资源共享与技术攻关,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在该委员会日前发起的“基于DeepSeek等大模型底座的垂直领域商业化研讨”交流活动上,企业与科研机构就数据安全、场景适配等展开深入探讨,进一步释放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商业潜力。

“业界共治推动技术、数据与场景高效匹配。未来,我们将聚焦标准制定、数据治理和场景落地,构建‘以场景聚数据、以数据育产业’的良性生态,助力各类企业共同成长。”委员会发起单位代表谢真强说。

2

借“数”转型 释放产业动能

前不久,贵州省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拟确定单项示范名单》,贵阳高新区凭借在“智改数转”领域的突出成效成功入选。

近年来,贵阳高新区以“数实融合”为主线,加速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作为汽车电子领域领军企业,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智能化贯穿生产全流程。

在雅光电子智能仓库中,机器人通过地面二维码实现精确定位与导航链联动,结合“三码合一”系统,物料定位准确率达99%,拣选时间压缩70%,人工误差大幅降低。其二极管全自动生产车间依托物联网构建数据闭环,设备每8秒采集运行数据,实时监控质量,二极管产线每分钟下线近350件,产量提升58%,优品率跃升33%。

从仓储到生产,从硬件升级到系统重构,雅光电子的智能化实践,正是贵阳高新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例证。

如今,推进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的场景在贵阳高新区比比皆是。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三代自动化生产线升级,将棕床垫生产合格率提升至100%,并基于客户数据定制个性化产品;贵阳顺络迅达有限公司打造智能工厂一体化系统,高频绕线电感生产效率提高30%,跻身国内行业前列;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为中药提取打造了一套“全封闭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参数实时监控与自动调节,使水电气利用率提升10.4%,生产成本降低10%……

作为全省大数据发展的核心区与主战场之一,贵阳高新区将智能制造作为工业转型的突破口,通过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诊断评估,联合服务商定制解决方案,并提供政策、技术与资金支持。同时,依托贵州工业云平台,推动企业接入智能“大脑”与云服务,撬动传统产业升级。截至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率超过80%。

3

以“数”谋远 布局未来赛道

“小儿手足口病如何护理?”“需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做好皮肤护理……”针对记者提问,“39AI全科医生”在详细了解症状后,迅速给出了专业建议。

“39AI全科医生”由贵阳高新区企业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医疗健康产品。该平台依托深度学习算法,结合企业20余年的互联网医疗结构化数据,构建起覆盖多学科的智能诊疗系统,提供类似“全科医生”的AI服务。

据朗玛信息总裁助理李笑凡介绍,最新升级的“39AI医生大脑”具备“慢思考”能力,可对症状、病史、检查结果等进行多维度交叉验证与逻辑关联分析,显著降低误诊风险。目前该系统已覆盖贵阳市187家基层医疗机构,为1651名医生提供账号支持,辅助诊疗超过43万次。

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中,贵阳高新区企业贵州华泰智远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研发的 “无飞手”无人机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贵州省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的试点项目中,华泰智远这一产品于今年2月投入使用。其中,在3月3日,成功协助打火队伍完成一次早期火情的快速处置,有效避免了火情扩大。

华泰智远副总经理陈寅表示,针对传统无人机在森林防灭火工作中依赖专业飞手、响应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等难题,公司运用数字孪生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算法,让无人机实现“无飞手化作业”。无人机在巡察时能自主研判火情,自动完成减速、下降、盘旋等动作,并实时回传数据,实现“广覆盖+高精度”的立体防控。

从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到森林防护的数字孪生智能巡察,一批批高端化、智能化的未来产业正在贵阳高新区快速崛起。

下一步,贵阳高新区将积极申创中国软件名园,聚焦新兴产业平台、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围绕数据标注产业生态建设,全力打造具有高新特色的数据标注产业集聚区,为贵阳高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

■亮点点击

数据标注师为AI“点睛”

走进位于贵阳高新区的贵州鼎联数据有限公司数据标注基地,数据标注师陈霞正专注地为自动驾驶场景作数据标注,她的指尖在鼠标上轻盈游走,为自动驾驶场景里的车辆、行人、信号灯等一一勾勒轮廓。

这些由陈霞指尖催生的线条,在屏幕上渐渐织成一张细密的“数据图谱”,不仅构建出清晰的场景边界,更成为连接原始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之间的关键桥梁。

作为一家2023年成立的互联网数据服务企业,鼎联数据致力于构建数据要素标准体系,为智慧出行、智慧教育、新零售等领域提供AI数据标注与审核服务。

“数据标注,常被比喻为‘给AI当老师’,通过分类、画框、注释、质检等环节,将原始图像、语音、文本转化为机器可读的结构化信息,构成AI模型训练的‘知识图谱’。”鼎联数据项目总监李元旭表示,数据标注对于提升数据供给质量、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数据标注最基本的就是画框,比如检测目标是车,数据标注师就需要把一张图上的所有车都标出来,画框要完全卡住车的外接矩形,框得不准确机器就可能‘学坏’,从而影响驾驶安全。”李元旭补充说道,数据标注师就是无人驾驶车的“眼睛”,需要对行车记录仪拍摄的大量图片进行细致处理,标注出道路上的障碍物、车道线、行人等信息。这些经过标注后的数据将返回给企业,用于训练自动驾驶模型,使自动驾驶技术更加安全可靠。

没有高质量的数据,就没有AI的快速发展。为提升数据生产的效率与质量,鼎联数据打造了行业领先的“一站式AI数据生产与管理平台”,借助智能预标注与自动化质检算法,实现从数据采集、标注到交付的全流程服务,大幅降低了处理成本,确保输出数据满足大模型训练的高标准要求。此外,鼎联数据还构建了覆盖项目发包、培训、生产、结算的一体化灵活用工平台,可为车载导航、自动驾驶、智慧教育、新零售及AI大模型提供数据采集、数据标注、分析处理、质量核验等数据标注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汇聚约10万用户。

“今年初,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对数据标注这一新兴产业进行系统谋划,这为我们的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李元旭表示,鼎联数据将探索建设“数据标注产业园”,在中药材、茶两个领域探索建立贵州中药材高质量数据集与贵州茶高质量数据集,为中药材与茶产业提供从育苗种植到终端销售的全过程服务,助力贵州中药材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轩禹/文

■贵阳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图

图①: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图②: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研发的U300智能果园喷雾车。

(《贵阳高新区 点燃“数字引擎” 释放澎湃动能》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