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险资入市的“阳谋”:去年看懂的都发了

2025-08-27 22:36

(来源:藏金洞)

洞主江湖说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但值得你去探索和反思。

亲爱的藏金洞友们:

我有个专买银行股的朋友老张,从去年 9 月行情爆发后,在饭局上已经不是“扬眉吐气”那么简单了,简直快被捧上神坛了。

为啥?

因为那帮最聪明的“大鳄”——保险公司,今年的动作已经不是“猛”和“狠”能形容的了,简直是“疯”!

我跟老张说:“你真的是运气好,你那点仓位,跟人家比就是毛毛雨。你知道吗?

到今年8月份,险资对银行股的举牌就干了10多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香港!

光是8月,平安两周之内就连续增持了农行和邮储的H股!这频率,简直是机关枪扫射!”

#洞见 #险资 #资产配置 #银行股 #价值投资

老张听得两眼放光:“乖乖,这是什么打法?”

你看,当普通人还在为A股的三千点纠结时,资本的巨轮早已鸣笛起航,驶向了更广阔的“价值洼地”。

这背后,已经不是简单的“资产配置”,而是一场叠加了会计准则、跨境套利和宏观预期的立体化战争。

狂潮再起:从A股到H股的“大迁徙”

回顾历史,险资对银行股的爱,由来已久,但打法却在悄然进化。

2015年,“万能险”野蛮生长,险资手握重金,加上监管把权益投资上限从25%提高到30%,于是发动了第一次密集冲锋。

那时的战场,主要还在A股,银行股因其盈利稳健、牌照稀缺而备受青睐。

2020年,疫情叠加“资产荒”,监管又把权益投资上限放宽到45%。

险资们发现,港股的银行股简直是“价值洼地”,平均股息率高达5%-7%,农行H股更是高达7.0%!

于是,国寿二次举牌农行H股,开启了南下的序幕。

到了2024年,画风又变了。A股的无锡银行杭州银行被举牌的同时,更多的险资把目光投向了估值更低、举牌成本更低的港股银行。

而今年,2025年,则彻底演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迁徙”,主战场已经全面转向了香港!

数据不会骗人。

今年以来,险资对银行股的举牌中,有90%都发生在港股市场!

平安人寿把招商银行H股买到了持股超15%,8月7日增持邮储银行H股,8月18日平安资管又加仓农业银行H股;

弘康人寿更是把郑州银行H股的持股比例从15.27%一口气买到了20.10%!

瑞众人寿、新华人寿也纷纷下场,分别举牌了中信银行H股和杭州银行A股。

为什么如此疯狂地涌向H股?

三个字:太香了!

  1. 股息更高

    :同一个爹妈生的,待遇却不一样。比如农业银行,H股的股息率能到7.0%,A股才5.8%。

  2. 税收优惠

    :只要持股满12个月,股息收入能免缴企业所得税。这是国家给长线资金的“大红包”。

  3. 成本更低

    :H股的盘子相对小,用更少的钱就能达到举牌线(占H股股本5%即可),四两拨千斤。

你看看这个数字就明白了: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跌到了可怜的1.78%。

而H股银行股,就像一个遍地是黄金的价值洼地,正敞开怀抱。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投资,这是战略级的资产转移。

规则之变:“利差不够,股票来凑”

光便宜还不够,险资之所以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大举买入权益资产,还得感谢一个“神助攻”——新的会计准则(IFRS9)。

这玩意儿,简直是为险资量身定做的“秘密武器”。

怎么说呢?

以前,保险公司买股票,最头疼的就是股价波动。

今天涨明天跌,利润表就像坐过山车,年底没法跟股东交代。

但新的会计准则给他们开了一个“后门”。

他们可以把像银行股这种以收取股息为目的的长期投资,放到一个叫“FVOCI”的科目里。

说人话就是,这部分股票的日常涨跌,不影响我的利润表!

只有每年收到的白花花的现金分红,才会计入当期利润。

这一下,就等于给险资穿上了一件“金钟罩铁布衫”。

他们可以忽略短期的股价波动,心安理得地当一个“包租公”,每年坐等收租(股息)。

“利差不够,股票来凑”,这句行话,就是当下最真实的写照。

藏宝图4.0:猎杀范围正在扩大

好了,洞友们,现在逻辑链条已经非常完整了。

险资的“藏宝图”也已经升级到了4.0版本。

他们的猎杀范围,正在从我们熟知的领域,向更深处蔓延。

他们的打法,是一套精密的“组合拳”:

首先,是“静态高股息”的重装部队。

这是主力,专门配置那些当前股息率就很高的大型银行、水电、运营商。

工行、建行、邮储、农行,都是他们的重点目标。

这部分资产,是压舱石,是基本盘,保证了组合的稳定现金流。

其次,是“动态高股息”的特种部队。

这部分仓位,会去精选那些分红比例还有提升空间的消费、制造板块,甚至连港股的煤炭、油气、港口这些周期股,因为估值被打到了地板上,也进入了他们的狩猎范围。

而最新的动向是,他们的触角已经开始伸向两个新领域:

  1. 优质区域性银行

    :比如苏州银行、常熟农商行这类,股权分散、资产质量扎实,是下一个可能被“围猎”的目标。

  2. 保险同业股

    :自己人也买!比如平安举牌太保H股。这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我们自己最懂这个行业的价值,现在就是地板价,不买等何时?

鲁迅先生曾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投资的江湖里,险资正在走出一条全新的路。

这波举牌潮,已经从过去的周期性行为,演变成了一场深刻的、长期的战略配置。

这是监管引导、资产荒压力和新会计准则三股力量汇合在一起,共同催生的一场资产配置的深刻变革。

我预判,这个趋势至少还会持续两到三年,而且标的会越来越多样化。

当然,世界上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最大的风险,在于宏观经济。

如果经济超预期下滑,银行的资产质量恶化,那么所谓的“高股息”也将成为无源之水。

但无论如何,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寻找确定性,本身就是最大的智慧。

险资用万亿资金告诉我们:与其在迷雾中追逐虚无缥缈的风口,不如回归常识,拥抱那些能持续为你创造现金流的核心资产。

这,或许才是穿越迷雾的唯一灯塔。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