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7 17:14
共3365字|建议阅读时间 4分钟
文 | 东夷观海
中国石油上半年“高位业绩”通过半年报发布,透过一串串大数据,洞悉其背后业务结构变化,战略转型与绿色发展亮点纷呈。
新能源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聚焦新能源业务高达70%的发电量增速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深感能源央企航母的与时俱进大手笔。
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此次半年报开篇,“新能源新材料新业务快速发展,经营业绩好于预期”之语,彰显创新驱动为引擎的战略转型已初见成效。
在半年报业绩回顾中,中国石油用了“油气产量持续增长,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概念来诠释,充分说明新能源业务已与其板块之首“油气与新能源子集团”定位的契合。
在其公司官网中,对半年报中新能源业务的描述是:“公司不断完善新能源业务布局,加快推进塔里木上库光伏、青海格尔木风电、吉林昂格风电等重点项目建设,风光发电量同比增长70.0%;全产业链协同推进CCUS业务,注入二氧化碳130.5万吨。油气新能源业务实现经营利润856.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半年报中,对“科技创新赋能发展,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表述为:“强化创新引领,把创新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油气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构建“第三增长曲线”;聚焦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实施“数智石油”战略举措,推进数智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产业数智化与数智产业化协同发展,实现全产业链效率效能持续提升。”
由此想到笔者2022年荣获中国石油新闻奖一等奖的《大格局看三桶油!20年架构调整,如今走到了这一步》一文中,曾就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的逻辑性转变做了前瞻性的预测。
今日看来,那时的判断还是符合逻辑:“2021年4月8日,中国石油召开总部组织体系优化调整部署动员会,全面启动总部组织体系优化调整:业务架构原有五大业务板块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销售业务、天然气与管道、国际业务,新调整为四大业务板块: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
业内高度关注的是:油气与新能源并举,国际板块并入,作为四大业务板块之首;炼化销售合并,增加新材料;将资本和金融独立为业务板块,强调其重要性。对应四大业务板块,成立四个子集团:新能源油气子集团,炼化销售新材料子集团;支持和服务子集团,包括中油工程、规划总院、共享运营公司等;金融资本子集团,包括中油资本等金融企业。”
4年过去,中国石油始终在与时俱进发展战略逻辑之上一路前行,在致力于主业油气勘探开发的同时,将新能源并行,国际一流综合性能源公司架构日益完善,“国际能源巨头”概念与现实终于汇合在这一天。
强大逻辑下的一路上行
此次中国石油半年报,联想其多年来的战略思维,除却油气主业的“第一增长曲线”外,“第二增长曲线”与“第三增长曲线”的提出,让业内为之一振。
何为第一增长曲线?
作为石油天然气为核心的能源央企,为国家经济引擎加油的石油天然气主业,当然是压倒一切的要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业长青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目标的推进,中国石油主动顺应能源转型大势,大力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培育CCUS产业链,完善以地热、氢能、风光电和CCUS等“五大工程”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布局,“油气热电氢”总体布局基本形成,让“基业长青”的“第一增长曲线”浓重上扬同时,积极向“第二增长曲线”的新能源时代递进,并描绘了未来的清洁化、智能化综合能源的“第三增长曲线”。
上半年报中称,通过加快推进塔里木上库光伏、青海格尔木风电、吉林昂格风电等重点项目建设,中国石油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机规模1024万千瓦;风光发电量36.9亿千瓦时,对外供电量19.2亿千瓦时,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7倍和2.0倍;CCUS注入二氧化碳超130万吨,产油超30万吨……已经踏在步入“第二增长曲线”的攀升锚定目标之上。
中国现代石油史已过百年,创新引领始终是第一发展战略。时至当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并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构建“第三增长曲线”成为现实。
在中国石油发展战略大格局下,新能源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对于破解发展制约、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油战略版图之上,“新”字当先,“第二增长曲线”呼之欲出。在此顶层设计中,正在因地制宜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炼化节能提效和清洁替代,积极培育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绿色低碳转型是国际能源企业当下本色。中国石油作为清洁低碳能源先行者,已经大步走向““第二增长曲线”之路。
翻开中石油半年报,从新疆百万千瓦级光伏电站、吉林大型集中式风电、北京中深层地热供暖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到打造“京津冀清洁供暖示范区”,构筑“曹妃甸千万平地热供暖基地”等一批示范工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下降。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一批新能源机构的成立,围绕智慧能源、储能、氢能、热能、风能、光能六大领域,正在高速开拓新局。
半年报中说,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增资入股国网新源公司,在电网升级改造、跨省区交易、绿电直供、虚拟电厂等方面与国家电网深化战略合作;蓝海(南通)新材料中试基地启动建设,吉林石化至吉林油田CO2输送管道开工建设,塔里木二期乙烯打造“零碳园区”,铝基负极锂离子电池实现量产。中国石油已将氢能业务列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充分发挥资源、技术和上下游一体化等优势,科学有序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目前高纯氢产能8100吨/年。
“第二增长曲线”前景如何?
半年报发布时,中国石油称,新能源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对于破解发展制约、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油气热电氢”总体布局基本形成。上半年,公司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机规模1024万千瓦,风光发电量和对外供电量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7倍和2.0倍,
注重增强“新”力量,因地制宜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石油大力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炼化节能提效和清洁替代,积极培育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近年来,中国石油致力于成为清洁低碳能源贡献者,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部署,坚定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努力提升电气化率,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提效改造,一系列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下降。成立了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围绕智慧能源、储能、氢能、热能、风能、光能六大领域,统筹培养科技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
中国石油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国石油将持续加大油区及周边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化发展风光发电等清洁电力业务,积极争取牵头建设新能源大基地,提速发展地热业务,稳妥有序发展氢能业务,全面构建清洁高效的绿色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和消费体系,推动由油气公司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变
放眼未来,中国石油将密切跟踪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同时,将持续加大油区及周边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化发展风光发电等清洁电力业务,积极争取牵头建设新能源大基地,提速发展地热业务,稳妥有序发展氢能业务,全面构建清洁高效的绿色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和消费体系,推动由油气公司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变。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中国石油油气主业的“第一增长曲线”已近高峰,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二增长曲线”日渐成熟,以智慧能源为代表的“第三增长曲线”正在酝酿,且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