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国家电投、三峡、国网、中电建、中广核、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绿发、中核等超30起股权交易落地

2025-08-27 17:21

截至2025年8月份,仍有40余家央企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的预期。

截至2025年8月份,仍有40余家央企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的预期。

截至2025年8月份,仍有40余家央企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的预期。

截至2025年8月份,仍有40余家央企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的预期。

作者 / 赵佳齐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9月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并购六条”),旨在优化并购重组机制,推动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央企并购重组的重要政策指引。

“并购六条” 落地后,市场响应迅速且成效显著。据统计,2025年1月至7月,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方案超1000单,较2024年同期增长40%;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达133单,同比增幅高达170%。

尽管并购浪潮持续推进,但同业竞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据招商证券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8月,仍有40余家国资央企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的预期,这部分企业的资源整合与业务优化仍将是后续市场关注的重点方向。

在资产整合的大趋势下,新能源领域的动作尤为突出,具体体现在频繁的股权转让上。据索比光伏网基于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2025年初至,央国企背景的新能源公司已发生超30起股权转让案例。其中,国家电投、三峡能源两家的新能源股权转让频次最高,成为新能源领域资产优化配置的典型代表。

此外,还有国家能源集团、中广核、中核、国网、中国电建东方电气、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振华重工等企业,也均通过转让旗下新能源公司股权,加速自身资产结构优化进程。

国家电投资产优化全景

27家新能源股权出让+3起重大重组

作为电力央企中资产优化动作最频繁的主体,国家电投2024年至今持续推进资源整合。一方面,累计转让27家新能源控股公司股权,其中2025年已发起11起,控股公司覆盖湖南、河南、湖北、广东、新疆、四川、山东等多省份;另一方面2025年集中落地3起重大重组,通过“转让非核心资产+注入优质业务”的组合拳,进一步聚焦新能源核心赛道。

从股权转让规模看,2025年11家标的公司资产总计超32.6亿元,转让底价合计超10.4亿元,且标的多为联合控股模式,体现出国家电投对分散性新能源资产的梳理意图——通过剥离非核心或协同性较弱的股权,提升风电、光伏等优势领域的资源配置效率,为核心业务腾出发展空间,增强在新能源行业的整体实力。

在国家电投多起股权转让中,有两类标的特征鲜明。

例如,对国家电投集团通道风力发电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底价高达2.77 亿元。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注册资本1.82亿元,由国家电投集团(北京)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100%控股,核心业务涵盖风力发电、电力设备安装与运维、技术开发等,2024年11个月营收达9370.64万元,净利润1327.85万元,资产负债率70.5%,属于盈利稳定的成熟风电资产。

而另一种,木垒中平电新能源有限公司49%股权转让,则呈现“低底价战略持股结构调整”特点,此次转让底价仅1元。该公司股权转让前原由国家电投旗下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100%持股,交易后股权结构变更为国家电投持股51%、河南神火集团持股49%,通过引入产业伙伴,实现新能源项目的协同开发。

此外,2025年上半年,国家电投通过3起针对性重组,推动旗下上市平台业务“瘦身强体”,进一步聚焦清洁能源产业链关键环节:

电投产融:剥离金融业务,全面聚焦核能领域

4月10日,电投产融启动重大资产置换,拟置入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人寿合计持有的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置出所持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100%股权。交易完成后,电投产融将彻底剥离金融业务,专注于核电站建设、运营及管理,成为国家电投核能业务的核心上市平台,填补产业链中核能运营的核心布局空白。

远达环保:新增水电业务,拓展新能源一体化版图

4月16日,远达环保披露重组计划:拟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方式,向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湖南湘投国际投资、国家电投集团广西电力分别收购五凌电力63%股权、湘投国际37%股权、广西长洲水电开发64.93%股权,并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此次重组后,远达环保将新增水力发电及流域水电站新能源一体化开发运营业务,从传统环保业务向“环保 + 水电”双轮驱动转型,业务版图进一步拓展至清洁能源生产端。

电投能源:整合煤炭电力资产,强化煤电协同

5月5日,电投能源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白音华煤电有限公司100%股权,并视情况募集配套资金。此次收购将进一步整合煤炭与电力资源,提升煤电一体化运营效率,为新能源业务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支撑。

 看个广告休息一下吧 

截至2025年5月底,国家电投集团总装机容量达2.7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97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高达72.96%,已正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股权转让“瘦身”重大重组“强体”,国家电投密集的股权转让与重组动作,本质是能源市场变化、政策导向调整及自身战略转型的主动适配,通过完善清洁能源产业链布局,国家电投在清洁能源领域的规模优势与竞争力持续巩固。

三峡能源资产整合加速

4家新能源公司股权转让,剥离水电聚焦风光主业

除国家电投外,三峡集团也频繁转让新能源公司股权。旗下核心上市平台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能源”)于1月至7月间,集中对河南、云南、辽宁等地的4家新能源控股公司发起股权转让,标的公司资产总计超12亿元,转让底价合计超2.7亿元。详情如下:

此外,2月11日,中国三峡集团将所持长江电力9.79亿股股份(占总股本4%)无偿划转至长江环保集团。作为三峡集团旗下专注环保业务的平台,长江环保集团获得股权后,将进一步强化“水电+环保”的协同效应,而三峡集团则通过内部股权调整,实现旗下业务板块的专业化分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据悉,2024年三峡能源挂牌转让7家参控股水电公司股权及相关债权通过剥离水电领域的参控股资产,减少非核心业务分散的精力,三峡能源将资源集中投向风电、光伏为主业的新能源赛道。

事实上,除三峡集团与国家电投的密集动作外,更多能源及相关领域央国企正同步进行资产优化: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国华能源有限公司出让国华能源(唐山) 有限公司 20% 股权,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转让中广核新能源泸县有限公司90% 股权,中核集团旗下同方科技园有限公司更是全额出让上海翠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100% 股权……

此外,国网、中国电建、东方电气、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振华重工企业,也均通过转让旗下新能源公司股权,加速自身资产结构优化进程。

结束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