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7 18:33
(来源:动脉新医药)
8月26日夜间,复星医药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授予Sitala在除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及商业化FXS6837及含有该活性成分的产品的权利,包括人类、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Sitala将支付2500万美元不可退还的首付款,至多1.65亿美元的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款项,金额共计至多为1.9亿美元(约合13.6亿元)。此外,基于许可产品于许可区域的年度净销售额达成情况,由Sitala向复星医药产业依约支付至多4.8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款项,以及未来约定期内至多两位数百分比的特许权使用费。
同时,此次出海还具备一定的Newco性质——基于本次许可,复星医药产业(或其指定关联方)可以零对价获得价值500万美元的Sitala股份,全面摊薄后预计持股比例不超过10%。除另有约定外,复星医药产业可与Sitala就许可产品共同开展全球临床研究。
根据公告,截至2025年7月,复星医药现阶段针对该在研药品累计研发投入约为人民币1.20亿元(未经审计)。仅2500万美元(约合1.79亿元)不可退还的首付款,就已与过往累计研发投入拉平。综合首付款、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这款Ⅱ期小分子抑制剂将为复星医药带来超10亿元的净收入。
01.
Sitala:聚焦治疗神经退行性和炎症性疾病
FXS6837为复星医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抑制剂,适应症为免疫调节领域相关疾病,在中国境内处于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在澳大利亚处于I期临床。公告援引IQVIA MIDASTM数据称,2024年全球范围内用于治疗相关疾病的主要药品销售额合计约为38亿美元。
收购方Sitala成立于2021年5月,注册地为英国,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炎症及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生物技术企业。根据PitchBook分析平台,Sitala拥有多家欧美知名投资机构支持,包括Forbion(欧洲生命科学风投)、MaasInvest(荷兰家族投资基金)、OrbiMed(奥博资本)、Shake It Up Australia Foundation(澳大利亚帕金森病研究公益基金)。
其创始人、董事、CEO为Matthew Cooper为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在生命科学平台、炎症、自身免疫和传染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Cooper博士创立或共同创立了六家公司,包括Sitala、Inflazome(开发用于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炎症小体抑制剂)、Defensin Therapeutics、Cambridge Medical Innovations、Akubio等。
根据Sitala官网,公司主要方向为“Stop Harmful Inflammation and Get Better(阻止有害炎症并变得更好)”,聚焦治疗神经退行性和炎症性疾病。Sitala Bio目标是通过阻止有害炎症的发生和进展,提供阻断有害炎症的新药,治疗影响许多人的疾病症状和根本原因。
团队认为,人类免疫系统进化是为了应对导致疾病和死亡的感染。但随着当前人类寿命越来越长,免疫系统开始引发慢性(chronic)低度(low-grade)炎症,进而导致大脑和身体的炎症性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有证据指出,慢性炎症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出现和进展中起关键作用。大脑中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障碍会导致炎症分子的产生,从而阻止大脑中淀粉样蛋白等毒素的清除。
全身性疾病方面,体内有害炎症可导致全身肌肉骨骼、肺、肾、肠、皮肤、眼等的疾病。
据悉,慢性低度炎症(chronic low-grade inflammation)指慢性疾病的早期阶段,也是可干预的关键阶段。目前对于慢性病的干预手段大多聚焦在疾病发生后的调控,而随着主动健康观念的深入,对慢性病的干预正在向慢性低度炎症这一早期阶段转变和介入。
02.
复星医药:月内第二起免疫-炎症疾病创新药出海
月内两笔创新药出海,是复星医药“聚焦创新药品和高值器械”战略、“自研+BD”双轮驱动的价值兑现。
2025年上半年,受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续标及部分地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展等因素影响,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95.14 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制药业务实现收入139.01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5.29%。
但同期创新药品收入稳健增长,收入超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26%。代表产品包括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及曲妥珠单抗原液)、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等。
在治疗药物方面,复星医药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的4个创新药品共5项适应症于境内外获批、4个创新药品申报上市,57个仿制药品种于境内外获批。
报告期内,制药业务研发投入22.95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6.51%;其中,研发费用14.69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0.57%。
超10%营收的研发投入,间接反馈在其火热的BD中。
8月11日,复星医药产业授予Expedition Therapeutics其自主研发小分子口服DPP-1抑制剂XH-S004在全球(除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以外)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交易公开仅一周,FDA批准了全球首款DPP1抑制剂Brinsupri(brensocatib) 上市,针对中性粒细胞炎症,用于治疗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足以见这一靶点与作用机制实力。
月内两起交易存在不少相通之处,可一窥复星医药BD策略:
首先,交易管线均为免疫-炎症领域的小分子药,均已进入临床Ⅱ期(国内),具备初步人体试验数据。XH-S004潜在适应症包括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NCFB)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目前在中国分别进入Ⅱ期临床试验(NCFB)和Ib期临床试验(COPD),研发进展顺利。
其次,复星医药保留了中国市场权益,继续推进临床研究与上市进程。而交易方均为海外Biotech,合作全球临床开发。买下XH-S004的Expedition 成立于2024年,是一家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创新疗法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其核心管理团队由来自跨国药企、生物技术公司的药物研发、商业拓展等领域,董事长、CEO为Yi Larson(前联拓生物首席财务官),现有投资人包括若干具有丰富行业投资经验的美国知名投资机构。
再者,首付款可观,支付与议价机制呈现多元化趋势。Expedition将支付至多1.2亿美元不可退还的首付款(1700万美元)开发及监管里程碑付款、至多5.25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款项,以及约定的特许权使用费。与Sitala的合作则更进一步,除1.9亿美元首付款与开发及监管里程碑付款、4.8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款项,特许权使用费外,还增持了Sitala价值500万美元的股票。
出海“大年”下,中国创新药企话语权与议价能力逐步提升,资产价值正肉眼可见地得到兑现。与此同时,价值兑现呈现出以数据为核心的趋势——每推进一个阶段,资产价值呈几何级增长,尤其在进入Ⅱ期后的人体数据。
对于自身研发与商业化实力强劲的复星医药而言,合作水下但资源优异的Biotech将是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