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四维图新拟收购鉴智机器人引关注,双方与地平线均有合作

2025-08-27 09:25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智驾行业再添政策利好。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深度洗牌也在同步上演,产业链整合动态与变革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近日有消息称,A股上市公司四维图新拟收购鉴智机器人,或受此传闻影响,公司近两个交易日股价接连走高。

对于这一市场关注的并购事宜,四维图新相关工作人员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目前暂无可披露的信息,以官方公告为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因车企量产延迟,四维图新智驾业务营收下滑,而在传闻之外,公司近期又收获了新订单,能否助力其智驾业务扭转前述阶段性现象?

收购计划暂未披露,双方均与地平线有合作

8月25日,四维图新股价盘中一度涨至9.94元/股,创近5个月来新高。有消息称,四维图新拟收购智驾供应商鉴智机器人,进度接近完成。或受此带动,8月26日公司股价续涨,收报9.70元/股。

四维图新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最大的数字地图提供商。面向智能驾驶蓬勃发展、车路云一体化场景运用趋势,自2021年以来,公司基于自身的数据优势,逐年增大投入发展智驾业务,从单一产品提供商转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新型Tier1)。

作为一家新型Tier1供应商,投资者更为关注其智驾领域订单的交付情况。这次备受市场关注的并购事件,被收购方正是一家智驾供应商,并购可能带来的产业整合优势,正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鉴智机器人成立于2024年,是一家以通用AI为主线、双目立体3D视觉为差异的辅助驾驶产品方案商。记者查询其官网注意到,公司两位联合创始人都曾任职于地平线,地平线也是该公司战略投资人。

基于地平线征程6系列芯片,鉴智机器人推出的PhiGo辅助驾驶系统已获得多个头部主机厂或Tier 1的量产订单。今年4月,该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B1轮融资,进入产品大规模量产阶段。

记者注意到,四维图新在智驾业务与地平线也有合作。如8月22日,地平线宣布基于地平线征程 6B芯片的辅助驾驶方案,正式进入到客户行泊一体量产项目的联合研发阶段,预计2026年Q2实现量产。

四维图新目前大规模量产的以中低阶智驾方案为主,正在发力的是中高阶智驾领域。”8月26日,四维图新相关工作人员向大河财立方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四维图新辅助驾驶产品出货量超过100万套,新增定点突破360万套。

并购消息出来后,有投资者猜测,双方可能在中高阶智能领域进行合作。对于并购这一事宜是否属实,上述相关工作人员提到,暂无可以披露的信息,建议以公告内容为准。鉴智机器人暂未回复。

车企量产延迟致营收下滑,公司回应:目前订单正推进量产

四维图新的智驾业务收入与车厂量产进度密切相关。

根据公司日前公布的2025年中报,公司实现营收17.61亿元,同比增长5.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3.11亿元。公司共有4大核心业务,上半年,智云、智芯业务营收稳步增长,分别同比增长24.42%、2.48%,智驾、智舱业务营收同比有所下降,分别为37.89%、55.50%。对此,公司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系部分车企客户量产车型推进节奏延迟所致。

8月26日,四维图新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到,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公司为头部新能源车企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出货进入尾声,新订单从6月才进入量产阶段,中报各业务表现属于阶段性现象。

今年上半年,四维图新智云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71.85%,同比增长24.42%,是其第一大营收来源。该营收高增,离不开其新业务即数据合规板块表现亮眼。

记者注意到,四维图新在智驾板块推出了“AI新基建”业务,意在通过构建从数据采集、脱敏、合规、标注、仿真到模型训练系统迭代的全生态闭环,支撑高阶智驾技术的开发与落地应用,助力车企降低研发成本。

四维图新以‘普惠安全’策略卡位70%市场份额的智能汽车中端市场,其核心优势在于国产芯片(如搭载地平线征程)降本能力、轻量化地图技术及开放生态协同。”谈及四维图新的市场竞争力,汽车首席观察员贾智超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尽管汽车行业延迟交付与价格战带来短期压力,但其360万套智驾订单储备与政策红利(车路云一体化),长期来看潜力将逐步释放。

智驾行业持续洗牌,盈利困局待解

据乘联会洞察报告,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82.6%,16万元以下市场中智驾装车率进一步增长。

随着智驾市场蓬勃发展,智驾供应商产品方案、订单和交付量拉开差距,企业生存状态分化。“智驾市场头部企业正在集中化,但技术路线仍处于分化期。”贾智超向记者表示。

谈及智驾市场洗牌的表现,贾智超提到,中小厂商因车企压价、研发投入不足逐渐被边缘化,头部企业通过软硬一体化(如华为MDC芯片+乾崑算法)和股权绑定(如地平线与车企合作)抢占市场份额,资源流向头部企业;跨界合作成为主流,如广汽丰田等合资车企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合作推出低成本方案,带动订单增长。

技术路线分化,可以分为华为为代表的依赖激光雷达的“模块合成派”,以及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的依赖视觉算法的“端到端派”。贾智超提到,如比亚迪推动智驾功能下沉至7万元级车型。

当前,智驾行业在市场集中化与技术路线分化的双重趋势下,仍面临着产业链盈利困局。多位业内人士均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车企量产延迟交付属于行业常态,但该情况往往会使得智驾供应链企业当期业务出现下滑。

行业洗牌期既是挑战集中释放的阶段,也是企业重塑竞争力的关键窗口。在贾智超看来,智驾供应链企业长期破局,还得优化盈利能力,通过冲击百万级装车量,验证平价方案的可靠性;同时联合产业链伙伴开发高性能芯片,降低硬件依赖,提升软件服务占比。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