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西湖桂斋:林则徐、李纲跨越700年精神对话

2025-08-27 11:06

“寻踪林公在福州”⑤

地以人重,人与地宜

桂斋

这座福州西湖畔的微观历史空间

凝结着李纲与林则徐

两位民族英雄的

政治浮沉与精神追求

李纲身处江湖之远

却心忧社稷之安

桂斋方寸之地

化作孤臣的精神家园

七百年后

林则徐振颓起弊

移建李纲祠于此

手植双桂,筑斋铭志

桂斋内景

今年是林则徐诞辰240周年,福州市园林中心提升桂斋这一林则徐重要遗迹,并联合福州日报社在此开辟“湖山社稷 一世伟人——林则徐与李纲的跨时空精神对话”展陈,让先贤风骨在当代持续焕发教化力量,让“英灵镇湖山”的文化记忆跨越时空,活化为形象可感的精神坐标。

提升改造后的桂斋

01

进退一身关社稷

孤臣风骨寄桂香

李纲(1083—1140)

祖籍福建邵武

是宋代著名的民族英雄

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

西湖荷亭

靖康元年(1126),金兵来犯。在社稷危难之际,作为京城守御使,李纲力陈主战,反对朝廷和议:“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他全力指挥汴京保卫战,力退金兵。

建炎元年(1127),南宋初立,李纲临危拜相,力主抗金,整顿朝纲。任内,他推出治国整军十大纲领:清降臣、整吏治,设河北、河东招抚司,荐宗泽、韩世忠等将才,筹划梯次防线,并疏漕减税、招抚流民,以图中兴。而主和派以“招兵扰财”罗列“十大罪状”,挑动高宗疑忌。七月,李纲被罢,居相位仅七十五日。

李纲祠故址

漂泊四载

绍兴元年(1131)

李纲退居福州

初居安国寺(今新店镇义井村附近)

后又迁往天宁寺(今烟台山一带)

绍兴三年(1133)

他自天宁寺迁往报国寺

(今福州十中附近)

李纲爱桂,不为其姿,独爱其“深秋方盛、香远不烈”之品性,堪称宋代咏桂第一人。他在报国寺筑室久住,手植双桂,命名“桂斋”,以喻人格如桂,清贞自守。

绍兴十年(1140)

李纲病逝于福州楞严精舍

(今福州台江中亭街一带)

终年五十八岁

后葬于闽侯荆溪大嘉山

后人建李纲祠于越王山麓(今屏山)

桂斋附近西湖景致

02

林公移祠续文脉

七百年后拾忠魂

林则徐的一生

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彩

他年轻时

就对历史上的爱国英雄人物

如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人深表敬佩

同为福建人

林则徐自幼崇拜李纲

少年求学之余

常常与学友共登越王山

凭吊李纲祠,以为榜样

砥砺家国之志

青年时期的林则徐

也曾多次参与清理、修葺李纲墓

林则徐像

时光流转,到清道光八年(1828),越王山麓的李纲祠已“门墙倾颓,小屋三间,在蒙茸中,神像薰黑”。这让福建布政使程含章与丁忧在榕的林则徐神伤不已,“风雨冲射,难以永久”的现状让二人有了迁祠的想法。

此时的林则徐正在主持福州西湖疏浚工程,他远眺福州西湖,“端正宽平,湖山秀杰之气,四面环拥”的荷亭旧址跃入了视野。经共同商议,众人将李纲祠迁建于福州西湖荷亭。林则徐亲自筹资,督工四个月,并重建了李纲生前珍视的“桂斋”,将宋朝流传的李纲画像请入祠中。道光十年(1830),一代英雄,由此再得凭吊之所。

林则徐读书处

道光三十年(1850)

林则徐在福州逝世

咸丰二年(1852)

乡人将其画像祀于桂斋

与李纲共镇湖山,忠魂相伴

昔岳飞于谦英灵忠肃

令杭州西湖增色

今李纲林则徐双雄僻在海隅

为福州西湖添彩

李纲与林则徐画像

03

苟利国家生死以

英灵千古镇湖山

西湖桂斋李纲祠堂内

有一对联

“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

这是修建李纲祠时

林则徐亲自题写的

这副对联不仅体现了

林则徐对李纲的崇敬之情

也是两位民族英雄

相隔700年的时空对话

他们在爱国为民方面思想高度一致

西湖桂斋李纲祠堂的对联由林则徐题写

勤政务实方面,为南宋之稳固,李纲提出治国整军十大纲领。绍兴四年(1134),金兵侵扰淮楚,李纲虽远在福州,但依旧呈上防御三策,后又上书六事,长达万言,陈述中兴大计。李纲一生几度进退,《病牛》中的名句“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是他忠心祖国、报效众生的最好写照。

“在官无日不治事,无日不见客,亦无日不亲笔墨。”这是林则徐克己奉公的真实写照。在江苏按察使任上,林则徐整顿吏治,四个月内就处理了大部分积案,被江苏百姓颂为“林青天”。在江苏巡抚任上的近五年时间,他处理了清代财政经济中最为棘手的钱漕、灾赈、水利、盐政、货币等实际问题,被当时的外国人称为“当代最精明的经济学家”。

在迎难而上、护国护民方面,李纲临危受命,奋勇直前,以一身任天下之重。在民不聊生、国家危难之际,林则徐挺身而出,赴广东禁烟。誓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林则徐与誓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的李纲又何其相像。

桂斋内景

无论是身居要职还是身处逆境

无论是在祖国的东南还是西北

林则徐与李纲虽身处不同时代

但他们忠诚爱国、为民尽瘁

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清末福州诗人林直

《展家文忠公祠》诗云

“此日瞻祠宇,临风跂典型”

“忠定芳邻接,千秋俎豆馨”

李忠定公、林文忠公

二位伟人同镇西湖

今人徜徉于桂斋湖光荷色中

听闻二公事迹

当有崇敬之情肃然而生

在桂斋内可欣赏福州西湖美景

记者 管澍/文 林双伟/摄

监制 管慧 邱泉盛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