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7 10:23
(来源:华夏基金财富家)
8月22日,恒生指数公司宣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多个指数调整成份股,涵盖恒生系列主要旗舰指数,包括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和科技指数。这一调整基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审查数据,其结果将在考察日期后的8周内公布,并于9月8日正式生效。
恒指扩容纳入中国电信、京东物流、泡泡玛特
恒生指数此次纳入了中国电信、京东物流及泡泡玛特三只成分股,其权重分别为 1.44%、0.51% 和 0.22%,成分股总数也由此增至88只。
其中,泡泡玛特作为潮流玩具领域的明星企业,自上市以来业绩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资本市场对其高度认可,在纳入恒生指数消息发布后,市场对其预期进一步提升。高盛发布研报称,恒指季检宣布加入中国电信、泡泡玛特及京东物流为蓝筹,估算恒指市值升至2.09万亿美元,较变更前升1.6%,预计消费者零售、软件与服务及汽车股将见最多被动资金流入,泡泡玛特或录得较多被动净买入。
同时,因指数权重调整,部分原有成分股面临资金流出压力,如中国银行预计将面临1.2亿美元的资金流出,流出时间约为0.6天,这一调整反映了香港股票市场结构的变化,新纳入的成分股代表了新兴经济领域的崛起,而权重调整则促使资金重新配置,以更好地反映市场的动态变化。
恒生国企指数同样纳入泡泡玛特,权重为2.10%,同时剔除极兔速递-W,其剔除前的权重为0.71%,成分股数量维持在50只不变。泡泡玛特的加入,为恒生国企指数注入了新的活力,反映了消费领域创新企业在国企指数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而极兔速递-W的剔除,则是市场对企业阶段性表现及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的一种反映。此次调整后,恒生国企指数的行业分布和权重结构更加优化,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中国国有企业在香港市场的整体表现。
恒生科技指数在本次调整中没有成分股的变动,成分股数量继续保持在30只。尽管没有新面孔加入,但指数内部的权重结构可能因市场波动和公司业绩变化而有所调整。恒生科技指数作为反映香港上市科技企业表现的重要指标,持续聚焦于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为投资者提供了对科技行业的投资窗口。在全球科技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恒生科技指数的稳定性有助于投资者长期布局科技板块,分享行业成长红利。
中报季+美联储重启降息,港股迎密集催化
近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发表讲话,称风险平衡似乎正在发生变化,就业面临的下行风险上升,暗示美联储可能降息。鲍威尔讲话后,交易员加大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押注,完全消化年底前降息两次预期。对于港股而言,美联储降息将带来多方面利好。首先,降息会使得全球流动性环境转松,作为离岸市场的香港,对海外流动性变化极为敏感,资金有望加速流入港股市场。其次,美债收益率通常会随降息下行,这将提振全球风险偏好,吸引更多资金配置风险资产,港股自然受益。历史数据显示,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港股往往有较好表现。例如在过去的部分降息周期里,恒生指数整体呈现上涨态势,资金流入推动指数上行,各板块也普遍受益。
当前,港股正处于中报披露的关键时期。从已公布的中报情况来看,多个板块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科技与新消费领域表现尤为亮眼。
在科技板块,众多互联网科技企业凭借创新业务模式和有效的成本控制,业绩远超预期。
以腾讯控股为例,其在游戏、云服务等核心业务上持续发力,半年报业绩斐然。在游戏业务方面,腾讯凭借多款热门游戏的持续运营和新游戏的成功推出,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游戏市场的领先地位。云服务业务也在不断拓展市场份额,为企业级客户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解决方案,推动营收快速增长。腾讯的优异业绩不仅带动了自身股价上涨,更对恒生科技指数及港股整体市场情绪起到了显著的提振作用。
新消费企业同样成绩卓著。除了上文的泡泡玛特外,老铺黄金作为高端古法黄金饰品的代表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国内黄金饰品消费整体略显疲软的大环境下,逆势上扬,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8月20日午间披露的2025年中期业绩显示,公司实现收入123.5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51.0%;期内净利润达22.68亿元,同比增长285.8%,并拟派中期股息每股9.59元。
随着更多企业中报的披露,港股中报业绩表现好于预期的板块有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进而推动相关板块股价进一步上扬,助力港股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持续走强。
A股持续冲关,港股补涨窗口开启?
从南向资金来看,截至8月19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9500亿港元,创年度净流入额历史新高。南向资金成为港股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其持续流入为港股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并且,随着内地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未来南向资金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外资角度,尽管过去几年外资持续流出港股,但今年5月至7月末港股外资已出现阶段性改善迹象。伴随美国通胀、就业数据不及预期,后续美联储如期降息,外资延续企稳改善态势,有望进一步推动港股行情向上。
截至8月21日,纵向比较,当前恒生指数、恒生科技PE(TTM)分别为11.5倍、21.4倍,较2021年估值高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横向比较,当前恒生指数、恒生科技PE(TTM)自2005年以来的历史分位数分别为58%、20%,仍低于标普500(93%)、德国DAX指数(79%)、英国富时100(78%)等全球主流指数(数据来源:Wind) 。
较低的估值意味着港股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具备吸引力,随着市场情绪回暖,估值修复空间较大,这为港股补涨行情的持续提供了内在动力。
进入下半年,在经济复苏预期、资金持续流入以及政策利好等因素推动下,港股有望继续上行。
恒生ETF跟踪指数为恒生指数,其2020-2024年完整会计年度业绩为:-3.40%,-14.08%,-15.46%,-13.82%,17.67%,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表现;
恒生国企ETF跟踪指数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其2020-2024年完整会计年度业绩为:-3.85%,-23.30%,-18.59%,-13.97%,26.37%,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表现;
恒生科技指数ETF跟踪指数为恒生科技指数,其2020-2024年完整会计年度业绩为:78.71%,-32.70%,-27.19%,-8.83%,18.70%,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表现。T+0特别风险提示:跨境ETF实行T+0回转交易机制(即当日买入,在交收前可以于当日卖出),资金运作周期缩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
风险提示:1.上述基金为股票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中高风险(R4)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上述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3.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4.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5.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6.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7.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8.本基金为境外证券投资的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汇率风险、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等。9.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提及的个股不构成个股推荐,ETF盘中涨跌价格不代表基金净值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