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7 08:07
(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一、险资举牌同业叠加市场交投回暖,非银金融行业景气抬升
险资持续加码,同业举牌再现。2024年保险资金举牌个股数量创2016年以来新高;截至2025年8月20日,年内14家保险机构累计举牌26次,覆盖21只个股,其中17只为港股。中国平安人寿举牌同业,对中国太保H股、中国人寿H股持股超过5%。
保险行业景气度向上,总资产、保费收入增速上涨。截至2025年6月,保险公司总资产为39.22万亿元,环比增长2.08%。2010—2024年,保费累计收入由1.45万亿元增至5.7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保费同比增速11.15%。
交投回暖,成交活跃,两融余额抬升。市场活跃度抬升为非银业绩修复提供支撑。万得全A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额达1.50万亿元,创近十年新高。两融余额破2万亿关口。成交与两融走高,推动券商经纪与两融利息增长、自营做市空间扩大,带动交易平台结算与手续费提升。
券商中报业绩改善态势明显。31家上市券商披露业绩预告。其中包括两家扭亏为盈企业和29家业绩预增企业。预告净利润平均19.62亿元(取预告净利润上限和下限的均值,下同),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中位数90%。
二、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931028.CSI)投资价值分析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CNY)(931028.CSI)发布于2017年11 月6日,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合资格股票中选取符合非银行金融主题的不超过50家港股作为样本股,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限制单样本权重不超过15%,前五大样本权重合计不超过60%。
指数行业分布较为集中,其中保险、证券和多元金融行业权重分别为64.45%,15.23%和14.44%,多元金融行业权重主要由香港交易所贡献;指数市值介于沪深300和中证800指数之间;当前指数估值处于发布以来低位且处于快速修复通道中;36只成分股中包含19只A/H两地上市个股,A/H溢价率高,港股端性价比凸显;自基日以来,指数年化收益以及夏普比要优于主要宽基指数,且在历次深跌后的反弹行情中表现强势。
三、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513750)产品投资价值分析
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证券代码:513750,场内简称:港股通非银ETF)是广发基金发行的一只以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为基准的ETF,也是市场上唯一一支跟踪港股通非银指数的ETF,截至2025年8月20日,ETF规模达182.54亿元。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5日,截至2024年底,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1.88万亿元。截至2025年8月20日,广发基金ETF(不含联接基金及尚未成立基金)数量达到64只,总规模为2273.01亿元。
险资举牌同业叠加市场交投回暖,非银金融行业景气抬升
1
险资持续加码,同业举牌再现
在十年期国债利率持续下行,传统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吸引力下降的背景下,保险资金出于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升投资回报率的考量,将目光更多投向权益市场。2024年险企举牌上市公司数目创2016年以来新高。截至2025年8月20日,年内共有14家保险机构举牌共计26次(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共同举牌视为一次),覆盖21家上市公司,其中共17家港股上市公司。
具体来看,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仍主要聚集在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等优质银行股,值得关注的是,自2019年中国人寿举牌中国太保后,中国平安人寿此次再次上演同业举牌。据上市公司公告,截至2025年8月11日,中国平安人寿持有中国太保H股的账面余额为43.72亿元,持股比例达到其H股总股本的5%;截至2025年8月13日,中国平安人寿持有中国人寿H股的账面余额为79.93亿元,持股比例达到其H股总股本的5%。
作为保险行业的核心资金力量,险资凭借对行业经营逻辑、风险特征及发展趋势的深度理解,其投资行为往往蕴含对行业价值的专业判断。当险资选择举牌同业时,这一动作背后折射出的或是其对标的公司核心竞争力及估值合理性的认可。
2
保险行业景气度向上,总资产、保费收入增速上涨
保险行业近年来的景气度向上。资产端来看,截至2025年6月,保险公司总资产为39.22万亿元,环比增长2.08%。其中人身险公司总资产33.24万亿元,环比增长2.02%,占总资产的比重为 87.56%;财产险公司总资产3.18万亿元,环比增长3.26%,占总资产的比重为 8.10%。
负债端来看,从2010年至2024年底,中国保险公司保费累计收入由1.45万亿元上升至5.70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渐企稳回暖以及居民参保意识和意愿的增强,居民保险产品的购买力逐步提升,自2022年起,保险公司保费相对去年同期提速增长,同比增速由4.58%上升至11.15%。
3
交投回暖,成交活跃,两融余额抬升
2025年来资本市场活跃度持续上行。2025年8月20日,万得全A过去240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1.50万亿元,处于近10年来新高位置;两融余额再次突破2万亿元关口,历史上看两融余额登上2万亿元平台的阶段仅为2015年5-7月;目前融资融券余额约2.15万亿元,其中融资余额2.13万亿元、融券余量146亿元,创近十年新高,市场交投情绪位于高位。
整体来看,市场成交额稳步放大,两融业务规模有序扩张,市场活跃度的上行正为非银行金融行业的盈利改善提供支撑:
对于券商板块而言,不仅直接带来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和两融利息收入的增长,也为自营投资与做市业务拓展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
交易所等交易平台类机构则依托交易量的增加,推动结算服务收入与各类手续费收入同步提升;
权益市场的改善态势对保险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同样形成利好,既有助于优化保险资金投资端的收益表现,也能一定程度带动资管产品申购需求的增长。
2025年来资本市场活跃度持续上行。2025年7月上交所A股新开户196.36万户,较上月环比增长19.27%。
4
券商中报业绩改善态势明显
资本市场回暖推动上市券商业绩大幅增长。上市券商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陆续披露,截至2025年8月20日,中信二级证券Ⅱ行业内53家上市券商中,共计31家披露业绩预告。其中包括两家扭亏为盈企业和29家业绩预增企业,预告净利润平均19.62亿元(取预告净利润上限和下限的均值),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中位数90%(取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和下限的均值)。
图6和图7展示了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中,券商预告净利润及其同比增速分布情况。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净利润在20亿元以上的个股有8只;发布业绩预告的券商股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过50%,盈利增长强劲。
二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1
指数编制规则介绍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CNY)(931028.CSI)发布于2017年11月6日,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合资格股票中选取符合非银行金融主题的不超过50家港股作为样本股,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计算,以反映非银行金融主题上市公司的整体状况和走势。
2024年8月23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宣布对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的编制规则进行调整,调整的核心内容为“在指数样本各二级行业合计权重不变的情况下,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15%,前五大样本权重合计不超过60%”。
2
行业分布集中,成分股集中于保险行业
从中信二级行业分布看,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的成分股主要集中在保险(64.45%)、证券(15.23%)和多元金融(14.44%)等行业。相比之下,沪深300非银金融指数合计99.10%的权重分布于证券与保险两类行业,而港股通非银指数在聚焦于证券、保险行业的同时,兼顾了多元金融、其他综合金融等行业,其中多元金融行业权重主要由香港交易所贡献。
3
成分股偏大市值风格,市值跨度大
2025年8月20日,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成分股的平均市值为1718.74亿元,介于沪深300(2091.63亿元)与中证800(980.96亿元)之间。其36只成分股中,有16只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市值超过5000亿元的成分股合计权重占比为51.49%。整体上,成分股以大市值公司为主,但同时亦包含部分市值低于200亿元的个股。
4
估值处于较低分位,近期快速修复
2025年8月20日,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的市盈率为10.61,仍处于历史均线以下;市净率为1.24,处于发布以来较低位置。近期估值走势明显回升,处于快速向上修复阶段。
5
成分股盈利能力较强,高盈利企业居核心地位
2025年8月20日,指数成分股中净利润TTM大于100亿的个股共计12只,占指数权重比合计81.73%,反映出指数整体盈利能力较强,高盈利企业在指数中占据核心地位。
6
重仓股集中度较高,聚焦于大型保险企业以及港交所
2025年8月20日,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合计权重约78.19%,其中前三大成分股(中国平安、友邦保险、香港交易所)占比达41.94%。前十大成分股中有六只为A/H两地上市公司,此外还包括友邦保险、香港交易所、中国财险和山高控股等仅在港上市的非银金融企业。其中,香港交易所是大中华地区唯一的上市交易所,友邦保险为亚洲最大寿险公司。这些稀缺标的多属非银金融板块的优质企业,为指数提供了独特的配置价值。
7
成分股A/H溢价率高,港股端性价比高
2025年8月20日,指数36只成分股中,共计19只成分股为A/H两地上市个股。其A/H溢价率均值为59.50%,中位数53.33%,最高达到210.09%。对应标的A股价格相对H股溢价较高,港股端呈现一定折价,相对性价比高。
表4列示了指数成分股中的A/H两地上市个股及其A/H溢价率。整体而言,个股A/H溢价率均为正,且大多超过20%。
8
净值弹性大,历次深跌反弹行情中领涨
自2014年11月14日指数成立至2025年8月20日,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年化收益率8.52%,年化波动率27.07%,夏普比0.41。相对沪深300、中证800、中证A500等宽基指数波动性更强,夏普比更高。
图16和图17分别展示了指数与主要宽基指数净值走势以及在历次深跌反弹行情中各指数的涨跌幅。可以看到,在历次深跌后的反弹行情中,中证港股通非银指数展现出较强的上涨势头。特别是在本轮行情中,自2024年9月11日以来,港股通非银指数累计上涨106.59%,远超沪深300的37.51%和中证800的40.98%。
三
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513750)介绍
1
产品介绍
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证券代码:513750,场内简称:港股通非银ETF)是广发基金发行的一只以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为基准的ETF,由基金经理罗国庆和曹世宇共同管理。该产品于2023年11月27日上市,至今仍是唯一一只跟踪港股通非银指数的ETF基金。
自上市以来,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份额与规模持续上升:2025年中报披露规模为45.62亿元;截至2025年8月20日,规模增至182.54亿元,较2025年中报约扩大四倍。
2
基金经理简介
自2024年2月27日起,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由罗国庆先生和曹世宇先生共同管理。
罗国庆先生具有15年以上的证券从业经验,自2009年11月至2013年7月先后在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和华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及产品设计研究,2013年7月31日至今在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任产品经理、量化研究员、指数投资部副总经理。2023年5月起任广发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基金经理;2023年11月起任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基金经理;2024年10月起任广发恒指港股通ETF基金经理;2024年11月起任广发中证A500ETF基金经理;2025年7月起任广发上证科创板100ETF基金经理。
截至2025年8月20日,罗国庆先生在管ETF规模合计818.87亿元人民币。
曹世宇先生,应用统计硕士,具有10年证券从业经验。曾先后在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融工程部、规划发展部任研究员,在资产配置部任研究员兼投资经理,在宏观策略部任研究员兼投资经理,在指数投资部任投资经理。自2024年2月起和罗国庆先生共同管理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2025年1月起任广发国证信息技术创新主题ETF和广发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基金经理。
截至当前,曹世宇先生在管ETF规模合计242.21亿元人民币。
3
基金管理人简介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5日,是业内第30家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总部设在广州,公司及旗下子公司拥有公募基金管理、社保基金境内委托投资管理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基金投资顾问、QDII、QFII、RQFII、受托管理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人和保险保障基金委托资产管理投资管理人等业务资格,是具备综合资产管理能力与经验的大型基金管理公司。
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1.88万亿元,同时还管理多个特定客户资产管理投资组合、社保基金投资组合、养老基金投资组合。公司产品线齐全,旗下产品覆盖主动权益、债券、货币、海外投资、被动投资、量化对冲、另类投资等不同类别。截至2025年8月20日,广发基金ETF(不含联接基金及尚未成立基金)数量达到64只,总规模为2273.01亿元。
险资举牌同业叠加市场交投回暖,非银金融行业景气抬升
险资持续加码,同业举牌再现。2024年保险资金举牌个股数量创2016年以来新高;截至2025年8月20日,年内14家保险机构累计举牌26次,覆盖21只个股,其中17只为港股。中国平安人寿举牌同业,对中国太保H股、 中国人寿H股持股超过5%。
保险行业景气度向上,总资产、保费收入增速上涨。截至2025年6月,保险公司总资产为39.22万亿元,环比增长2.08%。2010—2024年,保费累计收入由1.45万亿元增至5.7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保费同比增速11.15%。
交投回暖,成交活跃,两融余额抬升。市场活跃度抬升为非银业绩修复提供支撑。万得全A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额达1.50万亿元,创近十年新高。两融余额破2万亿关口。成交与两融走高,推动券商经纪与两融利息增长、自营做市空间扩大,带动交易平台结算与手续费提升。
券商中报业绩改善态势明显。31家上市券商披露业绩预告。其中包括两家扭亏为盈企业和29家业绩预增企业。预告净利润平均19.62亿元(取预告净利润上限和下限的均值,下同),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中位数90%。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CNY)(931028.CSI)发布于2017年11 月6日,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合资格股票中选取符合非银行金融主题的不超过50家港股作为样本股,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限制单样本权重不超过15%,前五大样本权重合计不超过60%。
指数行业分布较为集中,其中保险、证券和多元金融行业权重分别为64.45%,15.23%和14.44%,多元金融行业权重主要由香港交易所贡献;指数市值介于沪深300和中证800指数之间;当前指数估值处于发布以来低位且处于快速修复通道中;36只成分股中包含19只A/H两地上市个股,A/H溢价率高,港股端性价比凸显;自基日以来,指数年化收益以及夏普比要优于主要宽基指数,且在历次深跌后的反弹行情中表现强势。
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介绍
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证券代码:513750,场内简称:港股通非银ETF)是广发基金发行的一只以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指数为基准的ETF,也是市场上唯一一支跟踪港股通非银指数的ETF,截至2025年8月20日,ETF规模达182.54亿元。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5日,截至2024年底,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1.88万亿元。截至2025年8月20日,广发基金ETF(不含联接基金及尚未成立基金)数量达到64只,总规模为2273.01亿元。
注:本文选自国信证券于2025年7月2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投资价值分析——险资举牌与交投回暖共振下的港股非银布局》。
分析师:张欣慰 S0980520060001
分析师:胡志超 S0980524070001
风险提示:本报告研究分析及结论完全基于公开数据进行测算和分析,相关模型构建与测算均基于国信金融工程团队客观研究。基金过往业绩及基金经理管理其他产品的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对基金产品和基金管理人的研究分析结论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不能保证未来可持续性,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不涉及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基金产品的推荐,亦不涉及对任何指数样本股的推荐。请详细阅读报告风险提示及声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