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国中车连签大单中期净利增72% 投68亿研发费新申请专利1630项

2025-08-27 07:15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央企巨头中国中车(601766.SH、01766.HK)半年度业绩大增。

日前,中国中车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中国中车实现营业收入1197.58亿元,同比增长32.99%;归母净利润72.46亿元,同比增长72.48%。对于业绩增长,公司称主要是产品销量增长所致。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中车接连新签订单,金额约1460亿元,其中新签海外订单约309亿元。

同时,中国中车继续加码研发。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为67.79亿元,同比增长16.99%。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申请1630项,其中发明专利1216项、海外专利37项。

新签订单约1460亿

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中车实现营业收入1197.58亿元,同比增长32.99%;归母净利润72.46亿元,同比增长72.48%;扣非净利润为66.61亿元,同比增长98.25%,接近翻倍。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自2008年上市以来,中国中车的净利润稳步增长,2025年上半年创上市以来同期新高。此前,公司半年度归母净利润最高为2016年上半年的47.95亿元。

在半年报中,中国中车表示,报告期中国铁路客运货运持续增长,均创新高。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7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30亿元,同比增长5.6%,上半年累计投产新线301公里。公司自身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国中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聚焦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地位持续巩固,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和低碳零碳交通装备业务快速增长,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以及产融结合、两化融合等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司规模效益指标持续位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前列,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收入稳居全球第一,风电装备、储能设备、高分子复合材料等进入国内前列。

持续签订的订单,为公司的业绩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单约1460亿元,其中新签海外订单约309亿元。

同时,中国中车持续加码研发,巩固竞争优势。2020年以来,公司年度研发费用均超过130亿元,2024年逼近160亿元。近五年公司研发费用累计达到698.66亿元,投入金额及占比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为67.79亿元,同比增长16.99%。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申请1630项,其中发明专利1216项、海外专利37项。

四大业务营收均实现增长

中国中车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轨道交通装备业务销售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

中国中车的营收主要由铁路装备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新产业业务、现代服务业务组成。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铁路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7.06亿元,同比增长42.21%,主要是动车组和货车业务收入增长所致,该业务的营收占比达49.86%,是公司的第一大营收支柱。

上半年,新产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7.33亿元,同比增长35.59%,主要是城轨地铁车辆新造业务增加所致,该业务营收占比达34.01%,是公司的第二大营收支柱。其中非轨道交通零部件业务收入296.54亿元,是该业务中的大头。

中国中车的新兴产业业务已形成以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为重要增长极,光伏、储能、氢能、环保、工业数字、汽车电驱系统及零部件、船舶电驱动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业务为重要增长点的新兴业态。新产业稳步发展,已成为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设置数智事业部和成立中车数智科技公司,制定数智产业发展规划,将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工业人工智能、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数智转型咨询及服务等业务作为重点培育的未来重要增长点。

此外,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为174.02亿元,同比增长6.27%,该业务营收占比为14.53%,其中,城市轨道车辆收入158.49亿元。现代服务业务的营业收入为19.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9%,主要是服务业务收入增加所致,该业务营收占比为1.6%。

从营收结构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中车的四大业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此外,从营收区域来看,中国中车在中国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也均实现增长。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