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A拆A的顶立科技IPO:不太符合北交所定位,业绩未上市前已变脸

2025-08-26 11:15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A拆A的顶立科技IPO:不太符合北交所定位,业绩未上市前已变脸,募投项目与资金随意性大,选择性披露导致信披质量低

湖南顶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顶立科技”,新三板证券代码874127)是楚江新材的控股子公司,在北交所IPO进程中,深陷不吻合北交所定位、业绩滑坡、重大诉讼、募资争议、控股股东风险及治理隐忧的多重困境。

北交所的两轮问询直指要害,公司回应却难掩漏洞。 更精彩的是,公司的保荐代表人最近双双被北交所处罚,被归入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C(处罚处分类)中。 这出大戏,且听我慢慢道来。

01 不吻合北交所定位

北交所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平台。与科创板、创业板及主板相比,北交所的服务对象偏向于“更早、更小、更新“。顶立科技成立于2006年5月25日,不属于“更早”的范畴。顶立科技2023年、2024年的营业收入超过了6亿元,也就超越了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的水平。因此,顶立科技是不吻合北交所定位!

02业绩变脸,快过闪电

顶立科技的主营业务是新材料专用装备,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半导体等领域。 看起来高大上,对不对?但瞧瞧业绩,那可真是“高开低走”的典范。

2021至2023年,公司营收从3.22亿元增至6.43亿元,扣非净利润从2794万元增至1.02亿元,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1%和91%。 这增长曲线,堪比火箭发射!

然而好景不长,2024年公司营收仅增1.6%至6.53亿元,净利润下滑9.49%至1.15亿元。 更惨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下降16.17%至7531万元,净利润同比下降42%至1078万元。

这业绩“变脸”速度,恐怕川剧大师都得自愧不如。公司将原因归咎于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航空航天及核工业订单减少、半导体碳化硅需求放缓。

但北交所要求分析增长可持续性时,公司却只能空谈行业趋势,不届时增幅骤降的深层原因----因为不能细说啊。本来光伏产业过剩都不能说的,既然下游都过剩了,还自己作为上游同样过剩,也就不应该募资扩产了。 这就好比学生对老师说“我会努力学习的”,却拿不出具体计划,更不会细说自己为何成绩差!

03 海外订单,疑云重重

更有意思的是,在公司整体新签合同金额下滑26.70%的背景下,顶立科技竟然声称外销订单激增“759.67%”至2.50亿元,归因于“东欧市场突破”。

哇!759.67%的增长!这不是开拓市场,这是点石成金啊!但且慢,北交所对此深表质疑,要求核查订单真实性及可执行性。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东欧地区能否保障高额设备订单如期履约?是否存在跨境结算或信用风险?公司却未提供客户背景、执行周期或付款条件等关键信息。

长迭代周期叠加下游波动,这些订单能否最终执行实在令人怀疑。 这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天上掉馅饼”的美好故事——听起来很美妙,但现实中往往是一地鸡毛。

04 募资计划,朝令夕改

顶立科技最初的IPO计划是募集7.04亿元,包括4300万元补流及三项募投项目。 但在2025年5月27日,公司突然取消两个项目及补流计划,募资缩减“45.64%”至3.82亿元。第一轮问询函回复中对4个募投项目合理性与必要性的论述现在看来是不是很尴尬?

这一波操作堪比“缩骨功”,让人眼花缭乱。北交所直接质疑补流的必要性,指出公司报告期末有货币资金6.01亿元,无短期借款,偿债指标向好。

更搞笑的是,公司曾以30%营收增长率测算资金缺口4239万元至1.18亿元。 但打脸的是,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增速只有1.6%。 这预测水平,比气象台预报天气还不准!

《新国九条》强调募资合规性,顶立科技却还有分红3000万元及原计划2024年分红的行为。 这就像是跟朋友借钱的同时还在朋友圈晒奢侈品,能不让人质疑吗?

05 控股股东,自身难保

顶立科技持股66.72%的控股股东楚江新材,自身处境也是岌岌可危。 2022年扣非净亏损6349万元,2024年净利润下滑51.65%,经营性现金流-6.57亿元。

到了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进一步恶化至 -14.9亿元,呈现净流出且加速流出的趋势。 这血流不止的程度,堪比大动脉出血!

2021年9月,楚江新材还曾向顶立科技拆借1亿元,超过当年公司净利润,虽然次年5月归还。 但这不禁让人怀疑:楚江新材资金流向是否存在隐性占用?

顶立科技改道北交所,或许就是因为楚江新材亏损不符合科创板分拆要求。 但北交所上市政策也在趋严,公司IPO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06 董事长借款,疑点重重

顶立科技董事长戴煜2021年向控股股东楚江集团借款2700万元认购股份,至今未归还。 北交所质疑这是否为变相代持。

公司声称这只是激励,无特殊安排。 但这笔借款期限5年,利率5.00%,条件如此优惠,不免让人怀疑是否存在特殊利益输送。

2015年,戴煜等创始人已经通过楚江新材收购套现2.09亿元。 若上市成功,这次借款会不会又是一次“低风险套利”?

戴煜的关联企业风险高达1350条,包括多家公司注销、清算、经营异常等信息。 这样的人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能否保护好投资者利益,实在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07诉讼缠身,雪上加霜

顶立科技还深陷五矿二十三冶工程款纠纷,对方向公司索赔5139万元,约占2024年末货币资金6.01亿元的8.5%。

一审判决公司支付848万元,二十三冶上诉要求全额索赔,二审未决。 2021年11月及2023年9月,公司存款分别被冻结6363万元和4866万元,目前均已解除。

若二审败诉,巨额赔偿可能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削弱IPO资金规划,甚至动摇估值稳定性。 此前不少公司因类似未决诉讼导致IPO中止。

公司却仅披露现状,未提出应对措施。 这就像是知道台风要来了,却只是告诉大家“会下雨”,而不做任何防风准备。

08 研发费用与销售费用都低于行业均值,网友担心上后,公司费用得以集中释放,那么公司的利润就有变脸的风险。

09 信息披露,避重就轻

顶立科技的信息披露也是问题重重。2022年3月发生窒息事故致2人死亡,长沙县政府定性为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对公司罚款60万元、对监事会主席羊建高个人处罚,如此重大的事项却未在公告中披露。

2024年6月,长沙县行政执法局对董事长戴煜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同样未予公开。 这种“选择性披露”的做法,不得不让人怀疑公司 transparency(透明度)。

更严重的是,顶立科技和西部证券均未披露保荐代表人被北交所处罚的事项。 直到《新华社》报道券商保代从业格局时,才在提到典型案例时透露了这一消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