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6 16:59
8月14日,万华化学与ADNOC L&S的合资企业AW Shipping宣布,已从江南造船厂接收名为“GAS YONGJIANG”的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该船是双方于2024年7月签订的9艘VLEC建造协议中首艘完成交付的船舶,该笔订单总金额约19亿美元(折合138亿元人民币)。
据统计,通过自建和合资运营等多种方式,万华化学目前已累计控制15艘VLEC运力资源,这将有力支持其乙烯装置原料结构的多元化调整,进一步巩固企业在“乙烷—乙烯”产业链中的竞争实力。
原料路线转型:从丙烷到乙烷的战略考量
长期以来,万华化学主要采用丙烷作为乙烯生产原料。然而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丙烷路线的盈利水平显著承压。为在发展POE、尼龙-12等新材料业务中维持成本竞争力,万华开始战略转向乙烷原料。不过这一原料切换并非简单的工艺更替,而是牵涉全球资源整合与产业链重构的系统工程。
掌控运力,构建原料保障“生命线”
此次接收的“GAS YONGJIANG”号,是万华化学在超大型乙烷运输船领域战略布局的最新成果。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自主订造、与能源巨头合资运营等多种灵活方式,万华化学目前已累计掌控了15艘超大型乙烷运输船的运力资源。这一规模庞大的自有及可控船队,构成了其全球原料采购的“海上生命线”。
乙烷是生产乙烯的关键原料。相较于传统的石脑油裂解,乙烷裂解制乙烯具有流程短、能耗低、乙烯收率高(可达80%以上)的显著优势。万华化学位于烟台的大型乙烯装置,正是采用乙烷作为主要原料之一。然而,中国本土乙烷资源相对有限,高品质乙烷主要依赖从美国、中东等地区进口。因此,拥有稳定、高效的远洋运输能力,对于保障原料供应的连续性、控制物流成本、应对国际航运市场波动至关重要。
新材料领域成本优势释放
乙烷是一种轻质烃类原料,在生产乙烯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成本/碳排放优势:相比于传统石脑油裂解工艺,乙烷裂解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所需能量更少,生成的副产品较少,从而降低了整体的生产成本。此外,乙烷裂解的碳排放较低,有助于减少化工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乙烷作为乙烯生产的原料越来越受到青睐。
化工新材料企业若将原料变更为乙烷路线,将显著提升以下高性能材料的成本优势与供应潜力:
▶▶新能源领域:光伏胶膜核心原料EVA/PO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烯烃弹性体)、锂电池隔膜基材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高端包装与汽车轻量化:高阻隔材料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高透明膜材COCs(环烯烃共聚物)、抗冲改性剂POE(聚烯烃弹性体);
▶▶特种聚合物:茂金属催化m-PE(高强度包装膜)、POP(聚烯烃塑性体)及聚氨酯;
▶▶光学与功能材料:MMA-PMMA(光学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产业链、光学级COCs(环烯烃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