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业绩会直击 | 拼多多Q2净利润307.5亿元,远超市场预期!但管理层称“当前季度利润不可持续”

2025-08-26 09:52

继上个季度让市场“大跌眼镜”后,拼多多交出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成绩。

8月25日晚间,拼多多发布截至6月30日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根据财报,拼多多Q2总营收为1039.848亿元,略超出市场预估的1039.3亿元,同比增长7.14%,较上一季度的10%进一步放缓。

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7.535亿元,同比下滑4%;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27.084亿元,同比下滑5%,但远远超出市场预期的223.9亿元。

01  告别高速增长时期,在线营销服务同比增长13.4%

回顾拼多多过去几个季度的财报数据,不难发现,拼多多的单季营收的同比增速已经从2024年Q2的86%逐季下降至2025年Q2的7%。

这意味着,拼多多已经结束了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在线营销服务和交易服务的收入增速也同步放缓。

根据财报,今年第二季度,拼多多代表着国内主站增速的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服务的营收为557.032亿元,与2024年同期的491.159亿元相比增长13.41%,超过预期的549.4亿元。

但需要关注的是,拼多多全球化业务多多跨境(Temu)今年1月也在美国站推出了广告功能。随着Temu广告业务的渗透率提升,在二季度也会贡献相应的广告收入。

尽管本季度,拼多多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服务的营收保持双位数增长,但略有放缓,低于第一季度15%的增速。

拼多多2025年Q2季度来自交易服务的营收为482.816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479.437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多多跨境(Temu)的收入也包含在交易服务收入中,但拼多多并不单独披露其营收数据。

相比于上个季度拼多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47%,拼多多在Q2收窄了降幅,仅同比下降4%。这与拼多多在费用支出上的“克制”不无关系。本季度,拼多多市场、销售和管理费用为287.42亿元,同比微增3.06%,也远少于上个季度。

拼多多董事长兼联席CEO陈磊则在财报电话会中强调,“我们将长期价值创造置于短期财务业绩之上。我们的重点仍然是长期投资,例如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推动价值链升级,并为消费者带来切实的利益。”

02  国内电商竞争加剧,管理层“不认为本季度利润可持续”

在财报电话会中,拼多多管理层表示,在过去的几个季度,整体的竞争环境是在不断加剧的。在拼多多看来,“竞争”作为电商行业的主旋律,不可避免。

同时,拼多多在过去一个季度的一系列投入,必然导致收入增速放缓,利润同比下降。

比如,本季度拼多多在原有“百亿减免”惠商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千亿扶持”新战略。据悉,截至目前,“百亿减免”中,仅推广服务费的退返就达到上百亿。

得益于拼多多“电商西进”扶持政策的带动,过去一年,拼多多平台上西部地区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成。其中,日用百货的订单量实现翻倍增长,潮玩周边、宠物用品等商品的订单量增长了6成以上。

面对消费市场的新变化,传统品牌往往面临产品创新不足、市场增长乏力等问题。拼多多管理层透露,业务团队基于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洞察,在产品规划、营销推广、店铺运营等方面与品牌商家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帮助品牌成功打开了年轻化、细分化的市场,也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

除了上述扶持政策以外,拼多多也在二季度放宽了对商家的诸多限制,并推出了系列帮助商家经营的工具。

比如,让很多商家头疼的“仅退款”问题,拼多多就在四月更新的规则中表示,将“进一步支持商家与消费者通过自主协商方式解决相关售后问题,平台非必要不主动介入消费者在已收到货后的不退货全额退款售后申请。”这意味着,相比此前,平台主动介入的频率会大大降低。

在5月,拼多多还降低商家虚假发货赔付标准:由此前赔付订单实收金额的25%且不低于5元/单、不高于100元/单,调整为赔付订单实收金额的5%且不低于5元/单、不高于100元/单。

不仅如此,在过去的二季度,拼多多还上线了挽单工具。当消费者在平台申请发起退款、退货或表达退款意愿后,上述挽单工具将自动为消费者发送商家预设的挽留方案。若消费者同意挽留方案,将为消费者撤销原售后申请,降低商家的退货、退款率。

拼多多称,上述工具可以通过主动触达消费者,帮助商家减少店铺全额退款率、退货率,保障店铺经营收益。与此同时,这还将传统人工协商模式升级为自动化解决方案,可以提升商家的售后处理效率。

无论是系列政策支持还是新工具的上线,都需要平台资源的投入。短期内也会增加成本,挤压利润空间。

更重要的是,拼多多管理层在电话会中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加大投入,“因此,我们不认为这个季度的利润可以持续,未来的波动依旧会比较大。”

03 巨头外卖大战,拼多多受益?

2025年第二季度,在主流的电商业务之外,“外卖”一定是几大电商平台新一轮竞争热点。阿里、京东、美团都在即时零售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入。

对此,拼多多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中表示:“在过去这个季度,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我们看到主要市场参与者在新业务模式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二季度的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经营利润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了明显下滑。”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拼多多称,会采取更加积极、长期的眼光,把竞争看作是推动平台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契机。“主动选择加大投入,牺牲部分利润,为中小商家创造发展空间。”

但拼多多并未对是否会在即时零售业务方面投入表态。

在巨头外卖大战背景之下,拼多多买菜业务板块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团优选已经从市场退出。6月23日,美团通过内部信宣布对优选业务进行重大战略调整。“经食杂零售管理团队研究讨论,美团优选将转型升级,退出部分亏损区域,以更高效的业务模式满足消费者需求。”

“买菜是一个比较苦的业务,确实需要长期的大量的投入,竞争对手选择在这个时候退出,集中力量去投入新模式业务,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不能松懈,而是要进一步的加大符合我们业务规划的投入,用钉钉子的精神去应对行业竞争加剧对我们业务造成的冲击。”拼多多管理层说道。

在拼多多看来,多多买菜业务是电商业务的自然延伸。因为用户对于生鲜品类有实在的需求,传统电商的供应链无法很好的满足这部分需求。比如,一些生鲜产品在传统电商的运输环节会发生比较大的损耗。正因如此,拼多多决定下场做买菜业务。

据透露,多多买菜目前的提货点已经覆盖了超过全国的70%的行政村。“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从产品的品类、服务质量、送货时效等方面,脚踏实地地做更多的长期投入,为消费者和产业链参与者带去实际的价值。”

当买菜业务的产品品类进一步拓宽,时效从次日达提升至半日达,甚至小时达,那即时零售业务或许也会变成买菜业务的自然延伸。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