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5 20:44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和乡村振兴决策部署,一场金融与气象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在青岛正式启动。日前,在青岛市气象局、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青岛市工商联、青岛市农担公司等八部门共同推动下,全国首创的“琴岛·气象贷”信贷产品成功落地。
据悉,该产品通过将气象数据全面纳入涉农主体信用评价体系,首次实现“天时”变“信贷”,精准支持气候友好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为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注入了新动能。
首单落地即获多方响应,多区推广迅速启动
“琴岛·气象贷”是金融服务与气象数据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该产品依托《青岛市气候友好型涉农经营主体评价规范(试行)》,首次将多维气象数据纳入涉农主体信用评价体系,推动金融资源更精准投向气候友好、绿色低碳的农业经营主体。
青岛市气象局联合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等部门,率先在即墨区开展试点,深入种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进行实地调研,精准对接融资需求与气象服务,确保产品设计科学、投放高效。
在即墨试点成效显著的基础上,城阳、黄岛、胶州、莱西、平度等区市迅速跟进推广,形成良好示范效应。在产品发布会上,八家企业及农户代表获得首批授信,总额6000余万元,覆盖海洋牧场、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农业等多个绿色领域,标志着“琴岛·气象贷”进入全面落地阶段。
青岛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允传表示:“随着气象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气象部门已具备为金融信贷提供科学、客观风险评估的能力。”下一步,青岛市气象局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完善气候友好型评价体系、强化全链条气象服务保障、拓展海洋经济与生态旅游等更多应用场景,持续深化“气象×金融”服务新模式。
创新融合理念,气象数据成授信新依据
“琴岛·气象贷”将气象风险评估、气候适宜性、大气自净能力、安全生产气象保障、保险风险覆盖、低碳措施等多项指标纳入银行授信模型,根据不同经营类型实施差异化评估。这一创新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将气象因子、气候条件、灾害防御、碳减排措施等纳入信贷评价体系,成为涉农主体增信的重要依据,是“气象+金融”助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避灾减损与降碳增效的重大创新。
“琴岛”系列信贷产品是农业银行与政府部门联合推出的服务乡村振兴专项金融工具,曾获青岛市金融创新一等奖和山东省“好品金融”奖。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段莹介绍,“此前已推出‘托管贷’‘种子贷’‘民宿贷’等11款子产品,累计投放超100亿元,服务企业超1000家,惠及农户5万余户。”
段莹表示,青岛农行将继续与政府部门协同加大“琴岛·气象贷”推广力度,力争到2026年末实现贷款投放10亿元,进一步强化对乡村振兴与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金融服务“三农”,涉农贷款规模达410亿元
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国家队、主力军,青岛农行始终坚持服务乡村振兴主责主业,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与乡村治理融合互促机制。2022年以来,青岛农行与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等政府部门连续四年合办“农行杯”农村经营管理职业技能竞赛,并安排辖内各经营行与区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组队参赛,有效扩大了惠农便民政策及惠农金融产品覆盖面。同时,双方联合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乡村振兴一线挂职交流,充分发挥金融专业优势,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提速。
农业银行因农而生、伴农成长。长期以来,青岛农行围绕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的工作目标,坚守主责主业,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将金融服务与青岛市经济发展紧密融合,连续多年在全市服务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监管考评中获“优秀”等级。截至今年7月末,各项存款达到2828亿元,各项贷款达到2726亿元,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其中,涉农贷款规模达到410亿元,农户贷款余额近100亿元,三年增加5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国家队、主力军作用愈加凸显。
“琴岛·气象贷”的创新实践,不仅是一次金融产品的突破,更是青岛在探索“气象赋能金融、金融润泽产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上的创新实践,其为“气象×金融”工作提供了“青岛方案”。青岛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气象×金融”创新机制,拓展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在蓝色海洋经济、绿色生态农业等更多领域的应用场景,构建起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政银企多方协同,青岛正奋力书写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崭新篇章,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方案”,让金融活水更好地滋养绿水青山,共创气候友好型未来。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李雯 通讯员 鲍文婷 罗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