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马云突然出手,阿里有大事发生!

2025-08-25 17:49

来源:电商天下

阿里迎来大变阵

作者 I 清清

报道 I 电商天下

马云的神来之笔,能再一次盘活阿里吗?

阿里突发大变阵

巨头阿里巴巴再一次站在了时代的分水岭上。

最新的动作,是阿里将其业务板块重新划分为四大集团: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以及被归入“所有其他”的剩余业务

图源:阿里巴巴

图源:阿里巴巴

其中,电商集团又细分为电商(淘宝、天猫、闲鱼、飞猪旅行)、即时零售(淘宝闪购、饿了么)和批发(1688)三个板块;

而其他类业务则涵盖了钉钉、夸克、高德地图、菜鸟、优酷、大麦娱乐、盒马、阿里健康、橙狮体育。

电商天下看来,这一动作表面上看只是官网上的分类调整,但背后映射的,是阿里对“聚焦”与“取舍”的重新拿捏,也是对未来路径的试探

首先,阿里在此轮划分中,把饿了么与淘宝闪购归入了中国电商集团。

这意味着即时零售已不再是“本地生活”或“边缘创新”的分支,而是要与淘宝、天猫一起,组成更紧密的零售战斗编队。

其次,曾经打算独立上市的菜鸟,如今被收入“其他业务”,与大文娱、钉钉、夸克等同类相看。

电商天下看来,这不是否定,而是权衡;不是放弃,而是暂缓。

从资本市场的热度回落,到AI与电商重新走上舞台中央,阿里不得不把最核心的资源押注在最有胜算的牌面上。

图源:第一财经日报

图源:第一财经日报

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一调整正式宣告了“1+6+N”架构的终结。

两年前的“1+6+N”,曾被誉为阿里创业以来最大胆的一次组织裂变实验:

以阿里巴巴为母体,分化出6大业务集团和N家子公司,各自独立核算,灵活出击

但现实很快说明,市场节奏与想象并不同步。

拆分能带来灵活,但也削弱了合力在“卷”成主旋律的电商与科技战场,单兵作战的能力再强,也拼不过团队协同的效率。

于是,嗅觉灵敏的阿里再次悄然启动架构“回收”。

蒋凡被推上前台,统一调度电商业务飞猪和饿了么被合入中国电商集团,逐渐完成“去分拆化”的过渡。

图源:阿里巴巴

图源:阿里巴巴

6月发布的年报致股东信中,蔡崇信与吴泳铭更是坦言:未来的阿里,将聚焦电商与AI+云两大核心引擎。

一句话,阿里不再想做那个什么都做、哪里都插手的“无所不能”的超级平台,它要做回“有锋利边界”的企业。

这一次,它终于明白:在动荡时代,稳得住核心,才守得住未来。

从放权分拆到集中火力

真正的问题是:阿里为什么会放弃曾被寄予厚望的“1+6+N”?

答案,其实埋藏在整个行业的集体困境中。

当年“1+6+N”的设想,是希望通过分权,让各个业务板块拥有更独立的资源调配权与决策权,从而更贴近市场、更快响应变化。

但这场雄心勃勃的实验,很快遇到了“现实”这堵墙。

拆分带来的结果,是每个子集团都有自己的PPT、有自己的董事会、有自己的KPI,但却没有统一的协同目标。

简单来说,平台内部既不是兄弟,也不是对手,更像是“拼单合租”的室友这也就让资源调配变得模糊,战略方向开始漂移。

因此,在市场群狼环伺、技术红利消退、用户红利枯竭背景之下,组织变革成了企业续命的“最后一剂强心针”。

令人欣慰的是,2025年财报中的数字佐证了阿里的新判断。

图源:阿里巴巴

淘天集团收为710.77亿元,同比增长12%创下六个季度新高,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2%;

而且,国际电商业务板块也传来了好消息:

AIDC 收入同比增长22%至人民币335.79 亿元,主要得益于跨境业务的强劲表现。

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至人民币161.34亿元,这离不开高德和饿了么的整体订单增长,以及市场营销服务的收入增长。

此外,另一核心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18%,达到301.27亿元,创下三年来的最快增速

于是阿里选择集中火力,重新打造主战场。

向内重建,保住命脉

如果说架构调整是战略的重建,那么资源收缩就是战术的落地。

近两年,阿里一直在“瘦身”。这一点,从它对非核心资产的态度便可窥见端倪。

它一边清仓手中不再看重的股份,一边将一些曾被寄予厚望的项目收入“冷宫”。

据不完全统计,这两年阿里减持与出售资产的总金额,已超过200亿——这是一场典型的战略收缩,以换取战略聚焦。

图源:新浪证券

图源:新浪证券

看得出来,阿里这次是下定决心:

不再做那个事事插手的“巨无霸”,而是只抓住那两个最能跑、跑得最快的马——电商与AI。

电商天下看来,这不是“无情”,而是“清醒”。

这场“去臃肿化”过程中,不乏阵痛。

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企业来说,它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成本压力、技术转型压力,远比外人想象得更为复杂。

尤其是在AI全面崛起的时代,云计算平台已不仅仅是成本中心,而是未来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变革的源动力。

而电商,虽然看起来已近饱和,但其背后的供应链整合、即时零售、直播电商、AI推荐等领域,还有大把空间可以开拓。

图源:阿里巴巴

图源:阿里巴巴

从出售银泰到甩卖高鑫零售,我们不难看出:

在阿里的理念里,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就必须砍掉多余的枝叶只有轻装上阵,才能攀上更高的山。

阿里与时代的再度握手

走到今天,阿里已不再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

它有了包袱,也学会了止损;它曾雄心万丈,如今学会低头沉思。

电商天下必须强调,今天的互联网格局,早已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多强并立,彼此胶着。

这也就意味着,阿里要想继续跑下去,就必须再一次重新审视自己,调整航道,接受伤痛。

这一次,它选择了主动转身:架构重组、业务聚焦、高层换血、资源归拢……

种种变化背后,透露出的不是“乱”,而是一种“笃定”。

回看当下的互联网江湖,拼多多已攻上高地,京东还在稳扎稳打,抖音左右开弓,而小红书、快手等新锐力量也不甘落后。

谁都想在AI、电商、新消费这些新旧融合的战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但越是混战,越需要冷静越是焦虑,越要找到“不能输”的那个点。

对于阿里而言,这个点,就是重新唤醒“战斗感”。

今天的阿里,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战无不胜的行业统治者,而是一个愿意蹲下、愿意低头、愿意重来的“老将”。

这个老将,依然拥有资源、技术、品牌与组织力;只是需要时间,去从容再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